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康熙又下了谕旨,说什么当时废了太子,并不似因为皇太子不好,只是一时之间受了蒙蔽所以才会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自己也是因为一时不察,所以才会不小心误会了皇太子。谁晓得大家居然会落井下石,给二阿哥编排了一些没有的罪过,然后又意图揣测圣意,无视祖宗子凭母贵的规矩,推举八阿哥做太子人选。不过时过境迁,牵涉其中也不乏对朝堂社稷有功的人,所以责罚了几个以儆效尤,大多数还是不追究了。
正当大家云里雾里的时候,康熙又在二月底下了旨意,说是先前自己病重,后来痊愈,除了阿哥们有孝心之外,也不乏祖宗福荫,所以带了二阿哥、四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一起巡幸畿甸,广撒福祉。其中,二阿哥和十三阿哥是名义上圈禁的,八阿哥虽然恢复了爵位,但毕竟一落一起身份地位都有些尴尬,十四阿哥被打了屁股之后,皇帝也没有什么表示。反正这一行人简直就是把尴尬症发挥到了极致,即便是跟着去的闵敏也是从头到脚的不自在。只是有一点,闵敏瞧着分明,经圈禁之后,二阿哥谦恭了不少,许多日都在康熙帐内聊到很晚,日间父子二人也越发亲昵了,想来距离复立太子,时日不太远了。
只是瞧出这一点的不止闵敏一个人。
十四阿哥那日和八阿哥正散着步,凑巧撞见了闵敏,这个人居然就大喇喇的直接问闵敏,康熙和二阿哥是不是冰释前嫌了?闵敏自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虚与委蛇,哪晓得背后八阿哥一声诡异的叹息悠悠而来,让闵敏无端端起了一身的战栗。
还没有复立太子,十三阿哥就因为和康熙闹了不愉快被送回京里继续圈禁,因为当时在场的只有闵敏一人,又少不得有心人过来旁敲侧击的问是什么缘由。闵敏又不能照实说这个其实是康熙的障眼法,让十三阿哥以后可以更方便的秘密行事。
即便早知闵敏会身陷这种为难,康熙竟只是笑笑,说闵敏一定有办法应付那些过来刺探消息的各路人马,便撒手不管了。到了晚些时候,又悄悄嘱咐闵敏,务必记下哪些人过来问过消息,分别问了什么,回京之后一一呈报。可怜闵敏,不得不每被问一次,就要躲起来用碳条在纸上记录下来,为了避免人看明白,根本是简体字加英文加拼音什么都用上了。
虽然闵敏记的辛苦,康熙看完就问了一句:“四阿哥也来问过?”
“回皇上,是。”
“他当时神色如何?”康熙追问。
闵敏一愣,认真了想了又想才道:“奴婢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觉得四贝勒爷当时有些犹豫,叫住奴婢之后,迟疑了许久才问十三阿哥到底是为什么被圈禁的。”
康熙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点了点头,交代闵敏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必再上心。
三月初九,康熙遣官告祭天地,罗里吧嗦说了一堆,最终的结果当然还是复立太子。然后大约还是表示皇帝对几个儿子的看重都是一样的,顺便封了三个亲王,两个郡王,三个贝子。
于是,来势汹汹的一废太子而后复立,终于在折腾了半年之后算是告一段落。
尽管大家看着似乎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是即便闵敏对清史不那么了解,也看得出,康熙瞧着一个个儿子都才华出众心里头的摇摆不定。
四阿哥的表面隐忍和与八阿哥九阿哥的渐渐疏离,八阿哥藏匿不住的跃跃欲试,就连十四阿哥也是一副摇旗呐喊的模样。还有,历史上被记载圈禁了十年的十三阿哥,正式隐入康熙背后的阴暗里,做着那些让后来的史学家想破头也想不到的差事。他们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把各种情势往越来越复杂的状况里推,全然不顾,一寸寸的推波助澜,在日后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这一天,看着康熙午后接见过一干臣工之后,批着批着折子,竟然昏昏沉睡了过去,自己轻手轻脚地过去为他披上一条盖毯的时候,发现康熙的鬓角花白了许多,忽然明白,难怪康熙的眼神里会出现这样多的摇摆不定,那是因为他也意识到,自己已非年富力强之时,怕是有太多事,都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