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克服忧郁和恐惧
因为贫穷和生理的某些缺陷,少年卡耐基比其他孩子更多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忧郁。卡耐基曾经过早地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他总觉得自己犯有多种罪行而且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更害怕死后会进地狱。
有一次,已经13岁的卡耐基从学校回家时,突然发现密苏里上空火光四射,雷声隆隆。卡耐基被这景象吓懵了,脸色苍白地跑回家中,一下子扑进母亲的怀里。
他大声喊道:“妈妈,快救我,我要死啦!”母亲被弄得莫名其妙,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惊惶起来。但卡耐基这时却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他瞪大双眼,捂着耳朵,只管一个劲儿往母亲怀里躲。
“怎么啦?孩子,怎么啦,太太?”父亲推门而入,见到家人在这个时间哭哭啼啼,便也跟着惶恐起来。费了好一番功夫,父母才明白自己的孩子是被雷电吓坏了。母亲安慰着戴尔,给他细心地讲解着雷电产生的原因,卡耐基这才慢慢恢复了正常。
童年时,还有一件事情让在偏僻狭窄的农村生活久了的小卡耐基感到害怕,那就是每月一次或两次与父亲一起乘运木头的货车进玛丽维尔,因为城市里的许多新奇东西使他感到眼花缭乱和不可思议。
有一次,父亲负责运送一车肥肉给圣约瑟市的屠夫,小卡耐基有机会随父亲去圣约瑟。圣约瑟市有6万多人,比卡耐基以前所见到的最大城市大十几倍,是他中学前去过的最大的城市。当卡耐基看到六层楼的建筑时,担心地问父亲:“天哪!住在这么高的楼房上,摔下来可怎么办?”
父亲听后哈哈大笑,说:“傻瓜,怎么会呢?”父亲笑过之后,心头又是一阵酸楚:真是委屈孩子了。于是父亲完成工作后,又带着卡耐基欣赏了一阵街景,才搭乘火车回到密苏里的家乡。
在校园里,戴尔的日子也不好过,那对又宽又大的耳朵经常是同学们嘲弄的对象。卡耐基为此烦恼不已,经常一人暗自悲伤流泪。
有一次,班上一个叫山姆·怀特的大男孩与戴尔·卡耐基发生了矛盾。怀特恐吓卡耐基:“总有一天,我要剪掉你那对讨厌的大耳朵。”
卡耐基信以为真,为此事而连续几天不能入眠。母亲知道孩子的恐惧,对他说:“卡耐基,你想想,这可能吗?你的同学打打闹闹的有的是,可你看到过谁的耳朵被人剪掉过?”
听了母亲的话,戴尔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
当卡耐基成名以后,仍然没有忘记山姆·怀特。他归纳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别人对你友善,要想与同事和睦地相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那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
儿时的他,担惊受怕的事情真的不少:下雷雨时,担心会不会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时担心以后有没有食物充饥;还担心死后会不会下地狱。
有一天,卡耐基帮母亲摘取樱花的种子时,突然哭泣起来。
母亲问:“你为什么哭?”
卡耐基边哭边答:“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这种子一样,被活活埋在泥土里。”
稍大以后他更加胡思乱想:想自己的衣着、举止会不会被女孩子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但后来卡耐基发现,曾经使他非常担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没有发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戴尔又没有逃过另一种忧郁。那时的戴尔非常渴望能和女孩子交往,然而他在与女孩子交往及交谈时又显得异常局促不安,他为自己缺乏吸引力的外表而伤心恼火。因此,他总担心自己以后在结婚典礼上怎么办。
对当时的忧郁,戴尔·卡耐基回忆说:“我想像着我们在某个乡村教堂举行婚礼,然后搭乘车顶缀有饰品的四轮马车返回农场。我无法想像我在返回农场的途中该说什么,我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谈话得以继续下去。”
直到1948年,戴尔·卡耐基还这样向世人表白:“当我微微举帽向她们打招呼时,我担心女孩子们会由于我笨拙的动作和不敢恭维的外表而嘲笑我。”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忧郁和自信有时是结伴而行的。但是卡耐基最后战胜了忧郁,这里面有母亲的功劳,童年时的卡耐基,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安慰和鼓励,也许早就因为过度忧虑而死去了。
一个如此没有自信,几乎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忧虑缠绕的小伙子,最终成为给别人自信、让人们乐观的心理激励大师,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磨砺,这里面有母亲的多少安慰,就可想而知了。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忧郁。果真如此吗?殊不知,他们正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事实上,因为孩子不像成人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他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
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都可能是他正在忧郁。这时,父母不要忙着发脾气,也不要认为他是在无理取闹,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冲突,更糟的是,问题不但没消除,孩子的焦虑反而会节节升高。
父母要试着弄清孩子焦虑的原因,不要因为孩子的幼稚而嘲笑他,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习用有效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并化解压力。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坏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长。
教子点睛: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敏感的,也许父母认为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孩子心中会留下难以忘怀的阴影。对于敏感的、易于变化情绪的孩子,父母要更多的给他们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懂得,无论发生什么,总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这样就会减少孩子的忧虑。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忧虑不安的真实原因,帮助他早日走出阴霾,重新获得儿童应有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