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断线风筝
下午三点,沪深两市收盘的铃声准时响起,办公室里原本敲键盘的哒哒声骤然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叹气和议论。小夏坐在靠窗的工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的木纹,视线死死钉在手机屏幕上——XX生物的日K线像条断了线的风筝,从上周开盘的18.2元一路跌到14.1元,绿色的跌幅数字在白底屏幕上格外刺眼,像一道醒目的伤疤。
她点开账户持仓页,看着浮亏19.7%的红色字样,喉结不自觉地滚了滚。这只票是她上个月听大学同学阿凯推荐买的,当时阿凯在微信里拍着胸脯说:我表哥在券商工作,内部消息说XX生物在研的抗癌新药下个月就获批,机构都在偷偷加仓,这票至少能涨到25元,错过就没机会了!
那会儿小夏手里刚到账5万年终奖,正愁没地方理财——之前买的货币基金年化才2%,同事聊起股票时动辄赚了半年工资,听得她心里直痒痒。阿凯的消息像根火柴,一下点燃了她的贪念,她连公司官网的财报都没点开看,就凭着同学推荐+内部消息这两个理由,全仓买了2700股XX生物,还特意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了目标价25元,赚够3万就卖的小计划。
可买入第二天,股价就给了她一记闷棍。开盘直接低开2%,收盘时跌到17元,她看着账户里少了3000多块,心跳都快了半拍。她赶紧给阿凯发微信,阿凯回得很快:正常回调,主力在洗盘,拿住别慌,下周肯定反弹。她盯着洗盘两个字,反复在网上搜洗盘是什么意思,看到洗盘是为了吓跑散户,后续会大涨的解释,才勉强放下心来。
跌到16元时,她开始慌了——账户浮亏已经快1.5万,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她又找阿凯,阿凯说:现在是加仓的好机会,摊薄成本,反弹的时候赚得更多。她咬咬牙,从支付宝里转出2万定期存款,补了1200股,成本降到16.5元。可补仓后没两天,股价又跌到15元,她看着账户里只剩7.8万,又想起阿凯说的越跌越买,索性把这半年攒的3万房租也投了进去,再补2000股,成本压到15.8元。
2
浮亏深渊
现在回头看,那三次加仓像三个沉重的砝码,把她的本金牢牢绑在下跌的股价上。桌上的外卖已经凉透了,是中午点的番茄炒蛋盖饭,她一口都没吃,胃里像堵着一团棉花,胀得难受。
还在盯着那只‘XX生物’李姐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美式走过来,陶瓷杯底碰到桌面时发出轻响。她是办公室里出了名的老股民,炒股十年没亏过本金,手里总揣着个记满交易笔记的活页本,同事们遇到拿不准的票,都爱找她问问。
小夏猛地回神,慌忙把手机屏幕按黑,头埋得更低了:嗯……还在看。李姐,你说它都跌这么多了,是不是该触底反弹了她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看着李姐。
李姐把咖啡杯放在小夏桌上,弯腰瞥了眼她按黑的手机,无奈地叹了口气:小夏,我上周就提醒过你吧这只票的一季报我看过,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去年四季度亏了8000万,今年一季度又亏了5000万,研发费用还砍了30%——所谓的‘新药获批’连个官方公告都没有,全是市场传言。而且技术面更差,20日均线(16.8元)上周三就跌破了,这是典型的‘双止损信号’,当时就该卖。
可我总觉得……跌了快20%,也该见底了吧小夏抬起头,眼眶有点红,上周我卖的‘YY科技’你还记得吗当时跌到12元,我怕继续跌就割了,结果第二天就涨到12.6元,后来还冲到13.5元。要是那时候扛住,我能赚8000多呢!这次要是再割,万一又涨了怎么办
她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提高了些,引得隔壁工位的老周探过头来。老周是公司的资深分析师,头发有点花白,平时总戴着副黑框眼镜,手里永远拿着本翻得卷边的《证券分析》,办公室里没人比他更懂数据和逻辑。
小夏,你这可不是‘坚持’,是把‘小概率事件’当成了‘必然结果’啊。老周放下手里的研报,起身走过来,顺手拉了把椅子坐在小夏旁边,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显示的是他整理的一组回测数据,红色和蓝色的柱状图对比鲜明。
你看这个数据,老周用鼠标点了点屏幕,这是我用Wind软件回测的2025年全年数据——去年一年里,所有触发‘双止损’(基本面恶化+跌破20日均线)的股票,总共有1287只。其中,只有12%的票会在割肉后1个月内反弹超5%,剩下的88%呢会继续下跌,平均跌幅还要再跌18%。
小夏的目光跟着鼠标移动,看着蓝色的继续下跌柱状图像座小山似的,远远高于红色的反弹柱状图,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可……可我上次卖的‘YY科技’,就是那12%里的啊。她还想辩解,声音却没了之前的底气。
你只记着‘卖了就涨’的那一次,却忘了更多‘死扛后越跌越惨’的情况,这就是统计学里说的‘幸存者偏差’。老周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起来,就像你看新闻,总觉得‘别人炒股都赚钱’,可实际上,去年A股股民平均亏损12%,赚钱的只有28%。你记住的是那28%的‘幸存者’,却忽略了72%的‘亏损者’,炒股最忌用‘个案’代替‘普遍规律’。
他顿了顿,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一只股票的K线图——ZZ传媒,代码后面跟着个灰色的退字。去年我邻居老张,就是买的这只票。你还有印象吧他当时天天在小区花园里跟人吹,说自己买了‘传媒龙头’,要翻倍。
小夏点点头,她记得老张,去年夏天还跟他在小区超市遇见过,当时老张手里提着刚买的小龙虾,笑着说等我这票涨到20元,请全小区吃龙虾。
老张是去年3月买的‘ZZ传媒’,成本12元,买了8000股,正好10万本金。老周指着K线图上的下跌曲线,4月份的时候,这票从12元跌到9元,跌了25%。我当时劝他,这票已经跌破20日均线(10.5元)了,而且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降了40%,赶紧止损。你猜他怎么说
小夏摇摇头,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拍着胸脯跟我说,‘老周你不懂,股票跌多了就该涨,跌25%已经是极限了,再跌我就再加仓’。老周的语气里带着惋惜,结果呢5月份公司就暴雷了,证监会查出它业绩造假,连续三年虚增利润,光去年就虚增了2个亿。消息一出,股价直接被ST,从9元跌到6元,又从6元跌到3元。去年11月,直接退市了。
data-fanqie-type=pay_tag>
退市……那他的10万本金……小夏的声音有点发颤。
最后只剩2.5万。老周叹了口气,退市整理期的时候,股价每天跌10%,想卖都卖不出去。老张那段时间头发白了一半,天天蹲在小区门口抽烟,说自己一被子的积蓄都砸进去了。其实当时只要在跌破20日均线(10.5元)时止损,8000股能卖8.4万,就算扣点手续费,也能保住8.3万,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3
死扛之痛
小夏攥着手机的手紧了紧,指节都泛了白。她想起自己买XX生物时的样子——没看财报,没分析技术面,只听了同学一句模糊的新药要获批,就把所有积蓄投了进去。跌破20日均线那天,她还特意去某股票论坛搜20日均线破了怎么办,看到有人说均线破了只是短期调整,长期还是看涨,就心安理得地继续死扛。
更可笑的是,她上周还跟同事炫耀我买的票跌了20%都没卖,够有耐心吧,现在想想,那些所谓的耐心,不过是自己为了逃避割肉的痛苦找的借口。她突然想起上周末跟妈妈打电话,妈妈还说你攒点钱不容易,别乱投资,实在想试试就少投点,当时她还笑着说妈你放心,我买的是好票,肯定赚钱。想到这里,小夏的眼眶更红了,鼻尖也酸酸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其实我懂你的心情。李姐坐在小夏另一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刚炒股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十年前,我买了一只叫‘XX乳业’的票,当时觉得乳业是刚需,再怎么跌也不会差到哪去。从20元跌到15元时,我跟自己说‘跌25%了,该反弹了’,死扛着不卖。结果后来公司出了质量问题,牛奶里检测出有害物质,股价直接跌停,连续三个跌停板,从15元跌到8元。
李姐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眼神里带着回忆:那时候我刚工作没多久,10万本金是我攒了三年的嫁妆钱,一下子亏得只剩4万,我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晚上,甚至想过把剩下的钱全加仓,赌它反弹。还好我当时的师傅拦住我,跟我说‘本金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小夏抬起头,看着李姐:那你后来……
后来我就明白,炒股不是靠‘赌运气’,是靠‘守规矩’。李姐从包里拿出一个蓝色封面的活页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交易笔记·2014-2024,字迹工整有力,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把自己之前的交易记录全翻了一遍,发现所有亏钱的票,都是因为‘死扛’;赚钱的票,都是因为‘到了止损点就卖,到了止盈点就出’。从那以后,我就给自己定了‘双止损法则’,再也没吃过‘死扛’的亏。
她把活页本递给小夏,翻开第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打印的表格,标题是双止损法则核心要点,下面分了基本面止损和技术面止损两栏,每一栏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
-
基本面止损(红色加粗):1.
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扣非净利润更关键);2.
资产负债率超过70%(负债过高易爆雷);3.
收到监管问询函/警示函(尤其是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相关);4.
主营业务大幅萎缩(营收同比降30%以上,说明公司经营出问题)。
-
技术面止损(蓝色加粗):1.
跌破20日均线(短期趋势走坏,20日均线是多数机构的止损线);2.
跌破前期低点支撑位(关键价位失守,说明买方无力支撑);3.
单日跌幅超8%且放量(资金出逃信号,放量下跌往往是大跌的开始)。
你看‘XX生物’,李姐指着表格,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符合基本面止损的第一条;跌破20日均线(16.8元),符合技术面止损的第一条,这就是典型的‘双止损信号’,当时就该毫不犹豫地卖。
小夏一页一页地翻着笔记本,里面不仅有法则要点,还有每只股票的交易记录——买入价、卖出价、止损点、止盈点,甚至还有操作反思。比如2022年买的XX新能源,笔记里写着买入价35元,止损点32元(跌破20日均线),止盈点42元。实际持有5天,跌破32元止损,亏损8.6%,反思:未注意行业政策变化(当时国家缩减新能源补贴),下次需结合政策面分析,不能只看技术面。
这里还有组数据,你肯定感兴趣。李姐翻到笔记本中间,指着一张手写的柱状图,这是我统计的2020-2024年自己的交易数据:触发双止损后及时卖出的股票,平均亏损8%;而死扛到亏损30%再割肉的股票,平均亏损23%。也就是说,及时止损比死扛,平均能少亏15%。
小夏掏出手机,算了算:如果自己在XX生物跌破20日均线(16.8元)时卖出,10万本金能卖8.9万,亏损11%;要是现在卖,只能卖8.05万,亏损19.5%;要是继续死扛,万一像ZZ传媒那样跌30%,就只剩7万了。这么一算,她突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自己之前的坚持,根本不是在等反弹,是在拿本金赌小概率,而且这个概率只有12%。
4
止损觉醒
原来死扛不是‘坚持’,是拿本金赌小概率……小夏关掉手机里的行情软件,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李姐,周哥,我明天一开盘就把‘XX生物’卖了,以后再也不抱侥幸心理了。
这就对了!李姐笑着把笔记本合起来,递给小夏,这笔记本你先拿去看,里面还有我整理的‘基本面分析步骤’(先看营收利润,再看负债现金流,最后看行业政策)和‘技术面看盘技巧’(怎么看均线、成交量、MACD),不懂的随时问我。记住,止损不是‘认输’,是给本金‘上保险’。炒股就像打仗,保住本金才有机会打胜仗,要是本金亏没了,再好的机会也跟你没关系。
老周也点点头,补充道:而且你要记住,‘卖了就涨’不可怕,可怕的是‘死扛到退市’。就算你卖了之后真的涨了,最多是少赚点;但要是死扛着不卖,万一遇到‘ZZ传媒’那样的暴雷,就是血本无归,到时候想翻身都难。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只票死扛,把前几年赚的钱全亏回去,甚至欠了外债,不值得。
小夏接过笔记本,抱在怀里,突然想起个问题:周哥、李姐,我还有个疑问。要是下次买股票,我买了两只票,一只轻仓(比如只投了1万),一只重仓(投了5万),它们的止损幅度是不是该不一样啊比如轻仓股亏10%再卖,重仓股亏5%就卖
老周眼睛一亮,推了推眼镜:问得好!小夏你这脑子转得真快,这可是很多老股民都没注意到的点。仓位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完全不一样。你想啊,重仓股要是止损不及时,比如5万本金亏20%,就是亏1万;要是轻仓股1万本金亏20%,只亏2000。所以重仓股的止损线必须更严,一般建议5%-8%就止损;轻仓股可以适当放宽到10%-15%,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要是触发了‘双止损信号’,不管亏多少都得卖。
李姐也补充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去年我买了‘XX医疗’和‘XX电子’,‘XX医疗’是重仓,投了8万,我设的止损线是5%(也就是跌到买入价的95%就卖),同时盯20日均线;‘XX电子’是轻仓,投了2万,止损线设的是10%,但也看基本面。后来‘XX医疗’跌到止损线,我立马卖了,只亏了4000;‘XX电子’虽然没跌到10%,但后来出了季报,净利润下滑40%,触发了基本面止损,我也卖了,亏了1200,总共才亏5200。要是两只都死扛,‘XX医疗’最后跌了30%,‘XX电子’跌了25%,得亏2.4万+5000=2.9万,差太多了。
小夏听得很认真,拿出手机备忘录,把重仓止损5%-8%+盯双止损信号,轻仓止损10%-15%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小夏提前半小时到了公司。她没像往常一样先打卡、泡咖啡,而是直接坐在工位上,打开电脑登录股票账户,手指悬在卖出按钮上方,心跳还是忍不住加快。
屏幕上,XX生物的开盘价跳空低开,报13.9元,比昨天收盘价又跌了1.4%。她深吸一口气,想起老周说的88%的下跌概率,想起李姐笔记本里止损是本金保险的字样,不再犹豫,输入全仓股数6000股,点击确认卖出。
5
纪律重生
委托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小夏感觉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她打开账户资产页,看着可用资金80400元的数字,虽然比10万本金少了近2万,但没有了之前那种悬在半空的焦虑。她把这笔钱转到银行卡里,一部分存成三个月定期,一部分留在活期里,打算先用来学习,等摸透了双止损法则再考虑下次交易。
刚处理完,李姐就提着早餐走了过来:怎么样卖了吗
卖了!小夏笑着点头,把手机里的转账记录给李姐看,开盘就卖了,虽然亏了点,但心里踏实多了。我把钱分了两部分存起来,先不着急买新票了。
这就对了,先沉下心学方法。李姐把手里的肉包递给她,我今早路过早餐店,给你带了个肉包,趁热吃。对了,你昨天问的‘仓位和止损’的问题,我晚上整理了个表格,放你桌上了。
小夏拿起桌上的A4纸,上面是李姐手写的仓位-止损对应表,还标了具体案例:
仓位类型
占总资金比例
止损幅度(常规)
双止损信号触发
案例(10万总资金)
重仓
40%-50%
5%-8%
立即卖出
5万投XX票,跌5%(亏2500)即卖
中仓
20%-30%
8%-10%
立即卖出
3万投XX票,跌8%(亏2400)即卖
轻仓
10%-15%
10%-15%
立即卖出
1.5万投XX票,跌10%(亏1500)即卖
试水仓
5%-10%
15%-20%
立即卖出
1万投XX票,跌15%(亏1500)即卖
你看,重仓之所以要严,是因为它对总资金影响最大。比如你10万本金,5万重仓跌20%就是亏1万,相当于10%的总资金没了;但1万轻仓跌20%,只亏2000,总资金才少2%。李姐指着表格解释,而且试水仓一般用来试错,比如你想尝试新行业的票,先投5%看看,就算亏了也不影响大局,还能积累经验。
小夏把表格折好放进笔记本里,心里豁然开朗:原来仓位和止损是这么对应的,我之前都没考虑过‘总资金影响’,只盯着单只票的跌幅,难怪会乱加仓。
正说着,老周拿着一份打印好的财报走了过来:小夏,正好你在,我给你找了份XX生物的最新季报,你可以对照‘基本面止损’的要点,看看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比如这里,‘研发投入同比降30%’,但公司说‘新药即将获批’,这就矛盾了——新药研发最烧钱,投入砍了这么多,获批概率肯定低,这就是典型的‘基本面造假信号’。
小夏接过财报,跟着老周的指点一条一条看:净利润下滑、资产负债率升到65%、应收账款增加……每一条都对应着李姐笔记里的基本面止损点。她越看越庆幸自己及时卖了,要是再扛下去,说不定会像ZZ传媒一样出大问题。
接下来的几周,小夏成了办公室里的学习狂。每天下班回家,她都会花两个小时看李姐的交易笔记,跟着学怎么看财报关键数据怎么画均线图;周末还会主动找老周请教,老周也乐意教她,给她推荐了《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等基础书籍,还教她用免费软件回测数据。
有一次,小夏看到一只XX消费的票,股价从20元跌到18元,同事说跌了10%,可以抄底了。但她按照双止损法则分析:首先看基本面,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资产负债率40%,没有监管风险,基本面没问题;再看技术面,20日均线是19元,股价虽然跌到18元,但没跌破前期低点17.5元,而且成交量在缩小,说明资金没大规模出逃。
她没急着买,而是先跟李姐、老周讨论。李姐说:这票基本面没问题,但技术面还没企稳,最好等它回到20日均线以上再考虑。老周补充道:而且它是消费股,现在是消费淡季,业绩可能会受影响,不如等中报出来再看。
小夏听了他们的建议,把XX消费加入自选股观察。两周后,这票果然继续跌到17元,还跌破了前期低点,她更加庆幸自己没冲动买入。
又过了一个月,小夏觉得自己掌握得差不多了,打算用1万试水仓买一只XX科技的票。她先研究了公司的财报: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增长,资产负债率35%,还有一项新专利获批,基本面符合要求;技术面方面,股价在20日均线上方运行,成交量温和放大,没触发任何止损信号。
她按照试水仓的规则,设了15%的止损线,还在手机上设了提醒——只要股价跌破20日均线,或者基本面出问题,就立马卖。买入后,这票涨涨跌跌,但始终在止损线以上,小夏也没像以前那样天天盯盘,而是按照李姐说的每周看一次财报,每天看一次均线,心态稳了很多。
三个月后的一天,小夏收到了券商的短信——XX科技发布了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0%,股价应声涨到15元,比她的买入价涨了20%。她想起李姐笔记里止盈和止损同样重要,没贪多,按照之前设定的20%止盈点卖了出去,1万本金赚了2000元。
那天晚上,小夏请李姐和老周吃了顿饭。饭桌上,她拿出自己的交易笔记,里面记满了这三个月的学习心得和操作反思: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现在可能还在死扛XX生物,亏得一塌糊涂。现在我终于明白,炒股不是靠运气,是靠方法——保住本金,守住纪律,才能长久赚钱。
李姐笑着举杯:这都是你自己肯学、肯改的结果。以后继续保持,别因为赚了点钱就飘了,记住‘止损永远是第一位的’。
老周也点点头: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你现在刚起步,慢慢来,以后肯定能做得更好。
回家的路上,小夏看着手机里的盈利记录,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想起第一次买股票时的冲动和焦虑,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懂得分析基本面,会看技术面,还能根据仓位设止损,这三个月的成长,比赚的2000元更珍贵。
她打开股票软件,把XX科技的交易记录整理好,写进新的笔记里,最后加了一句:投资就像做人,不贪、不躁、守规矩,才能走得远。
月光洒在马路上,小夏的脚步轻快又坚定。她知道,自己在投资这条路上还有很多要学的,但只要记住止损是本金的保险,纪律是盈利的基石,就一定能避开更多坑,抓住真正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