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 15. 王乃庆之父王则敏:培养超级神童

15
王乃庆之父王则敏:培养超级神童
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父亲,却以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独到见解,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了超级神童,这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对此,这位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孩子不是他教出来的,他只是顺着孩子的天赋,让孩子自由发展而已。
王乃庆,1976年生于台湾省。3岁开始读报,4岁开始学习英语,6岁时的智力已经达到15岁孩子的水平,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擅长天文、物理、动物及植物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7岁时经过台湾大学儿童心理卫生中心鉴定,智商在160以上,是迄今为止,台湾智商最高的儿童。台湾省及海外媒体曾对其进行过广泛的报道。
王则敏,台湾省人,家庭教育专家。中学毕业后曾去欧洲打工,1976年回台湾后摆过地摊,开过小餐馆,现为普通商人。尽管商业经营并不太好,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十分出众,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台湾省智商最高的超级神童。在培养孩子方面,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不忽视孩子的智慧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刚出生时,大脑容量大约是400克,由0~1岁是800克,1~6岁是1200克,6岁到老死是1200克。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在1~6岁这个阶段,成熟度已经接近大人的80%,但遗憾的是,很多人还认为“小孩子不懂事”!这种观念简直太愚蠢了!
当王乃庆智力超常被台湾的媒体广泛报道的时候,很多朋友就问王则敏:“老王!你们家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王则敏总是告诉他们:“孩子不是我教出来的,我只是顺着他的天赋,让他自由发展而已。”
王则敏认为,他教育孩子的观念,决不是“怎样培养智力超常的孩子”,甚至也不是“什么是正确的培养观念”,因为他觉得他可能还不够资格谈这些问题。王则敏只是希望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告诉父母们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如果有了偏差,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就会出毛病。
他举了个实例,一般父母常对孩子说:“小孩不能玩这个东西。”“这个问题不是小孩问的!”这些父母纯粹以大人的主观想法来决定孩子的能力,并且据以限定孩子的言行范围。之所以这样,就是“小孩子不懂事”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作怪。
其实根据今天的研究,1~6岁的孩子的大脑已经接近成人,所以很多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学龄前的教育,主张尽早教育孩子。德国有一位学者建议:“教育要从零岁起,要从大脑开始活动,就开始教育。”这一点,王则敏非常赞成。
不过,王则敏认为,这时候教育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要孩子学会,所以千万不能逼迫他学,也不要给他任何课程,更不要给他任何范围,而只是让他去接触,让他留下一个印象,培养他的兴趣,他能接受多少算多少,能吸收多少是多少,这是他认为教育学龄前儿童的一种启智方法。
很早以前,王则敏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纽约有一个台湾某大学毕业的女学生,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是个才女,她很有一套。她大约从小孩三个月开始,就教女儿数字,同时让她听很多古典音乐。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习,只是让孩子去接受这些事物,因为她认为,人的大脑吸收力很强,成长也很快速,如果停顿不学,只管吃饭睡觉,则是一种脑力的浪费。
所以,王则敏认为,对于孩子,父母必须更正“小孩不懂,等他长大了就会知道”的错误观念,而应常给他充分的支持,为他提供学习的对象、学习的环境,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
王则敏常常强调一个观念:孩子从母体出来不久就已经有情绪的表现了。无论多小的孩子,如果你时常去看他,一看到他就对他笑,给他一点东西,久而久之,他只要一看到你,就自然而然地会笑起来。相反,如果每次看到他,就表现出一副很凶的样子,甚至拧他一把,摆出很不喜欢他的脸色,过不了几次,小孩一定拒绝让你抱、让你哄,甚至一看到你就哭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已经有了喜、怒、哀、乐的情绪,虽然他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却会用行动来表达,他的行动已经证明孩子的确有情绪的表现。
在王乃庆九个月大的时候,王则敏带他到百货公司去,面对各式各样的玩具,他丝毫不感兴趣,可是突然间他发现了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马上就抱着不放,王则敏曾试着用其他的东西和他交换,他就是不肯,谁说孩子没有情绪的表现呢!
因此,王则敏得出结论: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智慧,认为他什么都不懂是错误的!
教子点睛:
孩子虽小,但他却很有智慧,只是这一点被大多数父母忽略了。作为父母,一方面不应该忽略孩子的智慧,因为他并不是像父母想象的那样“不懂事”,另一方面还应该及时开启孩子的智慧,善于向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