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苏宁不得不又带着苏瑜转悠回去,这会儿都热起来了,苏宁背着背篓走得汗水直流,苏瑜倒是依旧精力十足,知道还要在镇上转一圈,那叫一个高兴。
苏宁倒是深刻的理解到了,木兰从军时,那么点东西,就要把东西南北四个地方都跑一遍了。
因为人家在一个集市,根本就买不到其他的,她想做个犁耙,都还要东西两头跑呢!
这么一耽搁,等她们回家的时候,一上午又过去了大半。
地上的水汽已经晒干了,这会儿叶云泽也从地里回来,正在屋后晒荞麦。
前院的麦穗已经平铺在地上,不过院子面积不够,只晒了一半,太多了晒不透,也不好脱粒。
昨天脱粒的荞麦还要再晒两天,才能用大风车扇掉瘪壳草屑,然后装袋入仓。
接下来几天,依旧还是忙忙碌碌个不停,百忙之中,苏宁还不忘了把又挖出了一块菜园子。
酒楼虽说每天要的货不多,架不住要长期供应啊,而且还是什么菜都可以。
现在菜园子这些,还能采摘一段时间,可要是等这些蔬菜都下市了呢?
新一批蔬菜从播种到开花结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要是现在不种上接上,不是白耽误赚钱的时间嘛。
苏宁也从一开始累到腰酸背痛,到后面已习以为常,甚至还有几分游刃有余。
别说家里人惊讶钦佩,村里人同样是震惊佩服。
当然当娘的,更多的还是心疼。
杨秀芳每天看着以前只是做饭洗衣服的女儿,现在每天干的比去世丈夫儿子还多,简直要心疼死了。
偏偏苏宁也不让她去地里,就让她在家做点手头上的琐事就行。
于是杨秀芳每天都把家里也收拾得妥妥帖帖的,让女儿女婿一回家可以有凉茶可以喝,有热饭可以吃。
她甚至还很快学会了耕地,得益于小花的通人性,就好像听得懂苏宁说话一样。
犁耙拿回来之后,一开始只是会耕地的,又很有责任心的村长,手把手的教了苏宁和叶云泽小两口。
叶云泽记下了动作,但是一上手犁耙不是在犁地,而是直接从地面滑铲的飘走了。
苏宁倒是上手很快,一手牵着牛绳,还握着长鞭,随时控制大水牛是前进还是停下。
一只手扶着厚重的犁耙,用巧劲把犁铧往压,犁耙前进的时候,大块大块的泥土被翻了起来,大大的节省了人力。
就连村长都被震惊到了:“宁丫头,你这真是第一次犁地?”
甚至已经开始努力回忆了,以前村里就家里一头牛啊,就算把牛借给苏家,那也是苏宁她爹在犁地啊,没见苏宁接过班啊?
难道是自己看错了记错了?
好在苏宁很快就给出了回答:“是第一次,不过这两天看大家犁地,稍微观察了一下。”
村长咂咂舌:“你这丫头,以前都没发现你这手上的力气是真不小啊,这村里好多年轻小伙子,都按不住这犁耙呢。”
苏宁笑笑:“我也没想到呢,可能是做习惯了,力气慢慢就大了。”
赶着牛从两人面前经过,土地被翻耕,村里终于又多了一头牛,也多了一个会犁地的小女娃。
不对,应该是会犁地的女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