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三国:开局骂袁绍收貂蝉 > 第27章  名士风骨,高风亮节

“臣之一身,别无长物,唯有这一张嘴,一副铁石心肠。”
“太尉之职,需统领天下兵马,臣一介书生,何德何能?”
“黄金良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臣食朝廷俸禄,已然足够。”
“臣,不求升官,不求发财。”
“只求陛下,能让臣继续做这个谏议大夫。”
“让臣,能继续为陛下,为这大汉,说几句真话,骂几个国贼!”
他这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大义凛然。
其实他知道,京城这些军队,已经烂透了。
他一个文官,压根指挥不动这些军队,反而可能被反噬。
不如推掉,赚一些名声。
整个太极殿,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看着那个站在殿中央,身形算不上魁梧,此刻却仿佛顶天立地的青衫谏议。
不要官?
不要钱?
不要兵权?
这人……莫不是个傻子?
袁绍的脑子一片空白,他费尽心机,不惜构陷何苗,染了一手的血,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那个大将军之位吗?
可现在,比大将军更高的太尉,唾手可得地摆在郭独射面前,他居然像扔掉一块烫手的山芋一样,弃之如敝履!
他不理解。
他完全无法理解!
袁术的反应则要直接得多。
他那双小眼睛瞪得溜圆,下巴几乎要掉在地上。
“他……他疯了?”
他下意识地喃喃自语,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大殿里却格外清晰。
在他那被酒色财气填满的脑子里,人生信条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黄金、美女、兵马,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郭独射骂他,他虽然气,但还能理解,那是为了抢功劳。
可现在,郭独射居然连功劳都不要了!
这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这就好比一头饿狼,费尽力气扑倒了一头肥羊,却只是在羊的身上闻了闻,然后扭头走了。
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然而,与他们兄弟二人截然相反的,是殿上其他人的反应。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骨!
高风亮节,不外如是!
司徒王允,这位见惯了朝堂龌龊的老臣,此刻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竟对着郭独射深深一拜。
“郭谏议……真乃我大汉之脊梁!国之柱石啊!”
“有君在,汉室……汉室有望矣!”
他哭得像个孩子,仿佛要把这些年积攒的委屈、绝望和愤懑,统统都哭出来。
以卢植、杨彪为首的一众文臣,亦是人人动容,个个面露愧色。
他们想起了自己。
在董卓兵临城下时,他们或明哲保身,或战战兢兢。
在袁绍丁原争功夺利时,他们或噤若寒蝉,或随波逐流。
与郭独射这番视富贵如浮云、只求为国尽忠的赤诚相比,他们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简直无地自容。
一道道敬佩、愧疚、激动的目光,汇聚在郭独射的身上。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身后,站着的是整个大汉朝堂的“人心”!
曹操站在人群中,目光灼灼地看着郭独射的背影。
他没有像王允那样激动,但心中掀起的波澜,却比任何人都要汹涌。
“高明!”
“实在是高明!”
别人看到的是郭独射放弃了权力,而曹操看到的,却是郭独射得到了一种比“太尉”这个官职,更可怕千百倍的权力!
那就是“大义”!
一个手握兵权的太尉,会被人提防,被人算计,一举一动都会落在无数双眼睛里。
可一个手无寸铁,却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谏议大夫”,他的武器,就是那张嘴,那支笔!
他可以骂任何人,弹劾任何人!
而任何想动他的人,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会不会被天下士人的唾沫淹死!
从此以后,郭独射这个名字,就等同于“公理”!
“此人……非友即敌,绝不可为敌!”
曹操在心中暗下决断,对郭独射的忌惮与欣赏,同时达到了顶点。
【叮!b格拉满!光环效果“道德楷模”已激活!】
【效果:在大部分文官心中,宿主言论的正确性+50,可信度+50。】
【嘴炮值+100000!】
【当前总嘴炮值:1880000。】
【系统毒舌提示:恭喜宿主,您已成功用“我不要”这三个字,打了全场所有“我想要”的人的脸。】
【这种高端的凡尔赛行为,建议加大力度。】
【毕竟,看这群草包想不通又干不掉你的样子,真的很有趣。】
御座之上,天子刘辩看着那个在一片或敬或畏的目光中,缓缓走回自己位置的青衫身影,小手紧紧攥着龙袍的袖子。
他的眼中,恐惧已经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与信赖。
他觉得,只要郭谏议在,这龙椅,他似乎就能坐得稳一些。
天子刘辩被他这番气概所折服,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连连点头:“好!好!朕依你!”
“朕不仅让你当谏议大夫,朕还给你一道特权!”
他站起身来,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宣布:
“自今日起,谏议大夫郭独射,上可谏君王之非,下可议百官之过!”
“凡其所言,无论对错,言辞是否中听,皆为忠言!”
“任何人,不得以此为由,加害于他!”
“违者,视为谋逆!”
“钦此!”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这已经不是护身符了,这是皇帝亲赐的一柄“天子之剑”!
一柄看不见,却比任何刀剑都更加锋利的剑!
郭独射抬起头,迎着众人或敬畏、或嫉妒、或怨毒的目光,微微一笑。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嘴强王者”之路,踏上了康庄大道。
“陛下!”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慷慨,响彻整个大殿!
“臣,郭独射,请陛下明鉴!”
“今日勤王,乃天下忠义之士共同之功,非一人一姓之功!”
“臣请陛下下旨,暂不大封,只犒赏三军,稳定军心。”
“另设‘讨贼都督府’,由朝中德高望重之臣主理,统合各部兵马,共讨国贼!”
“待到国贼授首,河清海晏之日,再行论功行赏不迟!”
“如此,方能团结一心,共赴国难!”
“否则,董卓未灭,我等已自乱阵脚,大汉江山,危矣!”
一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王允等一众老臣,听得是热泪盈眶,纷纷出列附议:“郭谏议所言极是!请陛下圣裁!”
御座上的刘辩,哪里懂这些。
他只看到下面那个最凶的郭叔叔说完了话,而王太傅他们都同意了,便连忙点头如捣蒜:“准……准奏!就依郭爱卿所言!”
未央宫的一场朝会,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名为洛阳的池塘,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全城每一个角落。
朝会结束不到一个时辰,整个洛阳城都“活”了过来。
街头巷尾的酒肆茶楼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拍得啪啪作响,唾沫横飞。
“诸位看官,要说今天下第一奇闻,当属咱们这位新晋的‘铁嘴谏议’,郭独射郭大人!”
“话说那未央宫大殿之上,袁绍袁术兄弟居功自傲,丁原刺史虎视眈眈,那场面,是剑拔弩张啊!”
“就在这时!郭谏议挺身而出,先指着袁术的鼻子,骂他火烧宫门,是断我大汉文脉,堪比暴秦焚书坑儒!”
“骂的那袁术是面如猪肝,浑身发抖!”
“再转头,对着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说他沽名钓誉,鼠目寸光!”
“最后,连那手握并州强兵的丁刺史也没放过,直言他‘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好家伙!一人骂遍殿上三雄,引得百官动容,天子侧目!这是何等的胆魄!何等的气概!”
听客们个个热血沸腾,一个布衣打扮的汉子激动地一拍大腿。
“痛快!早就看那帮脑满肠肥的家伙不顺眼了!就该这么骂!”
旁边一个像是读过几天书的账房先生,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补充道:
“你们这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可听说了,这位郭谏议,那才叫真正的神人!”
“当初何进大将军要召董卓入京,就是郭谏议在密室之中,痛斥其为引狼入室的蠢行!可惜大将军不听啊!”
“还有!大将军被宦官诱入宫中那天,郭谏议就在宫门外,死死拉住他,劝他速速回营整兵,防备董卓!唉,又是不听!”
“北邙山下,天子蒙尘,是谁单人独骑,冲着董卓数万大军,骂得那董肥猪狗血淋头,不敢妄动?”
“还是郭谏议!”
“后来董卓入城,是谁施展妙计,联合袁家兄弟,打了董卓一个措手不及?”
“也是郭谏议!”
这一桩桩,一件件,仿佛传说般的事迹被串联起来,一个算无遗策、胆识过人、忠肝义胆的形象,在所有百姓心中,轰然立起!
而最让天下读书人五体投地的,还是最后那件事。
“陛下龙颜大悦,要封他做太尉!统领天下兵马!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可你猜怎么着?”
说书先生故意卖了个关子。
“郭谏议他……他不要!”
“他说,‘臣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只求能为陛下,为大汉,说几句真话,骂几个国贼!’”
“轰”的一声,整个茶楼都炸了锅。
高风亮节!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骨!
视富贵如浮云,置生死于度外!
一时间,“郭谏议”三个字,传遍了洛阳的每一个阶层。
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
在中小官员眼中,他是敢于直面权贵的官场脊梁。
在天下士子眼中,他就是当世的圣人,是黑暗乱世中唯一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