红颜妖娆篡江山
强势的女人总是寂寞的,于盛世大唐的江山社稷中,武则天站在一群唯唯诺诺的男人中间,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他们低着头,诚惶诚恐,匍匐在地臣服于自己的命运。而庄严肃穆的她站在这熠熠生辉的宫殿上,更显得荒凉落寞。
骆宾王骂她“性非和顺,地实微寒”。忠贞的大臣骂她“狐媚惑主,谋朝篡位”。是非功过转头空,只是,大唐江山,究竟是谁人的天下?人前是威武冷酷的王,人后,也不过是一介女子而已。
武则天出身于一个富足殷实的家庭,她的父亲武士彟与李渊交情颇深,李渊起兵反隋后,武家曾给予大力的支持,因此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的身份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等要职,并被封为应国公。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武则天十四岁那年,爱她的父亲瞬间离去,让她感受到了世间真实的人情冷暖。
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听闻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
武则天的命运,不过是在君王的唇齿之间,便轻轻的交付出去。她稚嫩的肩膀,却必须肩负起整个家族的命运。只因为天子一言,金科玉律。
是年,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正意气风发,把酒言欢。于高高的宫廷之上,俯视着天下的芸芸众生。第一次见到李世民时,武则天有一瞬间的恍惚,眼前这位仪表堂堂英姿飒爽的皇帝,远比传说中的李世民,还要令她心仪。
武则天入宫不久,便以她的妩媚多娇,缠绵悱恻,刚毅大胆的性格,受到了唐太宗的格外宠爱。可这样的日子却没能维持多久,渐渐的,唐太宗开始疏远她,或许是误会,或许是男人生来的喜新厌旧的秉性,曾经的缠绵悱恻情意绵绵转眼间就烟消云散。
由来只有新人笑,短暂的幸福化作了她嘴角的一丝苦笑。她知道,此时自己只能隐忍的活着,等待幸运女神的再次降临,抑或就这样苍老下去。
历史的机遇,留给女人的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可望而不可即。太宗病重,于万千佳丽中,独独挑选了被他冷落了十二年的她。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君王的怜悯?这十二年沧桑的宫廷生活,早已改变了曾经单纯的一个人。这十二年中,她已经明白了生活的残酷,尤其是在这充斥着权力与欲望角力的宫廷。平民百姓隔墙遥望,只是看到这宫殿富丽堂皇的光鲜,却没有看到深宫中的污秽阴暗。
在病榻前,她望着曾经那个仪表堂堂,雄才伟略,能征善战,英明果敢,志存高远的偶像,看着岁月改变了曾经的模样,如今,只不过是面容枯槁的腐朽老人罢了。于是,她明白,生命不过是一场奢华的绽放,匆匆数十年而已。时光有限,或许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似乎又是冥冥注定的安排,她遇到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人,那个未来的君王。在她曾经偶像的病榻前,他们相遇了。他叫李治。太子李治。
有些相遇,总是不期而然。此年,武则天二十六岁,李治二十一岁。
冷遇了十二年的心,因他而动。沉寂了许久的情感,为他而生。她明知他是唐太宗的儿子,可是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从来就无法克制。
有时候,命运悄悄地向我们推开了一扇门,我们却浑然不知。就这样,在唐太宗的病榻前,武则天与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其实,宫廷权利争斗、欲望交织的生活,聪明如她,早已经看透。武则天知道女人的成功离不开一个男人,离不开一场婚姻。
作为一个女人,她内心中的抱负,只能通过婚姻来实现。她需要借助一个听命于自己的丈夫,更需要一个弱者。历史的机遇携带这不期而遇的缘分,使太宗的儿子李治成了武则天的最佳选择。高宗李治好色多情、体弱多病,优柔寡断,对她,却又一往深情。于是,她也甘愿深陷其中,甘愿接受这个懦弱男人的爱。
贞观二十三年,己巳,太宗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
按照大唐宫廷规矩,凡后宫未生子女的嫔妃等都要进入皇家寺院为尼。嫔妃出家,从此再无世俗生活的自由,只能青灯古佛,形同枯槁,寂寞的了却一生。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底,太子李治即皇帝位,是为唐高宗。以次年为永徽元年。做了皇帝的李治并没有忘记武则天,并没有忘记那个曾经令他心动不已的女人。
此时的武则天,在清静的寺庙中,懂得了沉默,学会了低调,更明白了隐忍。在枯燥的寺庙生活中,她宁静动人,以一种绝美的凄艳折射出了自己独特的光彩。
李治即位后,一直念念不忘曾经于病榻前的温婉甜蜜,千方百计的寻机与武则天相见。这般的浓情蜜意,招致了皇后嫉妒,于是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凭借自己的权力摧毁这朵令皇帝痴迷的娇艳的花儿,在欲望面前,人性中所有的丑恶都彰显得那么易见。皇后的心思,她又怎会不知。
于是在永徽二年,武则天二次进宫,并被高宗封为“昭仪”。这时的武则天已经年近三十,而唐高宗此时才二十五岁,宫廷生活的磨砺,早已将她打造成一个成熟而又充满智慧的女人。在武则天面前,高宗就像一个幼稚恋母的孩童。
武则天的情意缠绵、亦悲亦怨都叫高宗难以招架。于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从此只能沦为孤独的看客。
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与她周旋于后宫。此时的她,依旧富有才气,但却已经工于心计,心狠手辣起来,因为她深知,在这宫闱之中,只有自己的强大才能立足于这钩心斗角的世界。
于是,在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那个出生不久的长女就离奇死亡,似乎一出因妒生恨的悲剧造就了一起宫廷惨案,皇帝一气之下便把皇后打入冷宫,最后惨死。
欲望将所有的仇恨都彰显得如此赤裸裸,在欲望面前,所有的情感都变得苍白无力。于是,那个刚出生不久的无辜女儿就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对皇后的宝座的觊觎,使那个曾经仪态万千的才人变得冷酷无情。
武则天通过自己高超的权术,打败了自己在后宫中最大的对手,并通过自己的千娇百媚令唐高宗产生了废王立武为后的念头。
但那些势力强大的元老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均是强烈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他们权高位重的地位使得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也在武则天称后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时,唐高宗也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已经不仅仅是夫妻,不仅仅是君臣,更成为政治上有着共同利益的“战友”。
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让更多的官员看到支持他们的好处。
于是,多个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后,都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此时她明白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并逐渐在朝中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元老大臣集团一家独大的地位。
功臣元老李勣的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也扭转了武则天和高宗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永徽六年,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终于,她成为了人中之凤,开始了母仪天下荣耀之路。
从贞观十一年进宫,到册立为皇后,武则天经过十八年的挣扎,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达到了封建社会一个女人的最高顶点——母仪天下。
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尊贵地位,终于获得了女人中的至尊权力。可是,这又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如男儿一般君临天下的豪迈。
于是,她开始努力打造自己的公众形象。亲自举行亲蚕之礼,比唐朝任何一位皇后都要尽职尽责。通过亲蚕之礼的机会,提高天子妃嫔、太子妃嫔、内外命妇的感情。也提高了武则天在公众面前的知名度和好感度。
显庆四年十一月,武则天和高宗来到了并州,大摆酒宴、欢会亲邻。高宗给足了她的面子,还特别下诏并州八十岁以上的妇女版授五品郡君,使她的亲民形象大放异彩,人望空前提高。
母以子贵。显庆年间,武则天已经有了三个亲生儿子。他们都居高位,居重位。武则天舐犊情深,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充满温情。还对他们严加管教,为儿子们的将来做好打算。
武则天以最大的热情在大唐的臣民面前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几乎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新皇后的恩泽。
而此时唐高宗李治,那个曾经天下独尊的王,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但是封建的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父系社会,将武则天的权力欲望牢牢匝住。于她,怎能甘心?
没有人愿意被关在笼子里,历史也总是充满了巧合与机遇。
显庆五年十月,唐高宗风疾发作,让皇后代为处理朝政。至此,武则天终于得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
弘道元年,唐高宗李治驾崩,葬于乾陵。
载初元年,武则天废睿宗,正式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李唐的旗号就此卸下,曾经荣耀辉煌几十年的王朝即将脱掉它的光环。另一个时代正姗姗而来,而她,就是主角。
江山际会,风云突变。表面看似祥和,背后的较量却蠢蠢欲动。又一场关于权力归属的斗争不可避免。
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似乎,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而不成器的武氏子弟又让武则天失望,于是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化解了一场不可避免的矛盾。
武则天看似风光的背后,难以掩饰的是她深深的悲哀,她的悲哀在于总不满足的权力欲望。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也失去了自己拥有的。
每种游戏都有它们的固定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循。在这游戏中没有怜悯,没有所谓的仁慈,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周旋之术。宫廷之上,朝野之中,所有人的身份早已经被注定。所有人的悲哀都不可避免,因为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