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第一场雨夹雪终于来了,阴雨绵绵,冷意随风从缝隙中钻进来,冻得人手脚冰凉。
季家人这几日都在忙碌谢青夙的婚礼,谢呈渊和谢青呈早出晚归,不是在排队订东西,就是在去订东西的路上。
厨房和杂物房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季青棠现在是谢家的一级保护人物,天气不好,没人敢让她出去瞎逛,只让她在客厅的壁炉旁边帮忙贴红色的囍字。
“上上,再右一点,行了,贴吧!”
季青棠怕冷,裹着一个小羊毛毯站在屋檐下指挥陆谷雨贴字,说话的小语气让人一听就高兴。
谢青夙的婚礼还有两天就到了,房间已经布置好了,就差客厅贴个囍字了。
特殊时期,谢家也没打算大办,家里的亲戚,两位老人家和谢父谢母的好友,还有新娘子的娘家人,以及谢青夙的兄弟一起热闹热闹就行了。
季青棠给新娘子的礼物也选好了,是和陆谷雨一起选的床上用品,然后她又选了一对纯银耳钉,陆谷雨是一条纯银小吊坠,买的款式都一样。
她们也不是小气,如今家家都不好过,谢家和季青棠就是有能力,也不敢大摇大摆地摆在明面上。
新娘是本地人,名秋语,是位女医生,和谢青夙一样大,婚前双方父母已经见过面,确认婚礼日期,交过彩礼和三转一响。
这时讲究“门当户对”,更看重家庭成分比如工人、农民、干部等,和个人品行。定亲多为口头约定,较少有复杂仪式,也不提倡贵重物品。
一家子忙碌了几天,终于到了接亲的这一天,这时没有豪车接送,多为步行或自行车迎亲,新郎带着几个亲友,简单地敲锣打鼓去接新娘,过程热闹但不铺张。
谢家没有选择步行,而是骑自行车去,领头的人是谢青夙,然后是谢青呈以及家里的亲朋好友。
季青棠肚子里有宝宝了,怕人太多冲撞到她,谢呈渊没让她去,自己也在家陪她。
客人陆陆续续来了,季青棠扶着谢老太太和客人说笑,谢呈渊去招呼刚进门的客人,谢父谢母也是。
饭桌都摆在院子里,一共十桌,没有奢华宴席,多为简单的饭菜,主食是馒头、饺子、简单的荤素炒菜,一桌一只烧鸡,一大盆放了菌干的大骨头汤。
亲友随礼也简单,多是生活用品,比如什么暖水瓶、脸盆、布料等等,很少用钱包红包,就算有,金额也很少。
谢家都不在意这些礼品,婚礼不过是为了告诉亲朋好友,家有喜事,再是让新娘认认自家的亲戚。
两个小时后,谢青夙终于载着新娘回来了,男穿笔挺帅气的军装,女穿红色喜庆的红色大衣,脸抹胭脂,头戴红花,满脸娇羞,处处洋溢着喜气。
谢家四处贴满红囍字,大厅正中央挂主席画像,新郎新娘一到家便在长辈的带领下宣读主席语录,强调“革命友谊”“共同进步”。
季青棠还是第一次参加别人的婚礼,觉得怪有意思的,便和谢呈渊站在旁边看新人向父母鞠躬,向在场亲友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