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 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求知欲

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求知欲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也希望儿子将来当一名科学家。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求知欲望,应该肯定和支持。
陈由伟天生就很聪明,每当他拿到一个玩具,就好奇地给玩具做“解剖实验”,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当时,玩具的价钱都很高,于是,母亲由昆就拉下脸来,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做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求知欲是人们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奇特的求知欲望,爱迪生才成了伟大发明家,瓦特也成了蒸汽机的缔造者。求知欲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在追忆自己少年时代时说:“我在儿童时代喜欢仰观天象,并且喜欢追究天象的根源,当万里无云的时候,我总喜欢月亮。我每天晚上看月亮,竟看得发狂。有一次在月亮底下拼命追赶它,但终是徒劳,又有一次我登上桌子开窗,拿着一根手杆去敲月亮,但仍是落空!因此我向长辈发出许多疑问: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到了初三、四或二十四五时,我又要问:‘为什么只剩一半了呢?那半个哪儿去了呢?”
孩子爱提问题,而好问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以及积极的动手实践,促使了其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提高了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父母一定不要否定孩子天性,应当正确地给以引导、培养、激发。应当从多重方面点燃孩子朦胧的求知欲。父母要懂得从小激发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这是使孩子走向成才的第一步,也是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神奇法宝。当然,更要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来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
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欲望。
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方式探求知识。
因此,从小培养、肯定和支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就等于让孩子具备了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这样,孩子就能自动自发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孩子的求知欲能让他受益一生。孩子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生掌握住适应快节奏生活的钥匙。
教子点睛:
作为父母,一定要积极支持孩子合理的探索行为。不要抱怨孩子不爱惜玩具,乱拆玩具,更不要不加分析就横加指责或打骂,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委屈、压抑、恼怒等不良情绪,从而击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知道,孩子拆玩具就是想探究个“为什么”,来满足好奇心,这时,父母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引导他拆装玩具,这样就锻炼他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肯定和支持了他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