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二车间副主任办公室。
张建军把老陈、王小虎、周铁柱、刘建业叫到一起,气氛严肃而充满干劲。
“厂里整风肃纪,把歪风邪气扫干净了,这是好事。”张建军开门见山,“但光扫不行,得立新规矩!咱们二车间,是厂里的标杆车间,不能只满足于完成生产任务,得趟出一条新路来!”
“让肯干、能干、干得好的兄弟,腰包鼓起来!让混日子、出废品的,没脸待下去!”
张建军拿出一份手写的草案,标题清晰:《钳工二车间生产管理及劳动报酬改革试点方案》。
“核心就两条: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1工时定额,小组自定:由各生产组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技术骨干、老师傅、记录员,对本组负责的主要产品工序,进行实际工时测定。
结合设备、材料、人员情况,制定出本组内部认可的“基准工时”。
2超额奖励,组内分配:组内成员完成基准工时内任务,拿基本工资。组内整体超出基准工时的部分,按超额工时或合格品件数,计提小组奖金池!
奖金池由组长根据个人贡献进行二次分配,报车间备案。原则:多超多奖,上不封顶!
3质量一票否决:个人奖金与个人产品质量直接挂钩!废品、严重返修品,不仅无奖,还要按成本比例倒扣基本工资!
设立车间“月度质量标兵”,额外奖励!
4组长责任制:小组整体完不成基准工时或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组长扣罚当月岗位津贴。
小组超额完成或质量优异,组长按比例提管理奖。
“主任,这…这能行吗?厂里能同意?”老陈有些顾虑,这等于在车间内部另搞一套分配。
“基准工时我们自己定?那…会不会定低了?”王小虎更关心实操。
“质量倒扣…会不会太严了?”周铁柱是老派思想。
刘建业则眼神发亮,觉得这思路很科学。
张建军目光扫过四人,带着强大的自信和掌控力:“基准工时,必须组内民主协商、共同认可!定低了,奖金少,大家不乐意;定高了,够不着,打击积极性!怎么定合理?你们自己最清楚!至于厂里…”他顿了顿,“我们这是车间内部试点!不涉及全厂工资总额调整!奖金来源,就从我们车间自己节约的能耗、减少的废品损失、超额完成任务的额外效益里出!”
“只要账目清楚,效益提升,杨厂长和李副厂长那里,我去解释!出了问题,我担着!”
张建军看向王小虎:“小虎,你们青工组手脚快,脑子活,基准工时可以定得更有挑战性一点!敢不敢?”
“敢!有啥不敢!”王小虎立刻挺起胸膛,“主任放心!我们组保证第一个做出样子!”
“周师傅,”张建军转向周铁柱,“质量是根本!倒扣不是目的,是让大家时刻绷紧这根弦!您经验最丰富,质量把关这块,您多费心!标兵奖励,就由您来提名!”
周铁柱感受到信任,用力点头:“主任放心!质量这块,我老周盯着!”
“老陈,刘工,”张建军最后道,“你们负责协助各组制定工时、核算奖金,确保公平透明!尤其是奖金分配,必须有理有据,让大家心服口服!”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方案在二车间各组内部会议上公布,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工时协商。
因为有组内民主协商的过程,加上张建军的威望和王小虎等骨干的带头表态,虽然也有担忧,但抵触情绪远比预想的小。
尤其是青工们,对“多劳多得”充满了期待!
试点第一周,钳工二车间成了全厂瞩目的焦点!
王小虎的青工组嗷嗷叫,基准工时定得合理偏高。小伙子们你追我赶,优化流程,互相帮忙,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当周五车间内部公示板上贴出第一份“小组超额工时及奖金池预提表”时,王小虎组赫然列在第一!
预提奖金池高达120块!组内人均能分到十几块!整个车间都轰动了!
“我的天!王小虎组真行啊!人均十几块!”
“这还只是预提!干满一个月还得了?”
“咱们组基准工时是不是定低了?下周得调整!”
“质量!都仔细点!废品要倒扣钱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组的工人眼睛都红了,不用组长催促,自动就开始琢磨怎么提高效率,怎么保证质量。
老陈组和周铁柱组也不甘示弱,组内讨论更热烈,工时调整更务实,干劲被彻底激发出来。
但也遇到了问题。
周铁柱组里有个姓赵的老钳工,技术没得说,但手脚确实慢了点,在新的组内节奏下,只能勉强完成自己的定额。
看着组里年轻人讨论奖金分配,有些落寞。周铁柱发现问题,没有硬压,而是召集组内骨干开了个小会。
“赵师傅的手艺,没得挑,关键件还得靠他把关。但他手脚慢是事实,按现在的分配,他拿得少,心里不是滋味。”周铁柱开门见山。
“我看这样,”一个骨干提议,“咱们组不是有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别人干着费劲的关键件吗?以后这些活,优先分给赵师傅!”
“他干这个又快又好!给他单独定个‘关键件工时系数’,比如干一件顶普通件一点五件的工时!这样他工时上去了,奖金不就多了?”
“这法子好!”其他人纷纷赞同,“公平!赵师傅也发挥特长!”
方案报给张建军,张建军立刻批准:“好!就是要这样!人尽其才,按贡献分配!”赵师傅知道后,感动不已,干得更卖力了。
张建军这灵活的处理方式,再次在车间传开。
工人们彻底服气了:张主任搞改革,不是一刀切,是真想让干活的人得实惠!公平!有奔头!
钳工二车间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指标,如同坐上了火箭!废品率直线下降,能耗降低,当月预计超额完成生产任务15以上!
车间内部奖金池的吸引力,让其他车间的工人眼红不已!
压力,无形中传递到了全厂。
“看看人家二车间!干活有劲头,奖金看得见!”
“咱们车间主任在干嘛?天天喝茶看报?”
“就是!再不改革,好工人都跑二车间去了!”
“找主任去!咱们也要试点!”
各车间主任坐不住了,纷纷跑到杨厂长和李爱国副厂长办公室诉苦,话里话外都是请求厂里尽快推广二车间的“先进经验”。
杨厂长和李爱国看着张建军提交的、数据详实、成效显著的试点报告,以及车间工人联名请求推广的签字,笑得合不拢嘴。
“好小子!用试点倒逼全厂!这手玩得漂亮!”李爱国用力拍着张建军的肩膀,“现在不是我们要推广,是工人群众和基层干部强烈要求推广!水到渠成!”
杨厂长一锤定音:“立即召开厂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张建军同志提交的钳工二车间试点报告及全厂推广方案!由张建军同志做主要汇报!”
厂党委扩大会议上,张建军拿着试点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极具说服力。
他最后强调:“改革的核心是调动积极性,释放生产力。二车间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对路,公开透明,工人拥护,就能实现厂子增效、工人增收的双赢!”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和汹涌的民意,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在全厂推广钳工二车间生产管理及劳动报酬改革经验的决定》!
正式任命张建军为厂劳动生产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由李爱国兼任,负责全厂推广的具体实施!
消息传开,全厂欢呼!工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张建军走出会议室,他没有骄傲,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厂内革新的大幕,由他亲手拉开,并成功主导!这不仅是制度的胜利,更是他个人威望和管理能力的一次完美升华!
下班回到四合院。
阎埠贵端着一小碗炸酱,满脸堆笑:“张主任辛苦了!家里做的炸酱,您尝尝!”
张建军点点头接过:“谢了。”
贾家门窗紧闭,死寂中透着麻木。
易中海佝偻着背扫院,看到张建军,动作猛地一僵,头几乎垂到胸口,握着扫帚的手指捏得死白,呼吸都屏住了。
回到屋内关上门,厂内革新大势已成,但张建军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