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城石板路的裂痕
漳州古城的青石板路被深秋的雨水浸得发亮,每一步踩下去,都能听见水珠从帆布包底滑落的声音,混着远处巷口卖麻糍的吆喝,像极了三年前苏晚在我耳边哼过的闽南小调。我攥着手机,屏幕上是她最后发来的定位
——
漳州古城北入口,时间停在
2022
年
11
月
7
日
11
点
11
分,消息框里还留着半句话:拾壹州,我在威镇阁看到了……
后面的内容,永远停在了加载的省略号里。
转角处的
老漳州卤面
铺子飘出熟悉的香气,八角与桂皮的味道钻进鼻腔时,我的脚步突然顿住。三年前苏晚来漳州出差,每天都会给我发卤面的照片,说老板娘的笋干是自家晒的,嚼起来有阳光的味道。我推开门,木质门帘上的铜铃叮当作响,老板娘抬头看我的瞬间,手里的汤勺
当啷
一声掉在锅里。
小伙子,你和三年前那个姑娘长得有点像。
她快步走过来,围裙上还沾着面汤,特别是眼睛,都是这样,看着人的时候,像有话没说完。
我的喉咙发紧,指尖掐进掌心:她是不是总点加
double
笋干的卤面每次都要多放一勺沙茶酱,说这样才够味。
对哦!
老板娘拍了下大腿,拉着我往靠窗的位置走,她每次都坐这儿,说从这儿能看见威镇阁的飞檐。有次下大雨,她从下午等到半夜,面前的卤面凉透了都没动,后来不知看了什么消息,哭着跑了,伞都忘了拿。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威镇阁的飞檐在暮色里泛着暗金色,檐角的风铃被风吹得轻轻摇晃。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阁楼,曾是漳州卫城的制高点,当年戚继光在此操练水师抵御倭寇时,据说每晚都会在阁楼点亮十二盏灯笼,指引渔船返航。我付了卤面钱,老板娘非要多装一袋笋干,说:要是你见到她,帮我把这个给她,当年她落了伞,我一直没机会还。
登上威镇阁的木质楼梯时,每一步都伴随着吱呀的声响,像是在叩问时光。三楼的观景台正对着九龙江,江风卷着落叶扑在脸上,带着江水的潮湿气息。我凭栏远眺,试图寻找苏晚当年看到的风景,突然有人撞了我的肩膀,相机镜头差点戳到我的脸颊。
抱歉!
女生慌忙道歉,手里的相机还在不停按着快门,我刚才看到江面上有白鹭,没注意到你。
我正要开口,目光却落在她相机的预览屏上
——
威镇阁的飞檐下挂着一串青铜风铃,铃身上刻着细小的花纹,和苏晚留在我抽屉里的那串一模一样。那串风铃是我们恋爱三周年的礼物,苏晚说每个铃铛里都藏着一句悄悄话,等我们一起走遍十个城市,就打开听。
这风铃是你自己挂的
我抓住她的手腕,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女生愣了一下,随即从背包里掏出一本相册:我叫林溪,是个摄影博主。这风铃三年前就有了,我问过守阁的老人,他说挂风铃的人在等一个叫拾壹州的人,还说要是见到这个人,就把这个给他。
她翻开相册,一张泛黄的照片掉了出来
——
苏晚站在威镇阁前,穿着米白色的风衣,手里举着写有
拾壹州,等你
的纸牌,背景里的风铃正在摇晃,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像撒了一把碎金。
这张照片是我在漳州博物馆的旧物展上拍的。
林溪的声音低沉下来,她指着照片下方的展品说明,上面写着,2022
年
11
月
7
日,有人在威镇阁跳下,遗物里有这张纸牌和一串风铃。
我踉跄着后退,后背重重撞在阁楼的木柱上。柱子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其中
苏晚
两个字被人用红漆描过,笔画里还残留着干涸的泪痕,旁边是我的名字,歪歪扭扭的,像是用指甲一点一点刻上去的。我伸手抚摸那些刻痕,指尖传来木质的冰凉,突然摸到一个细小的凹槽
——
是苏晚常戴的银镯子的纹路,她总说这个镯子是奶奶传下来的,戴着能保平安。
第二章:土楼里的秘密符号
第二天清晨,我和林溪坐着大巴前往南靖土楼。车子在山路上盘旋,窗外的雾气越来越浓,远处的田螺坑土楼群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五颗散落的珍珠,被当地人称为
四菜一汤。林溪告诉我,这座始建于清朝的土楼群,曾是客家人抵御外敌的堡垒,土楼的墙壁厚达一米,用糯米浆、黄土和砂石混合而成,刀枪难入。
我查过资料,当年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徙到这里,建造了这些土楼。
林溪指着窗外的梯田,每座土楼里都有一口井,就算被围困,也能自给自足。苏晚三年前来过这里,在土楼的墙壁上画了很多符号,当时守楼的阿婆以为她是来写生的,还给她送了茶水。
车子停在振成楼前,我推开车门,就听见天井里传来歌仔戏的唱腔。这座土楼是南靖最大的圆形土楼,天井中央的戏台用红木搭建,台上的花旦正唱着《陈三五娘》,台下坐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摇着蒲扇,跟着唱腔轻轻哼唱。一个穿蓝布衫的阿婆端着一碗热茶走过来,把茶碗递到我手里:小伙子,你是不是在找那个戴银镯子的姑娘她三年前在这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来听戏。
我的心脏猛地一跳,握着茶碗的手开始发抖:您认识苏晚她是不是总穿一件米白色的风衣,头发扎成马尾,说话的时候会轻轻咬下唇
阿婆点头,拉着我往土楼的后墙走:她每次听戏都坐在最左边的位置,说能看清演员的表情。有次戏唱到一半,她突然哭了,说想起了很重要的人。后来她在土楼的墙壁上画了个符号,说要是那个人来了,看到符号就会懂。
土楼的后墙被岁月冲刷得斑驳,墙角处长着几株青苔。阿婆指着一处被雨水打湿的墙面:就是这里,她画的时候很认真,画完还在旁边放了一块鹅卵石。
我蹲下身,看到墙壁上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
——
圆圈里套着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对着土楼的大门,符号旁边的鹅卵石上,刻着一个小小的
州
字。
林溪突然掏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这是我上个月在华安大地土楼群拍的,那里也有同样的符号,而且不止一个,沿着土楼的走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
照片里的符号比振成楼的更清晰,旁边还刻着细小的数字,像是某种密码。
我们立刻决定前往华安大地土楼群,阿婆非要给我们装一袋花生,说:路上饿了可以吃,当年晚晚走的时候,我也给她装了一袋,她说很好吃。
车子在山路上行驶时,林溪翻出她查到的资料:这些符号可能和‘漳州密码’有关。明末清初时,郑成功在漳州一带招兵买马,为了传递军情,发明了一套秘密暗号,刻在土楼、寺庙的墙壁上,只有自己人才能看懂。
抵达大地土楼时,天已经黑了,二宜楼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透过木质窗棂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守楼的老人听说我们在找苏晚,立刻把我们领进他的房间,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晚晚三年前来看过这个箱子,里面是我们林家的族谱,她说她爷爷是林家的女婿,想看看族谱里有没有关于她爷爷的记载。
族谱用蓝布包裹着,打开时散发着淡淡的樟木香气。老人翻到民国二十八年那一页,指着一个名字说:这就是晚晚的爷爷,苏振海。当年他在漳州博物馆工作,日本鬼子占领漳州时,他为了保护一批文物,被鬼子杀害了。那些文物里有一本郑成功的航海日志,记载着郑成功船队的藏宝地点,鬼子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我突然想起苏晚留在我钱包里的吊坠
——
一个铜制的小船,船身上刻着
成功
两个字。我掏出吊坠,老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这是我们林家的传家宝!当年我妹妹嫁给苏振海时,我父亲把这个吊坠给了她,说能保佑他们平安。晚晚三年前来看族谱时,也带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吊坠,说这是她爷爷留给她的。
老人从木箱里拿出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苏振海穿着中山装,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书,背景是漳州博物馆的大门。晚晚说,她爷爷留下的航海日志里,有治疗罕见病的药方,她想找到药方,救她喜欢的人。
老人的声音哽咽了,她说那个人得了很严重的病,要是找不到药方,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滴在照片上。三年前,我被查出患有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医生说最多只能活五年。苏晚得知消息后,每天都在查资料,说一定能找到治疗的方法。原来她来漳州,不是为了出差,而是为了找药方,为了我。
第三章:南山寺的千年钟声
离开华安土楼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我们带着航海日志的线索,前往漳州城南的南山寺。这座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古寺,藏在丹霞山脚下,寺里的唐代石佛是漳州的镇城之宝,佛像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高五米,神态庄严。
车子停在南山寺的山门前,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去,寺里传来晨钟的声音,浑厚的钟声在山谷里回荡,像是在唤醒沉睡的时光。我走进大雄宝殿,佛像前的香炉里插着三炷香,香灰还没冷,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一个穿灰色僧袍的僧人走过来,双手合十:施主,您是来找人的吧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找苏晚,三年前她来过这里。
我双手合十,向僧人鞠躬。
僧人点头,领着我们往寺后的藏经阁走:三天前,有个戴银镯子的姑娘来这里,说要找一本《漳州府志》,还说要是有人来找她,就把这个交给对方。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纸条上是苏晚的字迹,娟秀的笔画里带着一丝急切:拾壹州,11
月
7
日,三坪寺。我在银杏树下等你,要是我没到,就打开我藏在银杏树下的盒子。
三坪寺在平和县的深山中,是闽南著名的佛教圣地。
林溪查着手机里的资料,始建于唐宝历年间,寺里的‘三坪祖师’陈智广和尚,曾在这里弘法三十多年,传说他能驱邪治病,很多人都去那里许愿。
我们立刻驱车前往三坪寺,车子在山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到远处的寺庙轮廓。三坪寺的山门用红木搭建,门楣上刻着
三坪寺
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题。走进寺庙,就看到两旁的银杏树叶已经金黄,风吹过,叶子像蝴蝶一样飘落,铺在地上,形成一条金色的小路。
一个卖香烛的小贩拦住我们,手里拿着一串佛珠:你们是来找苏晚的吧三年前她在这里许了个愿,说要和喜欢的人一起看银杏落叶,还买了两串佛珠,说要送给那个人。
他指着寺后的银杏树:那棵最大的银杏树有千年树龄了,晚晚说,等银杏叶落满地面,她就会和喜欢的人永远在一起。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那棵千年银杏树的树干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树下放着一个木盒,盒子上刻着和土楼墙壁上一样的符号。我蹲下身,轻轻打开盒子,里面是苏晚的日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扉页上写着:拾壹州,要是你看到这本日记,说明我已经找到药方了,或者,我再也不能陪你了。
日记里记录着苏晚来漳州的点点滴滴:她在威镇阁等我时的焦虑,在土楼里找符号时的兴奋,在南山寺查资料时的疲惫。她写道,爷爷留下的航海日志里,记载着郑成功当年从海外带回的一种草药,能治疗我的病,这种草药只生长在漳州的深山中,只有找到藏宝地点,才能拿到草药的种子。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拾壹州,11
月
7
日,我在威镇阁等你。要是我没回来,就去九龙江边找我,江面上的河灯,会指引你找到我。我爱你,就算下辈子,我也要找到你。
我合上日记,泪水模糊了视线。远处的钟声再次响起,千年的钟声里,仿佛藏着苏晚的呼唤,穿过时光,来到我的身边。
第四章:九龙江畔的救赎
11
月
7
日这天,漳州下着小雨。我和林溪来到九龙江边,威镇阁的风铃在雨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江面上飘着许多河灯,红色的灯芯在雨水中摇曳,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林溪撑着伞,递给我一条围巾:这是晚晚三年前落在我民宿的,她说这条围巾是你送的,她每天都戴着。
我接过围巾,指尖传来熟悉的羊毛触感,上面还残留着苏晚的香水味,是她最喜欢的柑橘味。我把围巾围在脖子上,仿佛苏晚还在我身边,轻轻抱着我,说:拾壹州,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
突然,林溪指着远处的小船:你看!那艘小船上的人,是不是晚晚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一艘乌篷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船头站着一个穿白裙子的女生,背影和苏晚一模一样。我沿着江岸奔跑,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鞋子踩在积水里,溅起一朵朵水花。小船却越走越远,我拼命大喊:苏晚!苏晚!我在这里!
女生突然转过身,我看到她脸上的伤疤
——
那是三年前苏晚为了救我,被汽车撞伤留下的疤痕,在她的右脸颊上,像一条小小的月牙。拾壹州!
她的声音传来,带着哭腔,我以为你不会来了!我以为你忘了我!
我跳上一艘渔民的小船,让渔民把我送到乌篷船边。苏晚伸出手,我抓住她的瞬间,眼泪掉了下来。她的手还是那么温暖,指尖的薄茧还是那么熟悉,那是她常年查资料、写笔记留下的茧。
对不起,我来晚了。
我把她紧紧抱在怀里,感受着她的心跳,我不该怀疑你,不该让你一个人承受这么多。
苏晚靠在我的肩膀上,哭着说:三年前,我在威镇阁等你,突然被一群人绑架,他们说要是我不交出航海日志,就杀了你。我跳江逃生,被三坪寺的僧人救了,可我失去了记忆,直到上个月,我看到你在网上发的寻亲启事,才想起一切。
原来,苏晚跳江后,头部受到撞击,失去了记忆,被三坪寺的僧人收留,一直在寺里帮忙整理经书。上个月,她在整理旧报纸时,看到了我发的寻亲启事,照片上的我,手里拿着她送的风铃,她才突然想起一切。她立刻开始寻找航海日志里记载的药方,终于在十天前,在漳州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找到了那本失传已久的草药图谱。
我找到了治疗你病的草药,
苏晚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草药,博物馆的专家说,这种草药叫‘成功草’,是郑成功当年从台湾带回的,只生长在漳州的深山中。他们已经培育出了种子,很快就能批量种植,你的病有救了!
我打开布包,草药的清香扑面而来。林溪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迟到了三年的合影。照片里,我和苏晚站在乌篷船上,九龙江的江水在我们身边流淌,威镇阁的风铃在我们头顶摇晃,远处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我们身上,像一道金色的光环。后来,我在漳州古城开了一家小店,卖苏晚做的卤面,店里的墙上挂着我们在土楼、南山寺、三坪寺拍的照片,还有那本航海日志的复刻本。日志封面的牛皮纸已经泛黄,苏晚用红笔在扉页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
拾壹州
&
苏晚,永远在一起。
开业那天,卤面店挤满了人。守阁的老人带着威镇阁的风铃来贺喜,说要把风铃挂在店门口,让路过的人都能听见
等待与重逢
的声音;华安土楼的阿婆提着一篮花生,说要给客人当小食,还念叨着
晚晚当年最爱吃我炒的花生;三坪寺的僧人送来一幅
平安
字画,说这是三坪祖师的祝福,能护着我们一生顺遂。
林溪举着相机,从早拍到晚,她说要把我们的故事做成摄影集,名字就叫《漳州的时光密语》。你们看,
她指着相机里的照片,这张是你们在九龙江乌篷船上的合影,阳光刚好落在你们发梢,像披了层金纱;这张是晚晚在卤面店煮面的样子,蒸汽绕着她的头发,特别温柔。
苏晚靠在我肩上,指尖轻轻划过墙上的照片: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来漳州古城时,你说以后要在这里开家小店,每天听着威镇阁的钟声醒来,晚上看九龙江的河灯亮起。
我握住她的手,眼眶发热:现在都实现了。对了,博物馆的专家说,‘成功草’已经培育成功,下周我们就能去拿药了。
苏晚突然红了眼睛,把头埋进我怀里:太好了,拾壹州,我终于能让你好好活下去了。
那天晚上,我们关店后沿着九龙江散步。威镇阁的风铃在夜色里轻轻作响,江面上的河灯顺着水流飘向远方,像一颗颗星星落在水面。苏晚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串青铜铃铛,和威镇阁的风铃一模一样,只是每个铃铛上都刻着一个字,连起来是
拾壹州,余生请多指教。当年我在威镇阁挂风铃时,就想给你做一串,
苏晚的声音带着笑意,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我把铃铛戴在手腕上,铃铛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听见铃铛声,就知道你在我身边。
我低头吻她,江风带着桂花的香气,裹着我们的身影,融入漳州的夜色里。
第五章:木偶戏里的历史回响
拿到
成功草
的那天,苏晚提议去漳州木偶艺术博物馆。我爷爷生前最喜欢看木偶戏,
她抱着我的胳膊,眼底满是期待,他说木偶戏里藏着漳州的历史,每一个木偶都有自己的故事。
漳州木偶艺术博物馆藏在古城深处,红墙黛瓦的建筑透着古朴的气息。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木偶,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最小的木偶只有手指般大小,最大的有一米多高,木偶的衣服绣着精致的花纹,脸上的表情栩栩如生。
讲解员是一位白发老人,他看到苏晚,突然愣了一下:你是不是苏振海的孙女
苏晚点头,眼里满是惊讶:您认识我爷爷
当然认识!
老人笑着说,当年你爷爷经常来我们木偶剧团,还帮我们整理过木偶戏的历史资料。他说,漳州木偶戏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最兴盛,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还带着木偶戏班去台湾,把漳州的文化传到了那里。
老人领着我们来到一个玻璃展柜前,里面放着一个提线木偶,木偶穿着铠甲,手持长枪,脸上画着浓墨重彩的妆容。这个木偶叫‘郑成功’,是我们剧团的镇团之宝,
老人指着木偶的铠甲,你看,铠甲上的花纹和郑成功纪念馆里的一模一样,是当年老艺人照着史书上的记载绣的。
苏晚凑近展柜,指尖轻轻贴着玻璃:我爷爷说过,他小时候看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木偶戏,还跟着老艺人学过怎么操纵木偶。
要不要试试
老人笑着递来一个简单的提线木偶,操纵木偶讲究‘手眼身法步’,要让木偶像真人一样有灵气。
我接过木偶,手指刚碰到提线,就被线勒得生疼。苏晚笑着过来帮忙,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提线之间,木偶竟然慢慢抬起了手,还做出了弯腰行礼的动作。我爷爷教过我,
她眼里闪着光,他说,操纵木偶就像守护回忆,要用心,才能让木偶‘活’过来。
老人看着我们,突然叹了口气:当年你爷爷为了保护这个‘郑成功’木偶,差点被日本鬼子抓走。1943
年,日本鬼子闯进剧团,要把木偶抢走当战利品,你爷爷抱着木偶躲在戏台底下,饿了三天三夜,才把木偶救下来。
苏晚的眼泪掉在提线上,她轻轻抚摸着木偶的铠甲:爷爷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些,他只说要保护好漳州的文化,不能让它们落在外人手里。
你爷爷是个英雄,
老人拍了拍苏晚的肩膀,现在,这个‘郑成功’木偶有了新的守护者,就是你们。
离开博物馆时,夕阳透过窗户洒在
郑成功
木偶上,木偶的铠甲泛着金光,像是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苏晚牵着我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们每年都来这里,看一场木偶戏,就像爷爷当年一样。
第六章:片仔癀里的岁月温情
因为长期服用
成功草,我的身体逐渐好转。医生说,要是能搭配漳州的片仔癀调理,效果会更好。片仔癀是漳州的国宝,
医生笑着说,有着近五百年的历史,当年明朝太医隐居漳州,用秘方研制出片仔癀,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是很多人的‘救命药’。
苏晚立刻拉着我去片仔癀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不同年代的片仔癀包装,从清代的瓷瓶到现代的纸盒,每一个包装都透着岁月的痕迹。讲解员告诉我们,片仔癀的秘方被列为国家绝密,只有少数人知道,而且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历时八个月才能制成。
我奶奶生前就用片仔癀,
苏晚指着一个清代的瓷瓶,她说当年她生重病,是片仔癀救了她的命。后来她把瓷瓶留给我,说要让我记住,漳州的草药和秘方,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我们在博物馆的体验区,亲手制作了片仔癀的香囊。苏晚把香囊缝成小船的形状,上面绣着
成功
两个字,和我钱包里的吊坠一模一样。这个香囊能驱虫辟邪,
她把香囊挂在我的包上,以后你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离开博物馆时,遇到一位卖片仔癀药膏的老奶奶。她看到苏晚,突然拉住她的手:你是不是苏振海的孙女我认识你奶奶,当年她经常来我这里买药膏,说要给你爷爷治手上的伤。
我爷爷手上的伤是怎么来的
苏晚的眼里满是疑惑,她从来没听说过爷爷受伤的事。
老奶奶叹了口气:当年你爷爷为了保护片仔癀的秘方,被日本鬼子砍伤了手。他说,秘方是漳州的宝贝,就算死,也不能让鬼子抢走。
苏晚的眼泪掉在老奶奶的手上,她哽咽着说:谢谢奶奶告诉我这些,我以前只知道爷爷是英雄,却不知道他为了保护漳州的文化,受了这么多苦。
你爷爷是个好人,
老奶奶拍了拍苏晚的手,现在你们年轻人能记住这些历史,能守护漳州的文化,他在天上也会开心的。
那天晚上,我们回到卤面店,苏晚把爷爷的故事写在日记本里,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
郑成功
木偶和一瓶片仔癀。以后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来店里的客人听,
她说,让他们知道,漳州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这么多感人的历史。
我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好,我们一起讲,讲一辈子。
窗外的威镇阁传来钟声,九龙江的河灯还在江面上飘着,卤面店的灯光温暖明亮,映着我们的身影,也映着漳州千年的历史与温情。我知道,我和苏晚的故事,会像漳州的古迹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
第七章:东山岛的海疆记忆
卤面店的生意渐渐稳定,苏晚却总望着墙上的航海日志复刻本发呆。爷爷的日记里写过,东山岛有郑成功船队的锚地,
她指尖划过日志上的航线标记,他说那里藏着关于船队的最后秘密,只是当年没来得及去。
我知道她是想替爷爷完成心愿,第二天一早就收拾好行李,带着她往东山岛赶。车子沿着海岸线行驶,蓝色的大海在窗外铺展开来,远处的东山岛像一颗镶嵌在海中的绿宝石。苏晚靠在车窗上,眼神里满是期待:听说东山岛的风动石很神奇,风吹着会晃,却从来不会掉下来。
抵达东山岛时,正是午后。我们先去了风动石景区,那块重约
200
吨的巨石斜靠在悬崖上,底部只有一小部分与地面接触,海风拂过,巨石真的轻轻晃动起来,看得人心里发紧。景区的讲解员说,风动石还有个名字叫
铜山风动石,当年郑成功曾在此操练水军,还在石上题过字,只是岁月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
我爷爷的日记里画过风动石,
苏晚从背包里掏出日记本,翻开泛黄的一页,你看,他还在旁边写了‘海疆屏障’四个字,说风动石就像守护东山岛的勇士。
我们沿着海岸线往马銮湾走,沙滩上的沙子洁白细腻,踩上去软软的。苏晚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的灯塔:那是铜陵古镇的灯塔,爷爷说当年他就是在那里见到了郑成功船队的老水手。
铜陵古镇藏在东山岛的深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老房子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我们在古镇的一家老茶馆里,遇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听说我们在找苏振海的故事,眼睛突然亮了:我认识苏先生!当年他来古镇找老水手,还是我带的路。
老人给我们倒了杯茶,慢慢说起往事:1950
年,苏先生找到老水手时,老人已经病得很重了。老水手说,郑成功船队在东山岛的锚地,藏着一批用于抗清的兵器,还说有一张完整的航线图,藏在灯塔的暗格里。苏先生想把这些交给国家,可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一直没机会回来。
苏晚的手微微颤抖,她从包里掏出爷爷的旧照片:爷爷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些,他只说要守护好漳州的历史。
苏先生是个实在人,
老人叹了口气,当年他为了找老水手,在古镇住了半个月,每天都帮着老人挑水、劈柴,一点架子都没有。
我们跟着老人去了铜陵古镇的灯塔,灯塔已经有些破旧,塔身爬满了藤蔓。老人指着灯塔的第三层:暗格就在那里,当年老水手告诉我父亲,只有用林家的传家宝才能打开。
苏晚掏出那个铜制小船吊坠,轻轻插进灯塔墙壁的凹槽里。咔嗒
一声,暗格缓缓打开,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
——
正是郑成功船队的完整航线图,上面还标注着兵器的埋藏地点。
终于找到了,爷爷,
苏晚的眼泪掉在航线上,您的心愿,我替您完成了。
那天晚上,我们在东山岛的海边看日落,夕阳把大海染成了金色。苏晚靠在我怀里,轻声说:以后我们每年都来东山岛,看看风动石,走走爷爷走过的路。
第八章:赵家堡的皇族秘史
拿到航线图后,我们把它交给了漳州博物馆。馆长握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这张航线图太重要了,能填补郑成功航海史的空白!对了,你们知道赵家堡吗那里藏着宋代皇族的秘密,说不定和苏先生的往事也有关联。
我们立刻对赵家堡产生了兴趣,第二天就驱车前往。赵家堡位于漳浦县,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建造的城堡,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城堡的大门上刻着
赵家堡
三个大字,透着一股庄严的气息。
走进城堡,里面的建筑布局像极了北宋的都城汴京,有城墙、宫殿、庙宇,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河上的石桥仿照汴河上的虹桥建造。讲解员说,赵家堡的建造者是赵范,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带着族人来到这里,建造了这座城堡,希望能保留皇族的血脉和文化。
我爷爷的日记里提过赵家堡,
苏晚翻着日记,他说这里藏着一件宋代的文物,是赵家皇族的传家宝,当年日本鬼子想抢走,被他和赵家人一起保护了下来。
我们在城堡的
完璧楼
里,遇到了赵家堡的守护者赵老先生。他听说我们是苏振海的后人,立刻把我们领进书房:苏先生是我们赵家的恩人!1942
年,日本鬼子闯进赵家堡,要抢那件宋代的青瓷瓶,是苏先生抱着瓷瓶躲进完璧楼的暗格,才保住了这件国宝。
赵老先生从书柜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一件青釉瓷瓶出现在我们眼前,瓷瓶上的花纹细腻精美,透着岁月的光泽。这是宋代的汝窑瓷瓶,是赵家的传家宝,
赵老先生轻轻抚摸着瓷瓶,苏先生当年说,这件文物是国家的宝贝,等太平了,一定要交给博物馆。现在,我想完成苏先生的心愿,把它捐出去。
苏晚的眼睛红了:爷爷要是知道,一定会很开心。他这辈子,都在为保护文物奔波。
苏先生是个英雄,
赵老先生叹了口气,当年他为了保护瓷瓶,被日本鬼子打伤了腿,却从来没跟人说过。后来他还帮我们整理赵家堡的历史资料,说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故事。
离开赵家堡时,夕阳已经西下。苏晚牵着我的手,沿着城堡的城墙慢慢走:爷爷的故事,比我想象的更感人。他用一辈子守护漳州的文化,我也要像他一样,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我握紧她的手,轻声说:我们一起,把漳州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这座城市的魅力。
第九章:卤面店的时光故事
回到漳州古城后,我们把赵家堡的故事讲给了店里的客人听,还把赵老先生捐赠青瓷瓶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客人们都很感动,有人说要去赵家堡看看,有人说要把这些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林溪听说了我们的经历,特意赶来卤面店,她举着相机,笑着说:我要把东山岛和赵家堡的故事加到摄影集里,让更多人知道漳州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这么多感人的历史。
卤面店的墙上,渐渐多了很多照片:有东山岛的风动石,有赵家堡的完璧楼,有我们和老人们的合影,还有苏晚爷爷当年留下的旧物。苏晚还在店里开辟了一个小小的
漳州故事角,放着漳州的历史书籍、文物复刻品,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客人讲漳州的故事,从郑成功的航海史,到赵家堡的皇族秘史,再到片仔癀的岁月温情。
有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卤面店,他看到墙上苏振海的照片,突然哭了:苏先生,我终于找到你了!当年你救了我的命,我一直没机会谢谢你。
老人告诉我们,1943
年,他还是个孩子,日本鬼子闯进他的家乡,是苏振海把他藏在土楼的暗格里,才保住了他的性命。苏先生说,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一定要保护好,
老人擦着眼泪,这些年,我一直在找苏先生,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看到了他的照片。
苏晚握着老人的手,哽咽着说:爷爷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些,他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苏先生是个好人,
老人说,现在你们把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他守护的文化传承下去,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那天晚上,我们关店后,沿着漳州古城的石板路散步。威镇阁的风铃在夜色里轻轻作响,九龙江的河灯飘向远方,卤面店的灯光温暖明亮,映着墙上的照片和故事。苏晚靠在我怀里,轻声说:拾壹州,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么多地方,帮我完成爷爷的心愿。
我低头吻她,轻声说:以后的路,我们还要一起走,一起守护漳州的文化,一起讲好漳州的故事,一起过好每一天。
江风带着桂花的香气,裹着我们的身影,融入漳州的夜色里。我知道,我和苏晚的故事,会像漳州的千年古迹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而漳州的历史与文化,也会在我们的守护与传承中,永远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