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文渊阁书局。
后堂里,浓郁的墨香混着新纸张特有的干燥气味,让人心神宁静。
蔡香文与宋柔并肩而立。
在她们面前,几位书局里经验最老道的刻工师傅,正围着一张大案台,小心翼翼地捧着《石头记》的手稿,低声讨论着。
“蔡小姐,宋姑娘,你们看,这种字体如何?”一位山羊胡老师傅指着一张样稿,恭敬地说道:“这是咱们书局最常用的大夏体,方正清晰,刻印出来,百姓们也容易辨认。”
蔡香文只扫了一眼,好看的眉头便微微蹙起。
“王师傅,这字体是端正,但却少了风骨。”她伸出纤纤玉指,点在样稿上:“《石头记》这等奇书,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灵气。若是配上这般呆板的字体,就如同给绝世佳人穿上粗布麻衣,太可惜了。”
宋柔在一旁听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她虽不像蔡香文出身书香门第,对书法版式有如此研究,却同样能感受到《石头记》与众不同的气质。
“蔡姑娘说得对。”宋柔轻声附和:“只是,若要重新设计字体,再做新的字模,这时间和成本”
“无妨。”
蔡香文干脆利落地打断了她,那双清冷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执着的光。
“此等奇书,值得最好的。时间慢些不要紧,必须保证品质。至于钱财,若有缺口,我蔡家可以先垫付。”
宋柔看着她,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丝敬佩。
在两个同样聪慧且追求极致的女子的主导下,《石头记》的刊印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着完美的方向推进。
与此同时,另一种商品,也在幽州城的上层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
那就是被包装成“澡豆”的雪盐。
在望月楼钱老板的刻意推动下,这种来自西域的“沐浴神物”,成了权贵圈子里心照不宣的秘密。
每月仅仅十斤的产量,让它比金子还稀罕,能用上它,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女人们为它争风吃醋,男人们则把它当成打点关系、彰显实力的硬通货。
一本书,一撮盐。
这两样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正像两只无形的手,悄无声息地为远在深山里的桃源村,积蓄着未来发展的雄厚资本。
幽州城西,马场。
秋日阳光和煦,宽阔的草地上,一群衣着华丽的世家子弟纵马驰骋,肆意欢笑。
“林大哥!林大哥!快看我这招‘回风揽月’!帅不帅!”
蔡云骑着一匹神骏的白马,在马背上兴奋地大喊大叫。
他如今俨然成了林缚的头号跟班,鞍前马后,一口一个“林大哥”,叫得比谁都亲热。
赵思远和王通那两个家伙,自从被林缚彻底折服后,也心甘情愿地当起了绿叶,跟在旁边凑趣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