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小小洋车夫 > 第一章

我是京市的一名洋车夫,一天清晨,我在路上拉了一个人,由于天蒙蒙亮,我没能看清这个人的模样。
大早上人少,我车拉得非常快,快到城门口时,我似乎撞到了一个人。
我放下车,走上前察看此人的情况。
此人头发花白,是一位老妇人,看样子被撞得不轻,于是我搀扶着她,走向不远处的巡警亭。
此时的我,顾不上车上的乘客,一心想着把受伤的老妇人安顿好。
我托巡警给我车上那个乘客带个话,让他自己另外叫个车。
我以为这件小事就这么过去了。
直到一个月后,我在京市《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件小事》,里面所写,确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只不过,我核对了一下时间和地点,才发现,作者笔下那个洋车夫,就是我。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他给了巡警一笔钱,说让巡警转交给那个洋车夫。
而时间过了一个月,我始终没有收到那笔钱。
我知道,读者在看这篇文章时,只会想到洋车夫的伟大品质,以及这种伟大品质给作者带来的正能量。
而没有人关心巡警是否找到了那个洋车夫,是否把那一大笔铜元转交给了洋车夫。
大家可以不在意。
但是,我不能不在意,因为我是那个洋车夫。
1
众所周知,作者非常大方,曾经有一次理发结账时,一抓就是一大把铜元。把理发师都惊呆了。
这次让巡警转交给我的钱,也是随意抓的一大把铜元。
数目自然不小。
我既然通过一件小事,给作者增长了勇气和希望。
那么,我自然心安理得地要拿回我应得的那一大把铜元。
作者是个大人物,我作为一名马车夫,是个小人物。
这一大一小,本来生活中并无交集。
只是机缘巧合之下,作者坐了我的车,便与我的生活产生了交集。
本来按照正常的收费标准,拉作者的这趟车,只收十文钱。也就是一个铜元的十分之一。
但作者被我的品质所打动,所以给了一大把铜元,让巡警转交给我。
这是作者对我的肯定,我自然要想办法收下这笔钱。
而当务之急,是找到那天清晨在京城大门口值班的巡警。
于是,我放下手头拉车的工作。
开始了寻警之旅。
2
我记得那天那位巡警的模样,嘴角有颗黑痣,中等个子,四十岁左右的年纪。
黑痣巡警在京市当差的时间比较久,应该是见过世面的,其行为处事非常从容。
我来到城门口,走到巡警亭,透过窗户往里面扫视了一圈,并未发现那天清晨值班的巡警。
于是,我问正在值班的巡警,你们这是否有一位嘴角有颗黑痣的巡警
巡警回答:有啊,不过一个月前离职了。听说发了笔小财,回老家开茶馆去了。
得知了答案,我道谢了巡警,便离开了。
我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黑痣巡警接过作者的铜元后,并未积极寻找我,或者最开始积极寻找我,但是没有找到我,也就不了了之了。
唯一让我有些疑惑的是,我明显听着黑痣巡警的口音,是带着京腔的。但他的同事说他回老家开茶馆去了。可见,他并非京市本地人,只是在京市当差久了,有了京腔。
这位黑痣巡警,和我一样,也是北漂一族。
寻找黑痣巡警的难度陡然升级。
如果黑痣巡警是京市人,那他开的茶馆自然就在京市,京市虽大,但新开的茶馆数目不会多,我能够很快锁定位置,并找到他。然后讨要那笔钱。
可是,黑痣巡警已经离京,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寻找成本,这个误工费和差旅费,可能会超过鲁迅给我的那笔钱。
不如就算了就当黑痣巡警真是发了一笔小财。
我逡巡起来,没有了刚开始义无反顾的那种劲头了。
正当我游疑之际,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家茶馆。
鬼使神差之下,我走进了那家茶馆。
3
您要来一壶茶我们这有龙井、碧螺春……客官您要哪种小二看我进门,前来招呼。
来一壶碧螺春吧。
大约两分钟,碧螺春已经上桌,我品着它,细细感受着久违的闲暇。
平时拉车,全年无休,忙得不可开交,今天,由于无意间看到作者的一篇文章,因而开启了寻警之旅。
就算没有找到那位巡警,我今天也该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一天。
在北京,干我们这行的,既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中年人。老年人自然是没有的,因为干我们这行的,活不到老年。
一个洋车夫,当他处于中年,接近老年时,也就是约莫五十岁的时候,这时候力气虽然还有,但是腿脚已经不稳了,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像一条老狗一样,随时栽倒。
一但他倒在路上,他的职业生涯和他的生涯就宣告结束了。
而这时,我们这些年轻的洋车夫,会将路上栽倒的老洋车夫,搀扶在一边,并替他将他的车卖掉,换一些钱,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七天。
我们这些年轻车夫,知道老车夫现在的悲惨状况,就是我们的未来。
年轻的车夫,除非半路转行,干其它活谋生计,否则就会如老车夫一样,终有一天,连人带车栽倒在马路上,死在马路上。
如今我有了摆脱这个命运的机会。
作者的那笔钱,如果到手,够我回南方的老家置田买地盖房子。
求田问舍,为君子所不齿,却是我等小人物,耗尽毕生力气所追求的。
现在,这笔足以让我在南方老家求田问舍的钱,在中国的某处,在一个巡警手上。
我要找到他,要回这笔钱。
我不想我在刚过完五十岁生日不久的某一天,拉车拉到一半,腿脚发软,突然连人带车栽倒在马路上,然后在七天内死去。
我要踏遍整个中国,访遍最近一个月新开的所有茶馆,找到茶馆老板,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data-fanqie-type=pay_tag>
4
去意已决,马上收拾行囊准备出发。目前最重要的是将我的洋车卖掉,换取盘缠,以支持我的漫漫寻警之旅。
我的洋车是自己三年前全款买的,当时花了三百大洋,而这三百大洋,是我将老家的田和祖宅卖掉之后换来的。
如今带不走这洋车了,只能将它卖掉,刚好也能支持我的旅费。
同时,我也不可能带着一辆洋车浪迹天涯。我们那时候还没有房车这种说法。
经过多方打听,我得知同在北京拉车的祥子,最近张罗着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我便以一百大洋的价格,将我的洋车卖给他。
祥子这个小伙子,健壮有力,而且是出了名的爱护车,我的洋车在他手里,能够将作用发挥到最大,把磨损降低到最小。
卖给他,我一百个放心。
我和祥子约在城南脚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我拿着从祥子手中递过来的一百现大洋,揣在怀里,像揣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一样小心。
祥子辛辛苦苦攒了一百块大洋,买了我的洋车,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祥子有了他自己的车,能够大展他的宏图了。
5
我第一站来到了湖南,我的老家。
北漂多年,变卖祖宅和田地,三百大洋缩减为一百大洋。
当年放弃耕地营生,去京市闯荡,想在京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和父母商量之后,他们虽然支持了我的想法。但能感觉,他们心中有万般不舍。
在当时,好好的农民不当,跑去京市给人拉车,是被我们家乡人视为畏途的。
我和祥子一样,也是怀揣着理想,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命运的那帮年轻人。
大城市机会多,我们便从各地涌入京市。
从拉洋车的行当做起,一步一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现在只想带着一百块钱大洋,找到属于我的那一把铜元。
哪怕得不偿失。
家乡人见我多年没有回乡,纷纷和我攀谈,想了解大城市的一些奇闻异事。
我一一作答。
在家里和父母聚了几天后,我便正式踏上了寻警之旅。
6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在一座小城找到了黑痣巡警一个月前新开的茶馆。
我在茶馆内见到了这位巡警,他红光满面,正在柜台盲打算盘。
柜台前摆满了桌子,且座无虚席。看来茶馆生意非常火爆。
我本无意在这个节骨眼打扰他,便倚靠在茶馆的门口等待着他。
一刻功夫,他算完账,抬头看到了门口的我,愣神了片刻。
我捕捉到这一细节,便明白他第一眼就认出了我。
他招呼我上二楼的茶房坐坐,我便跟在他后面,一前一后,通过狭长而陡峭的木质楼梯,上了二楼。
我与他分宾主坐下。
小兄弟,别来无恙。黑痣巡警——哦不,现在应该叫他茶馆老板,以他掺杂着京腔的绍兴话与我打招呼。
老板,别来无恙。我回应着他,既惊又喜,没想到在绍兴遇见你。
来我们绍兴了,就好好玩几天,我带你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做东,你这几天的费用我包了。
茶馆老板兴致显然高涨起来,似乎忘记一个月前的事情,向我继续介绍着绍兴的风土人情。
小兄弟,你要知道,我们绍兴,盛产两样东西,一样是黄酒,这另一样么,便是师爷。
我开门见山,问起了一个月前作者给他一把铜元,让他转交给我的事情。
他说不知道有这个事情。
我心想,你可真是装糊涂的高手,果然是出生在盛产师爷的地方。
我没有多言,拿出民国八年十二月一日出版的京市《晨报·周年纪念增刊》递给他,他接过报纸。
我由于多日舟车劳顿,便闭目养神起来。
7
大约过了十分钟,我发现他还没有作声。
我便睁眼看向他。
不看还好,看了晕倒。
你居然在报纸拿反的情况下,还默不作声看了十分钟
我轻声提醒他报纸拿反了,他不语,半晌才回我。
正着看,倒着看,有什么区别吗
我感到疑惑,问道: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茶馆老板正声道:报纸上写的,便是对的么作者写他给了我一大把铜元,要我转交给你,便一定是真的么
小伙子,书上的一大把铜元和现实中的一大把铜元,不是一回事的。茶馆老板说完,悠闲地品起了茶。
茶香四溢。
混杂着隔壁桌的油豆腐味。
我若有所思,望向旁边的废园——山茶树仍在。
8
我内心寂寥起来,只是因为看到一篇文章,便卖掉洋车,当掉吃饭的家伙。辗转多处,寻找黑痣巡警开的茶馆,这不是可笑么
如果不是运气好,我恐怕在偌大的中国,还找不到茶馆,钱就花完了。
努力之下,我找到了黑痣巡警。
如今他开了茶馆,生意兴隆。
但看他样子,并不打算认账。
我递给他的报纸,他都不看,倒着拿了十分钟。
我坐在座位上,一时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忽而,老板徐徐开口:
作者那篇文章,我也看过,我是后来才知道他是知名作家,在那篇文章中,你的形象是那么高大,而我只是一个旁人。
文章写的好,但有一点我不满意,那就是他现实中并没有抓给我一把铜元,让我转交给你。
他这点是杜撰的,但这也不怪他,你也知道,小说么,真真假假。
听闻老板的说辞,我倏地看向老板,瞳孔地震:不会吧
我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作者的住处,问作者为何无中生有,说给了我一把铜元,让我转交给洋车夫。老板继续说道。
9
我来了兴致,品着茶,继续听老板讲述。
时间回到巡警找到作者的那天下午。
作者看着眼前这个冒失的巡警,并没有生气:
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你怎么把小说的内容当真呢
黑痣巡警辩解:
万一,我说万一,那个洋车夫看到了你的文章,较起了真,找我讨要那把铜元,我上哪去给他找一把铜元
你还说洋车夫较真,我看你就很较真。但这好办。说完,作者从口袋抓了一把铜元递给巡警。
巡警错愕,问这是何意。
作者笑道:我华夏有如此较真之人,何患民族不能复兴中华不能强盛
听了作者的话,巡警纳闷。这笔钱是要转交给洋车夫呢还是奖励给自己的较真呢
巡警不太确定,于是问道:
这笔钱是让我转交给洋车夫吗
不,不是,这笔钱,是给你的。奖励你的较真精神。较真就是一种认真,世上最怕认真。只要认真,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作者兴致明显高涨。
10
听闻老板的话,我也差不多明白了。难怪之前他同事说他发了笔小财。
这笔小财,确实如我起初所料,是作者给的,但不是《一件小事》中那样的给法,巡警并没有截胡我的那份。或者说,本就没有我的那份。
作者只在小说中写,说给了巡警一把铜元,让他转交给洋车夫。
但由于巡警的较真,真的找上门来。
作者便真给了巡警一笔钱。奖励他的较真精神。
这笔钱本就是给巡警,而不是给我的。
正当我向老板告辞,准备离开之际。
老板叫住我:你等一下,随我下楼。
我很是不解,但仍跟着老板下了楼,来到柜台前。
老板进入柜台,拿出一包油纸,鼓鼓囊囊,里面像是装了什么东西。
你打开看看。老板招呼我。
我很是不解,但仍然按照老板的吩咐照做了。
一把铜元!
这是什么意思
是作者给你的我问道。
是,也不是。老板摆起了龙门阵。
为什么这么说
说它是,确实是作者交给我的,说它不是,是因为,作者并不是给我本人的,而是让我待到某人出现时,转交于他。
那这个某人出现了吗
出现了。
在哪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没错。
11
我十分不解。
老板看出我的疑惑,开始解释。
画面再次回到老板与作者谈话的那个下午。
老板得到一笔钱,正开心地准备告辞,作者叫住了他。
又抓给他一把铜元。
说道:这笔铜元是给洋车夫的。但有个前提条件,只有他来找到你,你才给他,他要是没来找你,这钱就一直寄存在你这。
老板问为什么。
作者解释道:
如果因为一篇文章,洋车夫果真来找你,说明他也是个较真的人,便配得上这份奖励。如果没有去找,那他就不是一个较真的人,就配不上这个钱,那就算了。
老板说:偌大的中国,他能找到我么
有志者事竟成。作者胸有成竹。
你的意思是,只要洋车夫,决定来找我,就一定能找到我
没错。
……
12
听完老板所讲述的,我唏嘘不已。
这一切太过梦幻了。
作者仿佛事前就知晓一般,准备了两把铜圆,一把给巡警,一把让巡警代为保管,准备给我。
我倒也没让作者失望,较起了真,找到了黑痣巡警。拿到了另一把铜元。
我之前规划,如果拿到作者的那笔钱,就回老家置田买地盖房子。
但是这笔钱,却不是我想象中的第一把铜元,而是这第二把铜元,作者他准备了两份铜元。
显然,我想要用第一笔铜元置田买地盖房子。
没曾想,事情发展到现在,我用的是这第二笔铜元置田买地盖房子。
老板似乎看出我的踌躇。
他说:
作者的《一件小事》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歌颂洋车夫的高贵品质。没人关心洋车夫拿没拿到那一把铜元。
只有闲人,才会关注这个,并把这个写成一篇文章。
我对老板的话似懂非懂。
当前,只想着尽早拿到这笔钱,回老家置田买地盖房子。
老板看出我的心思,将柜台上的铜元重新包好,交给我。
老板嘱咐我:路上小心,现在兵荒马乱的,带着这么多钱在身上,小心被劫了去。
我辞谢了老板,带上这第二把铜元,回到了老家。
13
我用这第二把铜元,在老家置了田,买了地,盖了房。
家乡人不知道个中原因。
只认为我是在京市拉洋车赚了钱。
他们之前认为耕田是正经营生,好好的农民不当,跑去大城市拉洋车,是畏途。
如今见我赚了钱,村里的年轻后生都来向我询问去京市拉洋车的门路。
我在京市拉了几年的洋车,深知做这个行业,虽然饿不死,但也吃不饱,一年到头没有什么盈余。
不忍心让家乡人再往火坑里跳。
于是我委婉地说:京市拉车的行情不比以前了,这不,我都回来了。
如果拉车真挣钱,我舍得回来吗
村里的同龄人听我这么说,也就打消了去京市拉车的念头,觉得还是老老实实耕田为好。
以我为例,兜兜转转几年,像只苍蝇,飞出去,兜了几圈,又飞回来,最后还是回家乡种地。
那当初为何不直接就待在老家呢
这样还能少走几年弯路。
14
不久,我收到了作者的来信。
信中写道:
大家都陷入了不敢扶的尴尬境地,只有你,敢于见义勇为。我为你高贵的品质所打动。
你也知道,我是一个作者,写小说的。而小说内容往往有虚构的成分,比方说,我在《一件小事》中虚构了我通过巡警转交给你一把铜元的情节。
这一情节虽是虚构,但是我为你的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所折服,却是真的。
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事,见识没有增长几分,徒增了许多坏脾气。
直到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
谢谢你和巡警的较真,使得我真的送出两把铜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