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恢复了寂静,楚云曦拿起一本奏折,目光却落在了窗外,望向闲王府的方向。
她忽然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或许不是上天派来辅佐她的。
他根本就是上天派来,专门给她的敌人们,编写死亡剧本的。
而她,则是唯一的,也是最忠实的导演。
当天深夜,影卫的密报就放在了楚云曦的案头。
“回禀陛下,韩世麟,青州人士,出身贫寒,三年前中举,因家贫无法来京,在乡中教书三年,凑足盘缠,月前方抵京城。此人才华横溢,所作文章在青州广为流传。因无钱财打点,现与几名寒门学子,同住在城西破败的观音庙中。”
“另,三日前,礼部侍郎王正,确实以请教为名,赠予丞相李纲一幅亲手所作的《春江垂钓图》。”
楚云曦看着密报上的内容,每一个字,都与楚风的心声完美印证。
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冰冷而满意的笑容。
鱼儿,上钩了。
春闱大比之日,天还未亮,整个京城便已苏醒。
贡院门前,黑压压地挤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举子。他们或紧张,或激动,或满怀信心地整理着衣冠,等待着那一声改变命运的锣响。
人群之中,丞相之孙林玉轩,一身锦衣华服,被一群门生簇拥着,显得格外意气风发。他手中摇着一把名贵的玉骨扇,眼神里满是志在必得的傲慢。三天前,祖父书房里的那幅《春江垂钓图》,他早已烂熟于心。今年的状元,非他莫属。
而在另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韩世麟紧了紧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儒衫,手中紧紧攥着一个装着几块干饼的布袋。他望着高高的贡院围墙,眼中燃烧着一团火。十年寒窗,成败在此一举。
贡院内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而此时的闲王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楚风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转醒,福伯早已备好了精致的早点。水晶虾饺,蟹黄烧麦,燕窝粥,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
“王爷,今天天气好,要不要去城外的别院跑马?”福伯小心翼翼地问。
“不去。”楚风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对付着一只虾饺,“跑马多累啊。今天就在府里,哪儿也不去。”
他已经打定主意,今天这个“剧情关键日”,他一定要完美避开。不听,不看,不想,只要熬过今天,科举舞弊的破事就跟他没半点关系。
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想隔离”方针,他大手一挥,吩咐道:“福伯,中午,就在我院子里,摆一桌铜锅涮肉!”
福伯一愣:“王爷,这大中午的……”
“就要中午吃,热闹!”楚风斩钉截铁,“把府里的歌姬舞姬都叫上,给我奏乐,给我舞!本王今天,就要图个快活!”
他就不信了,火锅的热气,丝竹的靡音,再加上美女的环绕,还能让他想起什么科举,想起什么韩世麟。
很快,闲王府的后花园里,便升起了袅袅的白烟。
铜锅里,鲜红的羊肉片上下翻滚,楚风吃得满头大汗,好不快活。旁边,乐声阵阵,舞姿翩翩。
【啊,这才是人生啊!】楚风夹起一片沾满了麻酱的羊肉,幸福地眯起了眼睛。【那些可怜的举子,现在肯定在号房里冻得瑟瑟发抖,啃着冷冰冰的干粮,绞尽脑汁地写文章。而我,在这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那个林玉轩,估计已经把那首藏头诗给默写上去了吧。文采不咋地,拍马屁的功夫倒是炉火纯青。今年的考题,八成是什么‘论君臣之道’之类的屁话,正好方便他歌功颂德。】
【可怜的韩世麟,他肯定想不到里面的弯弯绕绕。他那种一根筋的性格,写的文章肯定是干货满满的策论,比如怎么解决南方水患,怎么改革漕运。写得再好有什么用?主考官王正一看,好家伙,你这是在指责朝政不力吗?太大胆,太激进!直接给你判个下等!】
【唉,可惜了一篇好文章。我记得那部剧里,主角提出的策略是‘以工代赈,疏浚河道,同时修建水库,变水患为水利’。多好的想法,结果被当成废纸。这帮只懂之乎者也的腐儒,真是误国误民!】
楚风一边涮着肉,一边在脑子里把整个剧情又过了一遍,顺便还给韩世麟的文章,加了点现代水利工程的“私货”。
他这边吃得酣畅淋漓,浑然不觉自己又一次“泄露了天机”。
皇宫,御书房。
楚云曦的面前,摊开着一张京城的地图。
王德在一旁小心地研着墨,连呼吸都放轻了。他能感觉到,今天的陛下,心情似乎格外的好。虽然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凤眸里,却闪烁着一丝猎人盯上猎物时的兴奋光芒。
楚风的心声,如同最精准的实时战报,一字不漏地传了过来。
当听到“以工代赈,疏浚河道,修建水库”时,楚云曦握着朱笔的手,微微一顿。
她抬起头,看向地图上那条贯穿大周南北的“母亲河”。这条河,养育了万千子民,也年年泛滥,令朝廷头痛不已。历朝历代,都以“堵”为主,耗费无数钱粮,却收效甚微。
而楚风心声里提到的这个策略,却让她眼前一亮。
变堵为疏,变害为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策论了,这是足以安邦定国的阳谋大计!
她这个弟弟,脑子里到底还藏了多少惊世骇俗的东西?
她越来越期待,那份属于韩世麟的答卷了。
黄昏时分,贡院的钟声响起,考试结束。
一份份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试卷,被密封起来,由禁军护送,送往了城郊的阅卷院。
主考官礼部侍郎王正,和几位同考官,早已等候在此。
“都打起精神来!”王正一脸严肃地对众人道,“陛下对此次春闱寄予厚望,我等定要为国选才,不可有半点疏忽。”
众人纷纷应是,心里却都跟明镜似的。
阅卷开始。
一切都按照丞相李纲的剧本在走。林玉轩那篇辞藻华丽,通篇都在歌颂“圣君贤相”的文章,被几位考官轮流传阅,赞不绝口,毫无悬念地被定为了头名。
而韩世麟的卷子,也被“顺利”地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