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纺织厂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
原董事会成员大多面色灰败,坐在长桌一侧。另一侧,是以张建军为首的联合基金代表——张建军本人、陈威廉,以及郑老板和周派来的代表。
张建军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各位,永新纺织现在由联合基金控股。过去的,翻篇。从现在起,公司的目标只有一个:赚钱,让股价涨回去,让各位手里的剩余股份更值钱。”
环视一圈,张建军继续道:“我决定,立即注资三百万港币,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式纺纱机,主打高端棉纱和混纺面料。”
“九龙塘的旧厂房,部分改建为仓储和展示中心,靠近路边的地皮,规划新建两栋工业大厦用于出租。”
一位原董事忍不住开口:“张生,想法是好的,但投入这么大,市场还没恢复,风险是不是…”
“风险我担着。”张建军打断他,“但利润,大家分。愿意留下一起干的,我欢迎。觉得风险大想套现离场的,我现在就可以按市价溢价5收购你们手里的股份。”
会议室内一阵骚动。
最终,大部分原董事选择拿钱走人,只有两位技术出身、对工厂有感情的股东选择留下。
张建军雷厉风行,当场签支票,完成股份回购。永新纺织彻底纳入掌控。
“建军兄,真是好魄力!”会后,郑老板的代表笑着拱手,“跟着你干,看来是选对了。”
周老板的代表也点头:“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张生尽管吩咐。”
张建军微微一笑:“两位放心,永新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需要消化巩固。威廉,你暂时兼任永新的总经理,负责生产和改造。尽快让新机器转起来。”
“明白,老板。”陈威廉既感压力巨大,又兴奋不已。
“另外,”张建军看向两位代表,“请转告郑老板和周老板,留意那些有技术但缺资金的小型电子厂和塑胶模具厂,我们可以用参股或订单合作的方式,把它们纳入我们的供应链。抱团,才能取暖。”
“好!我们回去立刻筛选。”
处理完永新的事,张建军立刻赶往霍英东的环球航运公司。
霍英东的办公室宽敞简朴,他本人更是穿着朴素,但眼神锐利,气场强大。
“霍生,冒昧打扰。”张建军不卑不亢地握手。
“后生可畏啊张生,永新这一仗打得漂亮。”霍英东笑着请他就坐,“听说你找我想谈航运合作?”
“是的,霍生。”张建军直接摊开带来的资料,“股灾之后,东南亚很多地方物资短缺,正是拓展业务的好时机。我的振华航运有几条小船,跑短途还行,但想开辟暹罗(泰国)、马来亚的新航线,力有未逮。”
“霍生的船队规模大,航线广,我想能不能挂靠您的旗下,或者我们合资成立一家专跑东南亚的新公司,由您主导,我跟着学习,分担部分风险和运力。”
霍英东仔细看着资料,沉吟片刻:“想法不错。你看中了暹罗的木材和大米,还有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
“是的。这些物资香江和内地都长期需要。我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运回来,利润可观。而且,我看好东南亚未来的发展,提前布局航线和人脉,稳赚不赔。”张建军分析道。
霍英东欣赏地点点头:“年轻人眼光很准。我早就想在东南亚加大投入。这样,合资公司就算了,太麻烦。”
“你的船队,可以挂靠我的公司,用我的名义和渠道去开拓航线,佣金按行规算。遇到麻烦,可以报我的名号。但你的人和管理,你自己负责。”
这等于给了张建军一张准入证和护身符!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多谢霍生提携。”张建军真心实意地感谢。
“互利互惠嘛。”霍英东摆摆手,“我看好你。好好干,别给咱们华人丢脸。”
“一定。”
离开环球航运,张建军心情舒畅。打通了航运的任督二脉,他的贸易版图就能真正盘活。
刚回到办公室,龙五就迎了上来,低声道:“老板,林向东那边有结果了。‘礼物’送到后,他那边鸡飞狗跳,好几个手下被带走调查。他本人虽然还没事,但被严格限制出境,短时间内应该没精力再找我们麻烦了。”
“很好。”张建军眼中冷光一闪,“保持监视。他只要不动,我们也不动。但他若再伸爪子,就直接剁掉!”
“明白。”
这时,蛇仔明兴冲冲地跑进来:“老板,好消息。利铭泽利先生秘书来电,说利先生对您提出的‘工业邨’计划很感兴趣,邀请您下周去他浅水湾的别墅详谈!”
所谓的“工业邨”计划,是张建军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构想出来的——联合几家华商。
共同出资在新界购买大片土地,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厂房、仓储、宿舍甚至学校,吸引中小型工厂入驻,形成产业集群,降低综合成本,提升竞争力。
这个想法在70年代的香江颇为超前。
“回复利先生,我一定准时到。”张建军精神一振,如果能拉利铭泽牵头,这个计划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还有,老板,”蛇仔明压低声音,“14k的肥彪派人传话,说想请您吃顿便饭,当面赔罪,以后绝对唯您马首是瞻。您看…”
张建军想了想:“告诉他,吃饭不必了。让他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规矩。以后码头和厂区周围‘维持秩序’的活,可以交给他的人做,按规矩付钱。但要是再出纰漏,新账旧账一起算。”
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既震慑,又给点实际利益拉拢。
“高,老板实在是高!”蛇仔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处理完这些,张建军独自站在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下面忙碌的人群。
商业版图在扩张,人脉在拓展,威胁被暂时压制。一切似乎都在向好。
但他心里清楚,英资洋行绝不会甘心失败,林向东也只是暂时蛰伏。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
他拿起内部电话:“龙五,安保公司第一批人员考核提前。一个月内,我要看到一支能拉出去打硬仗的队伍。”
“没问题,老板。”龙五的回答永远那么令人安心。
“威廉,新工厂的产能和良率,我给你两周时间稳定下来。然后,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扩张。”
“保证完成任务!”
张建军放下电话,目光再次投向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