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当天晚上,清河县王家大宅内,吴承安正躺在床榻上养伤。
窗外的梧桐树影投在青砖地面上,随风轻轻摇曳。
王夫人轻叩房门,领着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士走了进来。
“安哥儿,这位军爷说是马将军派来的。”王夫人温声道。
吴承安连忙撑起身子,军士见状快步上前:“小公子不必多礼,马将军命我传话:安心养伤,其他事不必担忧,将军已处理妥当。”
吴承安闻言,眼眶顿时湿润。
他明白马将军定是为他化解了赵承平的威胁。
这份恩情,让他心头涌起阵阵暖流。
“请转告马将军,”吴承安声音微颤:“今日之恩,小子没齿难忘。他日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军士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养伤的注意事项,便告辞离去。
待房门关上,吴承安长舒一口气,紧绷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窗外,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格外欢快。
时光如水,转眼间五年过去。这五年间,吴承安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每日清晨,他都会与王宏发、蓝元德和谢绍元结伴前往学堂。
傍晚归来后,便在王家后院的练武场苦练燎原枪法和游龙剑法。
每逢休沐日,他还会带着弓箭到城外练习射术。
这日清晨,学堂内格外热闹。
李夫子手持戒尺站在讲台上,目光严肃地扫过台下学子。
年过五旬的他鬓角已见斑白,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
“肃静!”
李夫子用戒尺敲了敲桌面,学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今日有要事宣布,县试在即,年满十四岁者皆可报名参考。”
此言一出,学堂内顿时响起一片低声议论。
县试是科举之路的第一步,对在座学子而言意义重大。
李夫子等众人安静下来,继续道:“县试分三场,首场考《四书》义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次场考《五经》义一篇,末场考策问一道。”
他顿了顿,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需注意,答卷必须用正楷书写,不得涂改。”
“入场时需自备考篮,内装笔墨纸砚及三日干粮,严禁夹带,一经发现,终身禁考。”
“考试之前,你们记得休息好,莫要因此而耽误考试。”
李夫子又详细讲解了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应对考官提问、如何避讳等细节。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县试虽只是科举第一步,却也是淘汰最多的一关,尔等务必认真准备,莫要辜负多年苦读。”
课后,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进学堂。
吴承安弯腰帮助王宏发正收拾书箱,忽然感觉有人挡在面前。
抬头一看,是以马子晋为首的四人,正居高临下地睨视着他。
此时的马子晋,生得高大魁梧,此刻正抱着双臂,嘴角挂着讥讽的笑容:
“哟,这不是我们的神童吗?这次县试可有把握?”
王宏发见状,立即挡在吴承安身前:“马子晋,你们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