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穿越少卿破局宫廷血案 > 第2章 初现关联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余砚肩头,他久久伫立于案前,仿佛被那行字迹钉在了原地。父亲的笔迹,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十年的门。他忽然明白,这起案件绝非孤例,而是一根线,牵动着一段被刻意掩埋的往事。天色渐暗,大理寺内早已人去楼空,唯有他屋中一盏孤灯未熄。
他吹灭蜡烛,黑暗瞬间吞没房间,却无法吞噬他心中的执念。父亲失踪前究竟发现了什么?为何此案会被草草结案?而如今凶手重现旧案手法,是挑衅,还是警告?余砚在黑暗中缓缓闭眼,脑海中浮现出父亲最后见他时的模样——那双眼睛里,有担忧,有欲言又止的沉重。
次日清晨,洛安城仍笼罩在薄雾之中,街巷间人影稀疏,远处传来早市的叫卖声。余砚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拄着一根乌木杖,朝着父亲生前好友的居所走去。右腿的旧伤在寒气中隐隐作痛,但他步伐坚定,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仿佛在丈量真相的距离。
不多时,他来到一座略显陈旧的宅院前。青砖灰瓦,门楣斑驳,门前两株老梅树在风中轻颤,枝头残雪未消。他轻叩门环,清脆的声响在寂静中回荡。片刻后,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看到余砚,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旋即神情变得复杂,似有难言之隐,嘴唇微动,却未出声。
“世伯,许久不见,晚辈余砚冒昧来访,还望世伯海涵。”余砚恭敬地作揖,声音低沉却清晰。
老人微微点头,侧身让余砚进门。两人穿过庭院,脚踩在积雪上发出细微的咯吱声。正厅内陈设简单,一张方桌,几把旧椅,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墨色已淡,透着一股陈旧而压抑的气息。
“世伯,此次前来,是想向您打听些关于十年前的事情。”余砚开门见山,目光直视老人。
老人端起茶杯的手微微一颤,茶水溅出些许,落在桌面上,像一滴未落的泪。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十年前……唉,你父亲失踪前,确实在调查一些事情,只是具l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余砚心中一紧,追问道:“世伯,您就再想想,父亲他到底在查什么?这对我很重要。”
老人叹了口气,眼神中记是犹豫,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恐惧搏斗。许久,他才缓缓开口:“我只知道,你父亲当时调查的案件,似乎与一些权贵有关,而且和现在你遇到的案子,有些相似之处。他曾说过……‘他们用天灯祭鬼,以皮为引,以魂为祭’……我当时不信,只当他是魔怔了。”
余砚心中一震,没想到自已的猜测竟得到了印证。父亲当年竟已察觉这背后是某种邪异仪式?而“天灯”二字,与今日城郊那皮制灯笼不谋而合!他继续追问:“世伯,那您可知父亲他为何会失踪?”
老人摇了摇头,脸上记是无奈:“我真的不知道。当时你父亲来找我,说他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可没过多久,就失踪了。从那以后,我也不敢再提及此事。余砚,有些事,查得太深,未必是福。”
余砚陷入沉思,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乌木杖的把手。看来父亲的失踪绝非偶然,背后必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似乎与自已正在调查的案件紧密相连,甚至可能是通一股势力在操控。
告别老人后,余砚心事重重地回到大理寺。晨光已驱散薄雾,衙门前的石狮在日光下泛着冷光。刚走进自已的办公房,他便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素白,没有署名,也没有印章,却静静躺在案头,像一只窥视的眼睛。
余砚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缓缓走近,伸手拿起信封,指尖触到纸面的瞬间,一股寒意顺着手臂蔓延至全身。他缓缓打开信封,抽出信纸,上面赫然写着:“不要再查下去,否则后果自负。”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刻意掩饰过的,但那纸张的质地,却与大理寺内部用纸极为相似。
余砚眉头紧皱,将信纸揉成一团,狠狠掷入火盆。火焰瞬间吞噬了那行警告,化作一缕黑烟,升腾而散。他眼中怒火中烧,却更添几分决意。
“这匿名信究竟是谁所写?背后的势力为何如此害怕我继续调查?这与父亲的失踪又有怎样的关系?”余砚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如铁。无论前方有多少阻碍,他都要查明真相,为父亲正名,也为那具悬于风中的尸l讨一个公道。
此时,窗外阳光正好,洒在案头那本泛黄的卷宗上,照亮了父亲留下的那行小字。余砚望着窗外,目光如炬,仿佛已穿透层层迷雾,望向那隐藏在权势背后的黑暗深渊。他缓缓将卷宗合上,指尖在封皮上停留片刻,像是在与过去的幽魂告别,又像是在向未来的风暴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