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
夜色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盖住了连绵的群山,只有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下,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这不是在开村民大会,气氛更像是一场审判。
几十号村民,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圈。
圈子的中央,放着一张小马扎,监理刘三就坐在这张马扎上。
他平时那副趾高气扬、看谁都像看土鳖的神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苍白和掩饰不住的慌乱。
夏晓雅站在人群的外围,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佩服韩萧的手段。
她昨天深夜接到电话,今天一早就赶了过来。她没费什么口舌,只是把工地最近发生的怪事,原原本本地跟村里几个爱串门、辈分高的叔公大爷们聊了聊。
她什么结论都没下。
可村里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谁对他们好,谁在背后捅刀子,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
都不用她再多说一句话,几个脾气火爆的年轻人,直接就把还在工棚里睡大觉的刘三给“请”了出来。
“刘监理,你再给我们说说,这路基的回填土,为啥非得用那边的黏土,不能用这边的沙土?”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站了出来,他叫石铁牛,是村里施工队的头儿。
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堆土料,声音洪亮。
“我修了一辈子路,就没听过这种道理!那黏土一下雨就成烂泥塘,车一过就得陷进去!你安的什么心?”
刘三的眼皮跳了跳,强作镇定。
“你懂什么?这是规范!是标准!说了你们这些泥腿子也不懂!”
他试图用专业术语来唬人。
可这招,今天不好使了。
“规范?”一个戴着老花镜、拄着拐杖的老人慢慢走了出来,他是村里以前的老会计,石德明,最是较真。
“我昨天让我孙子去镇上,复印了国家修筑乡村公路的标准规范。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路基填充物,优先选用级配良好、透水性强的砂砾或沙土。刘监理,你倒是给我解释解释,哪条规范让你用黏土了?”
老会计把一张打印纸拍在刘三面前的地上。
纸上的黑字,像一个个巴掌,扇在刘三的脸上。
刘三的汗,一下子就下来了。
他没想到,这帮山里人,居然还懂得去查国家标准!
“那那是因为因为你们这儿地质特殊!”他还在嘴硬,脑子飞快地转着,想找个借口。
“地质特殊?”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挤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个豁口的碗。
“刘监理,我问你,我们全村人轮流给施工队送饭,顿顿有肉有菜,生怕怠慢了你们。可你为啥天天骂我们做的饭是猪食?还非要自己开小灶,让恒生建材的人给你从县里送好酒好菜?”
这话一出,人群里炸了锅。
“什么?他敢骂我们做的饭是猪食?”
“他娘的,老子把自己家留着过年的腊肉都拿出来了!”
“白眼狼!真是个白眼狼!”
一句句咒骂像石头一样砸向刘三。
如果说技术标准他还想狡辩一下,那这吃饭的事,就是人品问题了。
在淳朴的村民看来,嫌弃他们的饭菜,就是看不起他们的人。
刘三彻底慌了。
他看着周围一张张愤怒的脸,那些眼神,像是要活剥了他。
他感觉自己不是坐在马扎上,而是掉进了一片愤怒的汪洋大海里,随时都会被淹死。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他语无伦次地辩解。
“那你是什么意思?”村支书石大山站了出来,他声音沉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