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在经过一番认真研究后突然明白了什么!
于是,他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想法。
“游戏不是要我们死守,而是要我们理解当时指挥官面临的抉择。”
他调出游戏设计团队的采访视频,首席设计师张教授正在解释游戏理念:“《真实战争》不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部互动历史教材。我们希望通过高度还原的历史情境,让玩家亲身体验那些关键战役中的艰难抉择”
沈战暂停视频,盯着张教授身后的白板,上面隐约可见一些关卡设计的草图。
他放大图像,试图辨认那些模糊的字迹,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淞沪会战关卡的设计笔记旁,标注着“动态难度调节”几个小字。
“动态难度?”沈战皱起眉头,“难道关卡会根据玩家表现调整敌军强度?”
他立刻回到论坛,搜索相关关键词。
很快,他发现少数几个接近通关的玩家都提到了一个现象:当他们采取非常规战术时,r军的进攻模式会发生微妙变化。
夜深了,沈战的眼睛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干涩发疼,但他的大脑却异常兴奋。
他整理好所有笔记,为明天的游戏尝试制定了全新的策略。
不同于主流固守思路,他计划采取弹性防御结合局部反击的战术,重点破坏r军的指挥节点。
就在准备关闭电脑时,沈战偶然点开了一个冷门的历史研究网页。
页面最下方有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张明涛教授,前军事学院历史系主任,专攻抗日战争史,现任龙腾游戏首席设计师”
“原来如此!”沈战猛地坐直身体,“难怪游戏的历史还原度这么高,设计师本人就是专家!”
这个发现让他对游戏设计有了全新的理解。
《真实战争ost》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是融合了严肃历史研究的互动体验。
那些被玩家抱怨“变态”的难度设置,很可能是为了忠实还原历史情境而故意为之。
沈战关上电脑,走到窗前深吸一口夜晚凉爽的空气。
城市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就像游戏中的战术地图。
失败带来的沮丧已经完全被新的发现和挑战欲所取代。
明天,他将以全新的视角再次挑战《淞沪会战》。
不是为了简单地通关,而是为了真正理解,那段历史中军人们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他拿起桌上的全息头盔,轻轻擦拭镜片,嘴角浮现出坚定的微笑。
“这次,我会找到方法的。”
凌晨三点十七分,沈战的电脑屏幕依然亮着刺眼的白光。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急促的节奏。
桌面上散落着几罐已经空了的红牛,还有半包吃剩的薯片。
“就差一点了”
“想要成功通关,就必须要知己知彼才行。”
沈战喃喃自语,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屏幕上复杂的游戏机制流程图随之放大缩小。
这是他独立研发的“动态难度平衡系统”模拟算法,几乎是熬了一个通宵。
窗外,城市的灯光逐渐稀疏,只剩下零星几盏路灯孤独地亮着。
沈战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终于保存了最后一个修改。
他看了眼时间,凌已经晨三点四十六分。
“完了,明天九点还有个例会”
沈战懊恼地拍了拍额头,迅速关闭电脑。
他跌跌撞撞地走向卧室,甚至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倒在了床上。
几个小时后,刺耳的铃声将沈战从混沌中拽了出来。
他摸索着抓起手机,眯着眼睛看向屏幕——08:27,来电显示“张主管”。
“喂”沈战声音嘶哑。
“沈战!你在哪?”
“孟总九点要见你,全公司都在等你一个人!”
电话那头张主管的声音几乎要刺穿耳膜。
沈战猛地坐起身,一阵眩晕袭来。
“什么?孟总要见我?今天?”
“废话!赶紧过来!”
挂断电话,沈战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浴室。
冷水拍在脸上,勉强驱散了些许睡意。
他胡乱套上挂在椅背上的衬衫和西裤,抓起公文包就冲出了家门。
出租车在早高峰的车流中缓慢前行。
沈战不停地看表,手指在膝盖上敲击着不安的节奏。
“师傅,能再快点吗?我赶时间。”
司机从后视镜瞥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