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春、赵大刚、老吴几个干部红着眼圈。
老李头抓着张文东的手,老泪纵横。
“张县长,岭山忘不了您,有空回来看看。”
赵大刚站得笔直,眼眶通红,敬礼说。
“张县长!您去哪,需要我赵大刚,一句话!”
王守根、李水生等青峰镇企业家围在一旁,神情不舍。
张文东目光越过众人。
凤湖新区,首批安置楼披着淡黄色新装,更远处,未清理的烂尾楼群,如同伤疤矗立。
他收回目光,握了握老李头的手,拍了拍赵大刚的臂膀。
“路还长,大家保重,该做的事,省里会继续,天塌不了!”
车门关上,黑色轿车启动,驶过老槐树斑驳树影,驶过送行人的泪眼,驶离岭山。
张文东坐在后座,没有回头。
车窗外,新安置楼与灰败烂尾楼交替闪过,如同他脚下未竟的路,一半在光中,一半在影里。
省政策研究室那栋老楼立在闹市后街,墙皮斑驳。
张文东提着行李,踩着嘎吱作响的木楼梯上到三楼,一股油墨味和灰尘味儿混合着扑面而来。
走廊尽头那间挂着“综合研究处”牌子的办公室门虚掩着,张文东敲了敲。
“请进。”
一个温和带笑的声音响起。
推门进去,光线有些暗。
办公桌后坐着个五十出头的男人,头发整齐,戴副金丝边眼镜,正是研究室主任周正平。
他站起身,绕过桌子迎上来,双手握住张文东的手。
“文东同志!可算把你盼来了!快请坐!”
周正平指着靠墙的旧沙发说。
“省里领导对你寄予厚望,岭山那摊子事,干得不错,我们研究室需要你这样有基层经验的骨干!”
张文东脸上带着谦逊。
“周主任过奖了,服从组织安排,来新岗位学习。”
“好!这态度好!”
周正平坐回他那张皮转椅,双手交叉放在腹部说。
“咱们研究室,位置关键,给省里领导决策当参谋,担子不轻。”
他笑容不变,语气加重了些。
“文东啊,省里最近非常重视‘优化营商环境’这个课题,反复强调提升包容性,搞研究,站位要高,你看一下。”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推到张文东面前说。
“这个课题,交给你牵头,沉下心来好好研究,怎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平衡好监管和服务,怎么给企业,特别是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宽松、更有包容性的发展空间。”
周正平身体微微前倾,隔着镜片看着张文东,声音压低了些说。
“岭山那边,都过去了,过去了嘛,就让它过去,眼光要往前看,研究要有大局观,有些事,揪着不放,对谁都不好,你说是不是?”
那包容性三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像一层浮灰。
张文东拿起那份课题任务书,扫过标题,《新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及提升企业发展包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