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要添置的,便是江尘想买的精米精面了。
百姓常说的细粮,就是脱壳水稻、磨好的面粉。
如今灾荒年间,稻米价格已涨到三十文一斤,精面则是四十文,几乎赶得上猪肉的价格了。都不是一般百姓能吃的起的,
寻常百姓多以粟米为食,没几个能吃的起细粮的。
江尘先买了二十斤精米,又买了二十斤白面。
就算之后过不上顿顿白面馍馍白米饭的日子,也得起码得每天吃上一顿。
沈砚秋本打算全买粟米,可念及爹爹病重,还是买了十斤精米,另外添了三十斤粟米。
只是看着地上的米袋,不由犯了难。
以她那小小的身量,要把这些粮食扛到城门,实在不易。
最终,她只能看向江尘,嘴唇微微嘟着:“帮我!”
江尘嘿嘿一笑:“消气没?”
“哼。”沈砚秋哼哼一声,江尘已经知道,她气应该消的差不多了。
“得嘞,我来!”
江尘立马招手:“伙计,帮我们把粮食送到城门去。”
他才不会傻到自己扛,这加起来七八十斤,他也得跑两趟,懒得费那个功夫。
“好嘞!”
伙计乐呵呵地应着。
送粮到城门口,照理可是有五枚大钱的报酬的。
又这趟路不过五六百步,推着店里的板车就行,赚的颇为轻松。
路上,江尘经过几个摊前,又买了两只烧鸡,十几张撒了芝麻的油饼,一个花了不过三百多文钱。
到了城门口,江尘的大哥江田和嫂子陈巧翠已等在那里。
见江尘、沈砚秋跟着小推车过来。
陈巧翠先开口问:“沈姑娘,怎么买了这么多粮食?”
江尘接过话:“有一半是我买的。”
江田有些诧异,看着堆在驴车上的两大袋粮食。道:“不是说好粮食我来买吗?你买这么多做什么?”
粮店伙计把粮食卸在地上,接过江尘递过的五枚大钱后转身离开。
江田看着那五枚大钱,肉疼得很。
这么点路还要花钱雇人,换作是他,多跑两趟也扛过来了啊。
可弟弟向来这性子,他也不好多说。
江尘把粮食抬上驴车,打开袋口:“你买的是粟米,我添了点精粮。”
看清两个袋里白花花的米面,江田眼中满是惊愕,嘴唇颤抖着:“败家子,真是败家子啊!”
不年不节的,谁家吃这么多精米精面啊?
这要是被村里人瞧见,怕是得被戳脊梁骨了!
“哥,你说啥?”
江尘凑近问。
陈巧翠连忙扯了扯江田的衣角,江田脸色稍缓,道:“没事,没事!”
江田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这些米面,总能吃上十天半个月。
总比江尘去买酒肉,一顿吃光要好。
说着,他还是忍不住问:“狍子皮和角都被我卖了,你哪来的钱?”
“哦,之前在山上采了些药材,拿去药铺卖了,正好够买这些。”
江尘答。
“药材?”
这大冬天,药材可没那么好挖的。
但这几天,江尘的运气的确不错。
见他带回来这么多米面,江田也没再多问。
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钱,约莫一两百文:“这是剩下的钱,你收着。”
“怎么还能剩下这么多。”
江尘看着兄嫂买的粟米,量还没自己买的精米多,还是最便宜的那种,知道他们还是舍不得。
“你们留着吧,下次进城再买些其他的。”
“时候不早了,赶紧往回走吧。”
此时已近申时,他们得在天黑前赶回三山村。
江田见江尘没接钱的意思,也不再坚持。
把驴和板车套好,所有粮食都搬上板车。
这样一来,回去的路上他们就没法全部坐车了。
驴子力气有限,载着这么多粮食,再带人就吃力了。
陈巧翠拉过沈砚秋的手:“沈姑娘,你坐车上吧。”
沈砚秋摇头:“不用。”
说着,默默往旁边挪了挪,站到陈巧翠身边,离江尘远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