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29章 海峰市第二机械厂

赵副领导先是沉默了片刻,手指轻敲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
会议室里面的空气似乎凝固了,连窗外工人们的说笑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你想要第二机械厂?”
赵副领导转过头看向陈领导,眼神中带着询问。
这个厂子建于五八年,当时是为了响应大发展的号召匆忙上马的项目。
占地面积足足有三百亩,拥有完整的机械加工生产线,还有自己的铁路专线接入南北铁路。
在那个年代来说,这样的配置可以说是相当豪华了。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产品定位不准、设备老化严重,加上管理混乱,第二机械厂从七五年开始就连年亏损。
直到今年上半年终于撑不下去了,正式对外宣布停产。
三百多名职工全部转岗分流,厂房设备全部闲置。
陈领导连忙点头,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是的,那个厂子确实停产了,设备老化严重,产品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现在每个月还要市里贴补几万块钱的维护费用。”
“红星,分析陈领导的表情变化和语言特征。”
林涛在心中默念。
“分析完成:目标人物表现出明显的负担心理。语言中暴露财政压力。判断:第二机械厂已成为市里的沉重包袱,转让意愿度极高。”
“建议:适当表现出承担风险的决心,增加谈判筹码。”
“赵领导,我知道第二机械厂的情况不太好,但我们新阳厂有信心把它盘活。那里有现成的厂房和铁路专线,对我们扩大生产很有帮助。”
林涛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目光坚定的看着赵副领导。
赵副领导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
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身上,在地面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
远处第二机械厂的几根烟囱清晰可见,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烟雾缭绕。
“林涛同志,第二机械厂占地三百多亩,固定资产价值不菲。”
陈领导十分认真的看着林涛。
“你确定能接得下来?”
王红林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三百多亩的大厂,那得多少钱?
他偷偷看了一眼林涛,却发现厂长的神色依然平静如水。
“我们厂现在每个月的利润有十几万,而且订单还在不断增加。”
林涛的声音平稳有力。
“只要省里和市里支持,我们有能力承担这个责任。”
陈领导在桌下的手已经攥出了汗,十几万的月利润,这个数字让他都感到震惊。
新阳厂的发展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赵副领导转过身,目光在林涛脸上停留了几秒钟。
这个年轻人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的虚张声势。
“好!我答应你。”
赵副领导重新回到座位上。
“第二机械厂的资产转让给新阳厂,具体的手续让市里配合办理。”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轻微的议论声,考察组的成员们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陈领导长出了一口气,脸上的紧张表情终于放松下来。
“不过有个条件。”
赵副领导的话音一转,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
“技术图纸必须在一周内全部移交,而且要派技术人员到省里进行详细讲解。”
林涛点了点头。
“没问题,我会安排李明华和几个技术骨干配合工作。”
“还有一点。”
赵副领导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厂的技术保密工作要加强,这些技术在正式推广之前,不能外泄。”
“明白。”
林涛的回答简洁有力。
会议结束后,赵副领导一行人离开了新阳厂。
黑色的上海牌轿车缓缓驶出厂门,在秋日的阳光下渐行渐远。
林涛站在办公楼前,望着远去的车队,心中五味杂陈。
技术图纸的上交是必然的,但第二机械厂的获得却是意外之喜。
“涛哥,咱们真的要接手第二机械厂?”
王红林走到林涛身边,声音中带着担忧。
“那可是个大摊子啊。”
“红星,分析第二机械厂的战略价值。”
“分析完成:第二机械厂具备以下优势:一、占地面积广阔,可容纳大规模生产线;”
“二、拥有重型机械加工能力,可生产精密设备零部件;”
“三、铁路专线直通,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四、熟练工人储备丰富,可快速组建生产团队。综合评估:该资产对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布局重工业的最佳跳板。”
林涛转过身,看着厂区里忙碌的工人们。
午休时间即将结束,人们陆续返回车间。
机器的轰鸣声再次响起,这是工业生产最美妙的音符。
“红林,第二机械厂不是包袱,是我们的机会。”
林涛的声音充满了信心。
“那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厂房、设备、还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
李明华从技术科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摞图纸。
“涛哥,省里要的技术资料我已经开始整理了,大概需要三天时间能全部完成。”
“辛苦了,明华。”
林涛接过图纸扫了一眼。
“记住,该给的我们一分不少,但改进的工艺参数要有所保留。”
李明华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理解。
技术共享是一回事,但完全透明又是另一回事。
夕阳西下,新阳厂的生产线依然在忙碌运转。
车间里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向厂区,工人们挑灯夜战的热情丝毫不减。
远处海峰钢铁厂的高炉喷吐着火焰,将半边天空染成橘红色。
林涛独自站在办公室里,透过窗户眺望着第二机械厂的方向。
那里的几根烟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虽然已经停止冒烟,但依然昭示着曾经的辉煌。
“红星,制定第二机械厂的改造计划。”
“计划生成中:第一阶段,清理整顿现有设备,恢复基础生产能力;第二阶段,引入精密加工设备,建立零部件供应体系;第三阶段,发展重型机械制造,向高端装备进军。预计总投资需求:八十万元,回收周期:十八个月。”
八十万的投资,这在1979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林涛心中有数,凭借新阳厂目前的盈利能力,这个投资完全可以承受。
更重要的是,第二机械厂将成为他布局未来的重要棋子。
在那个即将到来的开放大潮中,谁掌握了先进的制造能力,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