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宇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向电梯,直奔位于医院另一栋楼的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他迫切地需要答案!
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研究中心所在的楼层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再次愣住了!
通往中心核心实验室的走廊,竟然被堵得水泄不通!
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研究员、护士、甚至还有行政人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实验室门口和走廊两侧,人头攒动,嗡嗡的议论声汇成一片嘈杂的海洋。
“听说了吗?儿科icu那个一个多月的小孩术后情况良好,可能很快就要出院了。”
“我听说手术的设备是研究中心的赵院士提供的,我同学在手术室当器械护士,她说那仪器的精度清晰得吓人。”
“真的假的?不可能吧?比漂亮佬的还牛?”
“千真万确!不然你以为那个被判了‘死刑’的婴儿是怎么救回来的?瘤子位置刁钻得吓死人!”
“我的天…这设备哪来的?院里什么时候进口的?保密工作做得也太好了吧?”
“不知道啊!一点风声都没有!赵院士他们嘴严得很!”
“白主任这下可牛大发了!这台手术绝对能上顶级期刊封面!扬名立万啊!”
白明宇站在人群外围,听着这些兴奋、好奇、带着崇拜和难以置信的议论,才恍然明白过来——他早上刚做完的那台手术和那台设备,已经在医院内部引起了何等巨大的轰动!他出名了。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开了。
赵振海院士站在门口,他显然也被这阵仗吓了一跳。
“各位同事!各位同事!请安静!”
赵院士提高了声音,试图压过嘈杂,“请大家理解!目前研究中心的项目还处于高度保密阶段!具体的技术细节和设备情况,稍后院里会召开正式的发布会向大家通报!
请大家不要围堵在这里,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秩序!都散了吧!该回岗位的回岗位去!谢谢大家配合!”
赵院士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但人群的好奇心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发的,大家虽然安静了一些,却没人挪动脚步,依旧伸长了脖子往里看,希望能窥见一丝“神器”的真容。
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年轻医生在人群里看到了站在外围、同样一脸懵的白明宇。
“白主任!是白主任!”他激动地喊了出来。
这一声如同在滚油里滴进了冷水,瞬间引爆了人群!
“唰!”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带着无比的敬仰、好奇和探究,瞬间聚焦到了白明宇身上!
人群自动地、迅速地向两边分开,为他让出了一条直通实验室门口的通道。
所有的议论声都停止了,只剩下无数道灼热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白明宇感觉自己瞬间成了聚光灯下的焦点,这突如其来的“万众瞩目”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甚至有点尴尬。
他硬着头皮,在众人无声的注目礼中,一步步走向站在实验室门口的赵振海。
赵院士看到白明宇,常年面无表情的脸上却是一喜。
“白主任,你来的正好,我正想去找你。院长在实验室等你。”
院长来了?白明宇来不及多想,跟着赵振海往实验室里走去。
随着实验室大门再次被关闭,围观的人群才不情不愿地离去。
白明宇刚一踏进去,院长王振华就快步从里面迎了出来,一脸激动的握住白明宇的手。
“明宇!辛苦了!太辛苦了!”
王院长声音洪亮,眼神灼灼,“快!快坐下!手术怎么样?孩子情况现在如何?稳定了吗?”
他连珠炮似的发问,显然已经通过内部渠道得知了手术成功的消息,但依旧需要亲耳从主刀医生口中确认那份奇迹。
提到手术,白明宇一路上的困惑瞬间被一种发自内心的、属于医者的澎湃激情所取代。
他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挺直了腰背,疲惫的双眼骤然亮起兴奋的光芒。
“院长!”白明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经历了高强度手术后的生理反应,更是巨大成功带来的精神亢奋,“手术…从技术层面讲,堪称完美!”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最严谨、最客观的专业语言开始复盘,仿佛面对的是一场顶级学术报告:
“首先,是影像引导的精度。院长,我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颅内实时成像!那台设备…”
他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形容,“…它简直是把手术视野剥开了层层迷雾,直接暴露在无影灯下!
血管壁上的微小斑块、神经纤维束之间微米级的间隙、瘤体与健康组织那模糊不清的界限…在它的‘眼睛’下,全都纤毫毕现!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定位精度。”
白明宇语速越来越快,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手术路径。
“其次是操作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术中没有任何延迟、卡顿或者图像漂移!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的手术刀可以根据屏幕上看到的最细微结构,进行即时、精准的调整!
尤其是在处理瘤体包裹的那几根关键穿支血管时,那种指哪打哪、如臂使指的感觉…
太不可思议了!这极大降低了误伤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
白明宇滔滔不绝,从影像质量、系统延迟、操作精度、设备稳定性、人机交互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而专业的评价。
尽管他极力保持着外科医生特有的冷静和客观。
但那话语间无法抑制的激动、眼中炙热的光芒,都无比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
——这台设备,颠覆了他对现有外科技术的认知,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境界的大门!
它不仅仅是救了一个孩子,更代表了一种革命性的力量!
“…总而言之,”
白明宇终于做了个总结,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这台设备,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它是我职业生涯中,使用过的最强大、最精准的手术‘眼睛’和‘手臂’!”
院长王振华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
他亲自给白明宇倒了杯热茶。
“太好了!明宇,你立了大功!这台手术,必将载入我院史册!不,是载入国内乃至世界小儿神经外科的史册!”王院长兴奋地搓着手。
激动过后,白明宇突然想起自己这次来的目的,随即开口问道:“对了,这台设备…院里什么时候引进的?保密工作做得也太好了吧?”
听到这个问题,王振华脸上的兴奋瞬间收敛了一些,他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微妙和复杂。
他侧过头,与一直坐在沙发角落沉默不语的赵振海院士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赵院士微微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茶杯,神情凝重。
“白主任,让你来,正是要跟你说这件事。这台设备…不是院里进口的。”
“不是进口的?”白明宇愣住了。
“准确地说,”赵振海院士接口道,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这台设备的主体框架是我们原有的,但它的‘心脏’——
那颗改变了命运的芯片,以及配套的核心软件系统,并非来自任何一家我们熟知的国外供应商。”
“那是…?”白明宇的心猛地提了起来,预感到了一个超出他想象范围的答案。
赵振海院士压低了声音,语气带着一丝敬畏和谨慎。
“是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