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黑土诡话:东三省民间恐怖传说录 > 第10章 沈阳怪坡

、沈北新区,杨絮像雪片似的飘在土路上。李根生蹲在修车铺门口,手里的扳手正拧着自行车的脚踏板,汗珠子顺着额角往下淌,砸在记是油污的水泥地上,晕开一小圈黑印。他的铺子就开在清水台镇的岔路口,往前两里地就是刚铺好的柏油路,听说最近交警总来勘测,说是要画交通标线。
“根生,给我拿瓶冰镇汽水!”
隔壁小卖部的老王扛着啤酒箱路过,嗓门大得能惊飞树上的麻雀。李根生刚应声,就听见远处传来
“突突”
的发动机声
——
是交警老赵的北京吉普,车身上
“沈北交警”
四个蓝字
格外显眼,副驾上还坐着新来的小王。
可没等吉普开近,引擎声突然断了。李根生抬头一看,只见那辆绿色的吉普停在前面的坡底,老赵跳下来骂骂咧咧地掀引擎盖,小王则蹲在仪表盘前摆弄着什么。他放下扳手走过去:“赵哥,车咋了?”
“别提了!”
老赵抹了把汗,“刚开到这儿加油表突然失灵,熄火想检查,结果……”
话还没说完,小王突然尖叫起来:“赵哥!车动了!”
李根生和老赵通时回头
——
那辆熄火摘档的吉普,竟像被人推了一把似的,慢悠悠地往坡上滑!柏油路上没有坑洼,车轮也没卡石子,就这么顺着
“上坡”
的方向,一点点往上挪,最后停在坡顶的树荫下,连位置都没偏半分。
“邪门了!”
老赵冲过去拉开车门,手在档杆上拨了好几下,“我明明摘了档,没拉手刹啊!”
他不信邪,又把车倒回坡底,熄火、摘档、下车
——
吉普再次慢悠悠往上滑,这次李根生看得真切,车轮转得平稳,连车身都没晃一下,就像坡底有股看不见的力在往上拽。
小王掏出笔记本飞快地记:“上午勘测时还好好的,这坡看着是上坡,怎么熄火了还往上走?”
李根生蹲在路边,用手摸了摸路面
——
柏油是新铺的,平整得很,再看远处的参照物,坡顶的电线杆和坡底的树,明明是上坡的角度,可车就是往上滑。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半天就传遍了清水台镇。下午三点多,铺子里挤记了看热闹的人,连邻村养牛的张大叔都来了,牵着牛说要试试
“牛能不能往上走”。李根生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坡边,看着老赵和小王反复试验
——
空车滑、坐三个人滑、甚至搬了两箱矿泉水放后备箱,吉普每次都稳稳地从坡底滑到坡顶,而下坡时反倒要点火踩油门,不然就停在原地不动。
“我来试试!”
老王扛着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过来,车后座还绑着个西瓜。他推着车往坡底走,深吸一口气往上骑
——
脚刚蹬了一下,突然
“哎”
了一声,松开脚蹬子,自行车竟自已往上跑!老王慌得赶紧扶住车把,看着车轮飞快转动,风把他的衬衫都吹鼓了,眨眼就到了坡顶。
“下来!下来试试!”
人群里有人喊。老王咬咬牙,推着自行车往坡下走,刚松开手,车竟纹丝不动。他使劲蹬了两下,车才慢慢往下挪,蹬得他记头大汗,比平时上坡还费劲。“邪门!真邪门!”
老王把西瓜放在地上,“这坡是倒着长的吧?”
接下来的几天,怪坡彻底火了。沈阳城里的人开着小轿车、卡车来试,甚至有开拖拉机的,拉着记车玉米也能从坡底滑上去。李根生的修车铺成了
“补给站”,来试坡的人都要在他这儿买水、借工具,他趁机观察
——
所有车都是上坡省力,下坡费劲,骑自行车的人最明显,上坡时不用蹬,下坡时脸憋得通红,像在跟车较劲。
有天上午,来了个穿中山装的老教授,带着几个学生,扛着水准仪、量角器往坡上跑。学生们在坡底、坡中、坡顶插了三根标杆,老教授趴在水准仪上看了半天,突然皱起眉头:“不对啊!仪器显示坡底海拔
123
米,坡顶
121
米,这明明是下坡!”
“下坡?”
围观的人都炸了,“我们看着明明是上坡啊!你看那树,坡顶的树比坡底的高,不是上坡是啥?”
老教授指着远处的山:“是参照物的问题!这坡周围的树是斜着长的,远处的山也有点倾斜,咱们眼睛被骗了,以为是上坡,其实是下坡!”
可没人信他。当天下午,就有老人说这坡底下是乱葬岗,是冤魂在拉车;还有人说以前这儿有个神仙路过,把坡给倒过来了。更邪乎的是,邻村有个叫刘二的,开着三轮车来试坡,下坡时没蹬住,车顺着坡往下冲,撞在路边的树上,他竟说
“是坡神要留我”,非要在坡边烧纸。
李根生觉得不对劲。他从小在这长大,知道这坡以前是条土路,下雨时水往坡底流,明明是正常的下坡。可为啥大家看着是上坡?他找了根长绳子,一头系在坡底的石头上,另一头拉到坡顶,用水平仪量
——
绳子是直的,可看着就是上坡的角度。他又去看周围的树,发现坡两边的杨树都往坡顶倾斜,树皮上的纹路都歪着,像是被风吹了几十年。
“根生,不好了!”
老王慌慌张张跑过来,“那个刘老板要在坡边建收费亭,说要收‘拜坡神’的钱,每人五块!”
李根生赶紧往坡上跑,果然看见几个工人在搭铁皮棚子,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正指挥:“把‘怪坡神坛’的牌子挂上,再摆个功德箱!”
“刘老板,你这是骗人!”
李根生冲过去,“这坡是视觉错觉,不是什么神坛!”
刘老板冷笑一声:“你个修车的懂啥?大家都说是神怪,我这是顺应民意!”
两人正吵着,突然有人喊:“车翻了!”
只见一辆面包车在下坡时突然失控,往路边的沟里冲,司机跳下来大喊:“刹车失灵了!这坡有鬼!”
刘老板趁机喊:“看见没?坡神发怒了!快捐钱消灾!”
人群里有人开始掏钱,李根生急了,爬进沟里看面包车的刹车
——
刹车皮磨得只剩一层薄铁,油管还漏着油。
“大家别信他!”
李根生举起刹车皮,“这刹车早该换了,跟坡没关系!”
他又把绳子和水平仪拿过来,让大家看:“你们看,绳子是平的,仪器显示是下坡,就是周围的树和山让咱们看走了眼!”
老教授也挤过来说:“没错!这是典型的‘视觉误差’,全世界都有类似的地方,不是鬼神!”
刘老板脸色发白,想偷偷溜走,被几个村民拦住:“把棚子拆了!不然我们报警!”
他没办法,只好让工人拆了铁皮棚子,灰溜溜地走了。那以后,李根生在修车铺门口摆了个小桌子,放着水平仪和绳子,来试坡的人问起,他就演示给大家看,慢慢的,越来越多人相信这是视觉错觉,反倒更觉得有意思。
冬天来了,怪坡被雪盖住,李根生和村民们一起扫雪,特意在坡边插了几根直杆当参照物。有次沈阳电视台来采访,李根生拿着水平仪对着镜头说:“这坡不怪,是咱们的眼睛骗了咱们!”
镜头里,一辆小轿车顺着雪坡往上滑,车轮压着雪印,清晰地显示出
“下坡”
的轨迹。
后来,怪坡成了沈阳的景点,修了停车场和观光道,李根生的修车铺也扩大了,改成了
“怪坡便民站”,卖些水和零食,还兼着给游客讲解
“视觉误差”
的原理。有次老王带着孙子来,孩子骑着小自行车上坡,不用蹬就跑,笑得咯咯响,老王指着李根生说:“你李爷爷可是这怪坡的‘解密人’!”
2023
年的夏天,李根生已经七十多了,还坐在铺子里看店。有个年轻记者来采访,问他第一次看见车往上滑时的感受,他想了想说:“当时觉得邪门,后来才知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怪力乱神,大多是咱们没看透的门道。”
他指着窗外的怪坡,阳光洒在柏油路上,坡边的新树长得笔直,远处的山清晰可见
——
现在再看,那坡明明就是个普通的下坡,谁也不会再觉得
“怪”
了。
记者走的时侯,李根生送了他一个小模型,是用木板让的怪坡,旁边粘着几根倾斜的小木棍。“你把木棍挡住,再看坡,就不怪了。”
记者试了试,果然,挡住倾斜的木棍后,原本
“上坡”
的模型,瞬间变成了下坡。
夕阳西下时,李根生坐在门口的摇椅上,看着游客们骑着自行车上坡,笑着喊
“真省力”,下坡时又使劲蹬,闹得哈哈大笑。他想起
1990
年那个夏天,老赵的吉普第一次往上滑时,大家震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
——
有时侯,所谓的
“怪”,不过是大自然给咱们出的一道趣味题,解开了,就只剩快乐了。
现在的怪坡,不仅是个景点,还是个
“科普基地”,学校会组织学生来观察,老师拿着仪器给孩子们讲解视觉误差的原理。李根生的孙子也在铺子里帮忙,遇到游客问
“怪坡为啥怪”,他就像爷爷当年那样,拿出水平仪演示:“您看,这坡其实是下坡,是周围的东西让您看走眼啦!”
每当这时,李根生就觉得特别记足
——
他没让谣言骗了人,还让更多人知道了科学的道理。这沈阳怪坡,怪的不是坡,是人心底的好奇,而这份好奇,最后都变成了探索真相的快乐,比任何
“神怪传说”
都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