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孩子的优点
很多父母总是在有意或无意中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然后就会很伤心、很悲观,认为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有这么多缺点,非常不争气。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库金会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希望孩子优秀、出色,而孩子表现平平时,他就感到孩子浑身是缺点。看别人家的孩子,又总喜欢眼睛往高抬,看到的都是优秀的孩子,尤其是只注重人家孩子的学习分数,分数一高,就认为这孩子处处都好,即使这孩子见面随便和他打个招呼,他也觉得这孩子特别懂礼貌,自己的孩子就差远了。
可以说,以上现象走进了一种家教误区。库金会曾提醒这些父母,如果留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待人接物或许会比自己夸奖的孩子还要懂礼貌,还要聪明灵活。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出色,看不惯,是因为自己平时批评和数落得太多,孩子受不了,就会表现出不满和叛逆,导致自己和孩子矛盾的产生和加剧,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缺点就会更加凸显出来。
比如,有的父母看别人的孩子成绩优秀,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用功,孩子做作业稍有分心,便会对他又打又骂又讥讽。长期这样的话,就会严重压抑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导致孩子破罐破摔,丧失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
其实,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外界来说,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家教方法对孩子的影响,等等;从孩子自身素质来说,有对学习的认识问题,有学习方法问题,有自我约束问题,有学习信心问题,等等。所以,父母要找出根源,千万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动辄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库金会总结出,教育孩子,应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尤其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更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并学会“放大”这些优点,给孩子多一些激励,这会有很多好处。
库金会的两个孩子都很调皮,不听话,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让他感到失望。但最终,他的两个儿子都成功了,这与库金会懂得放大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做出的成绩进行表扬和鼓励有很大的关系。
他知道自己的两个孩子智商一般,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很重要。所以,只要孩子在学习上做出了成绩,他就会给以充分肯定,不但肯定,还要夸大,说儿子的智商就是高,将来一定能考上清华。儿子们不断受到鼓励,学习的劲头就越来越大。
又如,两个孩子小时都很调皮,在学校经常和同学们闹别扭。库金会就常常教育他们要和大家搞好团结,做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次,上四年级的库博飞回家说:“今天我在学校把一个摔倒的同学扶进了教室。”库金会一听,调皮的儿子有了爱心,立即大加赞扬,说孩子助人为乐,会团结同学,将来不仅会有很多朋友,而且还会团结同学。所以,将来一定会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孩子听了自然很高兴,以后就经常回来告诉父母一些自己助人为乐的事儿。
儿子在父亲的鼓励下,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不但学习好,而且真像他期待的那样,组织能力越来越强,进入高中和大学以后,成为学校十分活跃、有较强组织能力的班干部。
放大孩子的优点,其中的激励作用不言而喻。但在放大优点的时候,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盲目地“放大”和不客观地“吹捧”,
使孩子觉得你的激励不真实,从而失去“放大”的功效。
教子点睛: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一座丰富金矿,父母只要肯挖掘,一定会挖出让自己惊讶不已的宝藏。如果父母都能用发现、欣赏的眼光去放大孩子的优点,那么他就一定会欣赏到孩子身上更加“美丽的风景”。当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变化,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好放大优点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