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市区,一家临街的咖啡馆。
靠窗的卡座,空气里浮动着咖啡豆烘焙后的焦香。
王建国用小勺搅动着面前那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目光却锁定在对面年轻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
年轻人叫刘洋,是“啄木鸟”小组里最顶尖的技术专家。
他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的数据流瀑布般滚落。
“头儿,查清了。”
刘洋停下手,将屏幕转向王建国。
“春晖慈善基金会,省级资质,五年前成立。”
“理事长,孙慧。”
他顿了顿,点开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正微笑着将一张巨大的支票模型递给一个山区代表。
妇人保养得宜,眉眼间却透着一股精明。
“于正林的妻子。”王建国平静地说出这个名字,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对。”刘洋点头,继续往下翻。
“基金会的捐款方,都是鲁东省内叫得上号的大企业,其中有几家,在我们之前那份u盘名单上出现过。”
“他们每年都会搞一次慈善晚宴,请柬能铺满半个济州的名流圈,场面很大。”
王建国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合影,照片上的每个人都笑容可掬,慈眉善目。
他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
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越是想站在太阳底下,影子里的东西就越脏。”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刘洋感到一阵寒意。
“小刘,别看这些表面的东西。”
“查,查他们近三年所有的捐赠项目,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给我挖出来。”
两天后。
快捷酒店的临时指挥部里,烟味和泡面味混杂在一起。
刘洋双眼布满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但他的眼神却亮得吓人。
他面前摆着三台电脑,屏幕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复杂的资金流向图。
“头儿,你来看。”
他指着中间那块屏幕,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王建国快步走过去,俯身看去。
“我花了点手段,进了他们内部的财务系统。”刘洋解释道,“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模式。”
他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数十个名为“扶贫援建项目”的子目录。
“你看,基金会收到大企业的捐款,比如这笔五千万。”
他的鼠标点在一个数字上。
“然后,这笔钱被拆分成几个部分,投入到不同的项目中去。比如这个,‘长青县希望小学教学楼援建项目’,拨款五百万。”
“听上去很正常,对吧?”
王建国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他继续。
刘洋深吸一口气,又调出一份公司注册资料。
“这个援建项目的承包方,是一家叫‘宏图伟业’的建筑公司。我查了它的股权结构,很干净,看不出问题。”
“但我没停。”
“我顺着它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分包商,一层层往上剥,剥了整整七层。”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画出一个复杂的树状图,最终指向了一个名字。
“尽头是一家建材供应公司,法人代表叫李冬梅。”
“李冬梅,是于水集团副总张庆元的小姨子。”
王建国瞳孔骤然一缩。
刘洋的嘴角勾起一抹疲惫的冷笑。
“头儿,这套玩法太经典了。”
“钱从左边的口袋捐给基金会,漂白成了‘善款’。”
“然后通过一个严重虚报工程款的‘慈善项目’,光明正大地流进了右边的口袋。”
“一进一出,黑钱就洗白了。”
“这个基金会,根本不是什么慈善机构。”
“它是于家的提款机,是那群人的洗钱中心。”
王建告直起身,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南三环那场惨烈的“车祸”还历历在目。
于正林为了灭口,可以毫不犹豫地制造一场血案。
现在,他看到了于正林商业帝国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