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因为气候异常导致减产,那就无计可施。比如最常见的干旱天灾。
根据他的了解,每年缺水的月份占比还是很高的,有多个年份属于干旱年份,导致了农业大面积减产,农民收入锐减。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能解决灌溉问题,还能为农业提供稳定水源,降低干旱风险,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正是基于这些考量,水电站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宁山县属于红山县的上游,上游把水留住了,下游就有机会得到水了。宁山县的水电站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惠及下游地区,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之前农业局提出大力发展二十万亩药材的目标,他还是有些担忧的,但现在他的信心更足了。
另一方面,宁山县缺电的现象很严重,水电站一旦建成,不仅能解决当地用电需求,还能通过电力输出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因此提升,从而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江一鸣深知,水电站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在于民心所向。
到了六点半,临江市第一期电视问政正式开始。
主持人陈佳宁,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女主持人,浑身散发着朝气,她沉稳的主持风格根本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陈佳宁微笑道:“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收看临江市第一期电视问政。今晚我们将聚焦民生热点,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
“今天到场的嘉宾有临江市委副书记刘高、市纪委书记葛胜武、市委宣传部部长闻竹语以及市直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等。首先,请市委副书记刘高同志为电视问政的开办致辞。”
刘高走上台,说道:“本来这个致辞是江书记亲自来的,但他下乡调研还没赶回来,就由我来代表他致辞。想必大家对电视问政并不陌生,我们的江书记在义阳市下面担任县委书记时率先提出了这一构想,如今已经过去了五年多,不仅在东江省有多个市县区开办了电视问政,其他省份也在纷纷效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电视问政不仅提升了政府透明度,还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推动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江书记深知其重要性,常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番电视问政正是践行此理念。所以,他一到临江市,就要求相关部门立即筹备电视问政,确保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所以,电视问政就应运而生了,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动临江市的进步与发展。我就讲这么多,话筒还是交给主持人,谢谢!”
啪啪啪!
刘高的致辞简短而富有感染力,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陈佳宁微笑点头,接过话筒:“感谢刘高书记的精彩致辞。接下来,我们进入电视问政环节,第一环节,请看大屏幕。”
视频播放内容为:在田州区渭阳河段,缓缓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一条小船行驶在宽约十多米的河道上,从上而下,突然,河水变得湍急,前面的河道也变得狭窄。
小船上的人骂骂咧咧道:“好好的河道,折腾成了这样,现在还是枯水季,河道就显得有些拥挤,到了明年的丰水期,还不知道会什么样子呢。”
这时,镜头转向了河道延伸出来的一部分,只见延伸出来的一部分河道上是一座二十多层的高楼,高楼占据了河道的一半宽度,显得格外突兀。河水的冲刷使得高楼地基裸露,令人担忧。
小船艰难前行,船夫无奈摇头:“这楼建得真是让人心惊胆战,隐患重重。”
随后,镜头再次切换,记者带着隐形摄像头,前往水利局询问情况:“您好,我们想问下,关于田州区渭阳河段河道管理和高楼建设的问题,华泰城的开发商将河道填埋建房子,是否得到了你们水利部门的批准?如果没有,为何无人制止?如果已批准,请问是基于何种考量?这样的建设是否会影响河道安全和生态环境?希望能得到明确答复。谢谢!”
水利局工作人员面露难色,支吾道:“这个问题我们刚得到消息,马上安排人调查,尽快给出答复。”
记者追问:“难道平时不进行巡查吗,巡查机制是否存在漏洞?还是有其他隐情?”
“巡查确实存在,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存在这种情况,我们核查后会及时跟你们联系的。”
工作人员含糊其辞道。
记者离开水利局,心中疑虑未消,又到国土局询问道:“请问关于田州区渭阳河段高楼建设的土地审批情况,是否合规?开发商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拿到了相关批文,你们是基于什么原因,批准了这样的建设?这样的审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会威胁到河道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没有找专家论证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