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 教孩子战胜自己

教孩子战胜自己
在周婷婷上完小学一年级后,周弘决定让她直接读三年级,开始老师不同意,后来经过周弘再三争取,女儿周婷婷终于到三年级就读了。可是,问题就来了,因为周弘并不知道三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个“坎”,三年级有作文,有应用题,所以,进入三年级后的几次考试,周婷婷只考了60来分。
上一年级的时候,周婷婷总是考第一,现在她就像泄气的皮球,于是周弘决定帮帮女儿。他想,传统的方法,如“头悬梁,锥刺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笨鸟先飞”……可能会让孩子有一点激动,但不会狂热,他还是使用了教孩子说话的方法。他对女儿说:“你现在碰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个困难爸爸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够战胜,那就是你。你想想,3岁半你还一个字都不会说,现在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你不行谁还行?”
在周弘的“加油”声中,女儿的情绪越来越高涨,“爸爸,还有一个月就期中考试了,我要让60分翻跟斗!”果然,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四年级的一次会考中,父母们最关注的就是“语文状元是谁”?当他们知道是周婷婷时,都震惊了。而此时,婷婷又勇敢地从四年级跳入了六年级。到了六年级,语文、数学还好,英语却成了大问题。
于是,周弘先教她学会了48个国际音标,然后让她自学26个字母、单词、短句,最后是课文。周弘不停地在一旁欣赏她:“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普通小学却跳了两级,双耳全聋的孩子现在竟然自学英语,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值得自豪的事吗!”
在这种极度的赏识之下,婷婷越学越激动,她用半个月赶上了落下一年的英语课程。毕业时,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跨入了27中的大门,在她童年的生命中画上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
到了中学以后,婷婷又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难没有把她压垮,但在荣誉面前她却差点全军覆没。她先后被评为“石城好少年标兵”、“全国百名好少年”、“全国十佳少年”、“全国十佳残疾少年”。
荣誉、掌声、鲜花和闪光灯,让婷婷“飘”起来了。同学们慢慢地从羡慕她变成了嫉妒她,上学、放学都没有人和她一起走,她感到非常孤独。
周弘想,他这个做父亲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开始反省。这时他才真正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尤其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乐观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从那以后,周弘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塑造女儿的性格上。每星期六晚上,他都要和女儿谈心,让她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帮她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坚持了将近两年,周婷婷的心态渐渐好了起来。
有一天晚上,婷婷感叹地说:“爸爸,我发现你10
年前和10
年后的教育方法完全不一样,10
年前你总是开发我的智力,而10
年后你却始终在塑造我的人格。”
这时,周弘激动得快要流泪了,因为女儿终于领悟到了他的良苦用心。
初中毕业后,周婷婷从27中跨入了南京一中的大门。就在周婷婷逐步走向成熟的时候,一个可怕的现实又来了。一中汇集了各个学校的尖子生,周婷婷终于不及格了,不是一门不及格,而是几门不及格;不是一次不及格,而是多次不及格,最低考过44分。但周弘始终坚守“你考得好,爸爸为你欢呼;你考不好,爸爸为你分担忧愁”的诺言。
当婷婷非常难过地把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很平静地对她说:“太好了!”婷婷疑惑不解地看着父亲:“这有什么好的?”“暴风雨终于来了!你不是要做海燕吗?没有暴风雨,怎么体现海燕的顽强呢?”这是父亲的鼓励。
周弘告诉女儿,一个学生就算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没有失败,可他能保证自己到了社会上也没有失败吗?问题并不在于失败,而在于一个人如何面对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就是推迟的胜利,失败后的胜利更有价值。他不断鼓励女儿:“成绩不好没关系,关键是不能把自信毁了。婷婷,你就是考最后一名,爸爸也会为你感到自豪!”
可女儿并不理解,周弘继续说:“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个断了一条腿的孩子在和健全的孩子们赛跑,他跑在最后,别人会不会嘲笑他?”“不会。”“当他含着眼泪超过倒数第二名,再超过倒数第三名的时候呢?”“全场会一起为他欢呼!”
周弘说:“你就是在听力全无的情况下和健全的同学们竞争,就算是最后一名又有什么理由自卑呢?更何况你还不是最后一名。现在并没有人看不起你,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周婷婷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这时,孩子就会感到痛苦、伤心。有的父母看到孩子遇到一点儿困难,就会帮孩子处理,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充当孩子保护神的角色。
但是,这些父母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做法看似帮孩子摆脱了困境,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这并不是在鼓励孩子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是在否定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失去了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让孩子永远也不能战胜自己。
教子点睛: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该越俎代庖,替孩子去克服困难,而应该鼓励他用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困难,告诉孩子,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大胆解决,不要期待他人的帮助!这样才是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