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汴梁像个巨大的蒸笼。蝉鸣撕扯着凝滞的空气,金明池的水汽被烈日煮沸,氤氲成一片令人窒息的湿热帷幕。紫宸殿的冰盆早已供不应求,仁宗斜倚在凉榻上,明黄龙袍的后背洇开一片深色的汗渍,手中的玉柄团扇徒劳地摇着,扇起的风都是热的。
“陛下,”内侍省都知陈琳躬着腰,声音被热气蒸得发虚,“吕相府上新制了冰鉴,进献八座,言道…言道凌博士所造。”
仁宗眼皮微抬,一丝凉意似乎穿透了厚重的暑气:“凌泉?”
“是,”陈琳擦了擦额角的汗,“说是用硝石秘法,不取窖冰,自生寒气。”
殿外,八座半人高的黄铜冰鉴被宫人鱼贯抬入。形制古朴,四方底座,蟠螭纹饰,顶盖镂空作缠枝莲纹。甫一入殿,一股凛冽的寒气便弥散开来,驱散了殿角的闷热,引得侍立的宫娥内侍都忍不住悄悄舒了口气。
仁宗起身,走近一座冰鉴。指尖触及冰凉的铜壁,暑气顿消。他揭开顶盖,内里白雾缭绕,晶莹的冰块堆叠如山,寒气扑面,甚至能看到冰面凝结的细微霜花。“好!”仁宗龙颜稍霁,“赐宗室诸王,各府一座。凌泉…有心了。”
消息传到将作监旁的偏院时,凌泉正对着图纸拧紧最后一颗铜螺丝。他面前的冰鉴与宫中所见外形相似,内里却大有乾坤——双层铜壁夹层中填满了硝石粉末,注水孔连接着精巧的齿轮水泵,只需摇动手柄,便能循环冷水,激发硝石吸热。
“哥,宫里真用了咱的冰鉴?”凌云凑过来,脸上沾着油污,手里还攥着把特制的梅花扳手,“吕老头能这么好心?”
凌泉没抬头,用绒布仔细擦拭着铜壁接缝处渗出的水珠:“吕夷简不过借花献佛。他府上匠人仿了形制,却不通硝石配比与循环水道,冰块化得快,寒气不持久。”他指了指冰鉴内壁几处不起眼的榫卯接口,“关键在这里。他仿得了皮,仿不了骨。”
“那陛下赐给宗室…”凌云挠头,“万一吕老头使坏?”
“冰鉴而已,能如何使坏?”凌泉放下绒布,眉头却无意识地蹙起。一丝不安,如同冰鉴缝隙里渗出的寒气,悄然爬上心头。
三日后,酷暑更甚。魏王府的噩耗如同惊雷,炸碎了汴京沉闷的午后。
魏王赵允弼,仁宗堂叔,年逾六旬,素来康健。午膳后用了冰鉴镇过的梅子汤,不过半个时辰,竟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太医未至便已气绝。王府乱作一团,王妃哭晕过去,世子赵宗实(与三司使同名)赤红着眼,拔剑指向府中管事:“查!给本王查个水落石出!”
仵作验尸,银针探喉,针尖乌黑。毒!剧毒!
矛头瞬间指向冰鉴。宫中赐下的八座冰鉴被紧急封存,大理寺、刑部、皇城司如狼似虎地扑向各府。吕府献冰鉴,凌泉造冰鉴,两人被即刻锁拿,投入大理寺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