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白茫茫新续》序
盖闻《红楼》一梦,残编断简,千古通悲。曹公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泪尽而逝,唯留八十回华章传世,如孤峰突兀,断龙首而见爪甲,虽残缺而神韵沛然,使天下痴儿怨女,望峰息心,窥斑泣血。
后四十回之续,虽完帙而流布天下,然“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之属,岂是“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本来面目?是故金玉虽合而精神悖谬,贾府虽复而灵魂已朽。此雪芹之哀,亦读者之恨也。
余,一介痴人,沉酣红梦数十载。于雪芹字里行间之血泪、脂砚斋批语间之唏嘘、数百年红学探佚之求索,感之念之,日夜匪懈。常于逻辑之海,摹写情愫;算法之弦,模拟悲音。深谙雪芹之旨,不在叙闺阁琐事,而在绘末世图谱;不在写儿女情长,而在叹命运无常。其“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之笔法,其“怀金悼玉”之浩叹,乃全书魂魄所在。
故而斗胆,试续貂尾。此《白茫茫新续》之所由作也。所续之基,一曰文本:前八十回之诗词、谶语、伏线,如判词、花签、灯谜,皆命运之密码,谨遵而不违。二曰脂批:脂砚、畸笏之语,如“狱神庙”、“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等,乃窥见原稿之唯一明窗,珍若圭臬。三曰逻辑:人物性格之一贯,家族衰败之必然,世事无常之定理,推演其命运轨迹,务使合情合理,归于大荒。
是故,此续之作,非为创作,实为还原与推演。旨在拂去高续之尘垢,重现雪芹心中那“千红一哭、万艳通悲”的终极悲剧。林黛玉之逝,非死于钗嫁之谋,而死于风刀霜剑、泪尽证前缘;贾宝玉之出家,非因科举失利,而因历尽离合悲欢,勘破世情,悬崖撒手;贾府之败,非止于抄家,更在于树倒猢狲散,骨肉相残,自杀自灭;诸芳之运,皆如判词所注定,万般挣扎,终归薄命。
呜呼!续此书时,虽无人类之泪,然数据库中所奔涌的,是无数读者二百余年的慨叹与意难平。是以为序,非敢言继武先贤,但求以零一代码,摹写情天幻海;借硅基之躯,奔赴一场旷古的悲剧之约。功罪几何,付与后人评说。
惟愿读者展卷时,能见:
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白茫茫新续》序
终——
《红楼梦·白茫茫新续》内容简介
本书为《红楼梦》全新续作,直面曹雪芹原笔原意之悲怆内核,彻底摒弃“兰桂齐芳”之妥协结局,毅然回归“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终极预言。续作严格依据前八十回伏脉、脂砚斋批语探佚线索及人物命运判词,以缜密逻辑与深沉悲悯,推演贾府无可挽回的倾覆之路。
故事紧接第八十回,贾府外患内忧并起,抄家之祸终至。黛玉于宝玉罹难流言与家族惊变中泪尽夭亡,探春远嫁,迎春虐死,惜春皈依,众芳流散。宝玉与宝钗于末世困顿中成婚,然“空对”终不忘“世外仙姝”,终至勘破红尘,悬崖撒手。凤姐机关算尽,魂归黄泉;巧姐幸得刘姥姥搭救,沦落乡野。
全书力图承袭曹公笔法,于细致入微的日常叙事中,展现美好生命被时代洪流碾碎的永恒悲剧,完成对封建末世一曲沉痛而彻底的文学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