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剜去心中气深挚爱,换取国家山河的薪火相传,你愿意吗对于一个国君来说,这或许很划算,但我并不打算这样。
1.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五月二日,北戎异动。
我收到一份来自北部边关的文书,其中写道:北部大风雪降临,北戎军队有调动意向。同时,有人观察到,北部荒原中有金色光柱升起,但很快熄灭。
这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但是没有人重视它,包括我在内。
2.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六月三日,北戎大军,兵临北部边关外。
一个月以后,这次我收到的不再是一份普通文书,而是一份边关急报:北戎集结十万大军,侵犯我大乾!
今时不同往日,百余年未出过圣境的北戎,此刻却有一位半圣出现!这不禁让我想起一月前的急报......原来,那道金光是突破圣境的异象!
但是自立国百余年,从未有少于一位圣境坐镇的大乾王朝传到我时,却因为我久久无法突破圣境,导致是北部边关的告急,甚至国内的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不过是担忧我大乾的底蕴以及那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罢了。
不过遇事就要解决。我当即招来几位老臣与他们商议,又开朝会交由群臣讨论。
有人认为:应当坚守边关,敌强我弱,等到北戎军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天朝上国,何惧北部蛮夷应当主动进攻!半圣又如何集结力量把他给耗死!
各说各的,人言人语。我扶着额头一言不发。不过所有人都认同的是,应当立刻派人支援。
于是我迅速下旨,命令宗室、兵部以及一些家族的强者前往边关助阵,随后再定是攻是守。
令我欣慰的是,有几员大将主动请战。虽是欣慰,但是该防范也要防范。驰援边关的七位将领中,以我次子为首,同时有我两名亲信辅助,统领三十万大军、十余位一品强者于今日下午出发,紧急赶往边关。我就站在京都外城的城墙上,看着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一切安好,定破北戎。我在心中为出征的军队祈福。
夜晚,忙碌一日的我走进后宫,无视所有嫔妃宫女,径直推开我皇后洛诗雅的门。
这时我的皇后洛诗雅,正背对着我在擦拭自己淡青色的长剑。
按照道理,后宫内不得出现任何武器,但是我的皇后不一样,我永远相信她不会对我不利,况且她也是一位一品巅峰的剑修,没有剑也不行。
诗雅!我轻声喊道。
诗雅听后转过头来看向我,似乎看到了我疲倦的神情:清河,怎么样了别太累了。
我摇了摇头,说:北戎的事......
我知道,你不用太担心。我大乾王朝国运昌隆,不会有大事的。诗雅向我安慰道。
我点了点头:不过说到底还是我的问题,如果我突破圣境的话,北戎也不敢侵犯我边关。这次他们有备而来,边关难守。
放心,没事的。诗雅从背后抱住了我,轻声说道。
3.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六月七日,北戎大军,距京师一千里。
我看着手中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边关破了!
我派去的援兵,甚至没有走完一半的路程!但我内心并不算十分慌乱,边关那点人守不住是必然的,但是也不应该败得这么快,至少应该撑到援兵到了!
朝堂之上,群臣仍然是那么争论不休,不过这次吵的却不是攻守策略,而是如何应对入关的北戎军队。
我坐于朝堂的皇位之上,心中担忧着边关的百姓在这战争时期如何生存。
经过一个朝会的争论,群臣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个方案——即使是吵吵闹闹差点打起来,但也顾全大局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朝丞相闻夜向我承言道:北戎大军不过是一群蛮夷罢了,只知劫掠。如今应让大军尽快赶去,同时召集边关其余将领从背后围杀,控制住他们劫掠的区域,步步紧逼,把他们赶出大乾,减少损失。随后再快速修整边关,以防他们下次入侵。
我思索片刻,这的确是不错的方案。于是言道:朕准了!告诉前线的诸将加速赶往边关!同时,通知边关将领围杀北戎!
再之后的几天并没有坏消息传来,相反都是些不错的消息:三十万大军日夜兼程,与北戎军相遇,双方交战之下各有损失;我军得到确切情报,北戎的半圣受了重伤;战线被控制在边关二百里附近。
御书房内,我看着这些奏折以及斥候们传来的信息,心中略有宽慰。
突然,有一份信件引起了我的注意:边关被北戎占据处,有大量北戎军队运输攻城器械。
运输攻城器械北戎要这些有什么用难不成他们想......我想到一个令人担忧的可能。
清河,怎么了诗雅就坐在我旁边,她或许已经察觉到我面色有异。
我深吸一口气说道:看到一份重要的奏折,北戎军现在正在向关内运输攻城器械。
攻城器械北戎要这个做什么难不成他们想攻城掠地,入驻中原诗雅捂住嘴惊叹。
不确定......但中原可不是他们这么好入主的。他们大概是想一步步蚕食我大乾吧!不能让他们得逞!我生气地怒拍桌案。
次日,我在朝堂之上和群臣正讨论着北戎运输攻城器械的事。这件事很不同寻常。正在讨论之中,突然有侍卫冲上朝堂大殿急报!我命令道:读!
侍卫把文书交给一旁我的掌印太监刘公公。刘公公打开文书,文书很短,很快读完:北戎半圣是假装受伤!我军有四位一品强者被他击杀,六人重伤!迅速支援!
不得已,我再次派出四位宗室内的强者,马不停蹄赶往前线支援。我用手扶着额头,希望不要再有坏消息了。
朕如果现在从南方调兵去北域,还来得及吗
禀皇上,大概是来不及的。从南方调兵去北方,少说要半月时间,敌方有一位半圣,半月内足以决出胜负。兵部尚书回应我说。
我思考了一下,又问:那如果从京师附近直接调兵去支援,然后再从南方调兵来拱卫京师呢是不是可以缩短时间。
群臣议论纷纷,随后丞相上前说:启禀皇上,此计可行。但是这样的话,京师将无险可守。
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快去做吧!我命令道。
再次集结十万军队,指派好将军,令其下午出发。与此同时,南方有十五万兵马正在紧急赶往京师。但是京师附近仍有四到五天时间无军队驻防,但目前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4.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六月九日,北戎大军,距京师九百里。
北戎军战线向前推进一百里。急报上只有这短短一行字。
我叹息一声:又推进一百里!我找来刘公公,让他告诉闻丞相,快点想办法撤离战线百里内的民众,同时安抚百姓;告诉青龙关守卫,拼尽全力也要堵住青龙关——那里是距京师最近的也是最后的关口,之后尽是平原。
随后我又让户部赶快筹备银子。我预感这是一场持久战,况且北戎入侵之后,大乾王朝的内部也不太平了。
夜晚时分,我在御书房内连夜看着奏折。
别太劳累了。诗雅推开御书房的门,手中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鱼汤。
我放下手中奏折,尝了尝诗雅的心意。一如既往的美味,我评价道,让我想起了当年剑宗那条小河旁,你第一次给我做的鱼汤。
听到我的赞美,诗雅笑了笑,坐在我旁边依偎在我身上。需要我向剑宗求援吗
我思索片刻:你回剑宗......真的好吗
我毕竟是前代圣女,他们......诗雅还未来得及细想,便被我打断:不用!既然剑宗已经隐世,就让他们一直隐世下去吧。
正说着,突然有太监来报:皇上!京都北!临江太守李义造反,似乎想进攻京师!
我瞪大眼睛,而后深吸一口气,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并没有发怒,向诗雅告别,在夜晚立刻召开朝会。
我朝现在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我坐在龙椅之上询问群臣。
兵部尚书回应道:不一万人有余,两万人不足。
那敌军呢
约五万余人。
那如果再加上皇城禁军,有多少
此刻,我的四叔站了出来,他是掌管皇城内军的统领:加上禁军的话,大概共有三万余人。
那南方的军队何时可至
最快五天之后。但五天,足以让叛贼李义攻至京都!
不能让他如此放肆!兵部尚书准备,朕要御驾亲征!下午即刻出发!没有给任何人上书劝谏的机会。
次日上午我便带上一万禁军和五千京师卫军,直冲京师之北。
我要速战速决,绝不能让前线的人知道京师附近有叛乱,这样会大大影响士气。纵然知道了,也应该是叛乱被迅速镇压的消息!
当日下午,临江城外,我和李义排兵布阵于此。我军威严肃穆,整齐有序,尽显精锐之势;敌军则杂乱无章,可见人心浮动,不过乌合之众而已。
我并未立刻带兵冲锋攻城,而是先派人喊话:只诛首恶李义一人!余者投降可免!取李义头颅者,可任临江太守!
给了城内一段思考的时间。随后,我带兵冲锋在前!我身着暗金色铠甲,手持长戟,在敌阵中英勇冲杀。
在我大乾精锐之师的碾压下,一个时辰之内,李义部署在外的军队便几近全灭。
此刻,城楼上的李义终于忍不住出手了!我与其交战在一起,他虽也是一品巅峰,但一品巅峰亦有强弱。今日我便用实力告诉他这个事实!战场之上,李义被我一击斩断左臂,慌忙逃回城中。
我没有立刻率军队攻城,而是在城外驻守。再强的城防都可以从内部攻克,况且这座已经四面漏风、残破不堪的城市强攻损失太多,不是我所要的。
夜晚,我没有睡觉,我在等待。
直到下半夜,听到帐外忽然有喊杀之声,我知道我等对了!
侍卫冲进来:敌军来犯!皇上保重龙体,请退至后军!
我一把推开侍卫,飞身上马——暗金色的铠甲至始至终没有脱下。
敌方宵小,不自量力!众将士,随我冲锋!杀敌者,皆赏银百两!我大吼一声,然后四周的将士全部向我集结过来。我带着他们向着喊杀声最盛之地冲去!
激战一个多时辰,李义派来夜袭的千人部队再次全灭。
见此,我哈哈大笑道:此战已胜!
次日一早,临江城城门大开,一群人捧着李义的头颅投降。我面带微笑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我赦免了其中大部分人,只诛杀了以李义为首几人及他们三族,同时任命杀了李义之人为新任临江太守。
随后,我信守承诺,拿出李义多年积蓄犒劳士兵,兑现每人赏银百两的承诺。
待到礼部、吏部的人来后,留下了不多的兵力驻守,我又迅速带人回到京师。万幸,我离开的几日,京都并无事端。
与此同时,援军已然抵达青龙关驻防。一切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5.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六月十日,北戎大军,距京师八百五十里。
我在密室之中,勤加修行,希望能尽快突破到圣境,这样方可让大乾王朝回到正轨。不过事与愿违,圣境哪有那么好突破走出密室,便听到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南方调来守卫京师的军队已然抵达京师,安全得到了保障;坏消息是,北戎军攻不破青龙关主关,转而进攻青龙关外的城池,目前已有十座城池落于敌手。
半夜,我站在后宫内的莲花湖边,静静看着明月。四下无风,湖面平静如镜,但我内心却不似这般平静。我望着天上明月,心中思考着北戎军队所图及退敌之策。这时,突然有人从后面抱住了我。感受着身后的温暖与柔软,我知道是诗雅。她没有说话,我也没有说什么,就这样静静站了很久。
我问道:诗雅,你觉得,北戎军想做什么
诗雅听后抱紧了我:清河,北戎军攻城掠地,跟从前只是劫掠资源不同,这十分反常。北戎军可能是想占据我大乾的领土。而且他们有一直向前进攻,这很可能……是想入主中原,或者……攻占京师
诗雅还是说出了我最担心的事情。此时不同以前,现今大乾王朝国土广阔,却无一圣境强者坐镇震慑四方,仅仅依靠以前的威势统治全国
在我登基以来十几年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国外是北戎,也正是北戎的进攻,打破了国内稳定。李义便是例子。但是李义又被我快速镇压,令各方势力忌惮,觉得我大乾是否有什么秘密武器从而维系了一种微妙平衡。
若不能击退北戎,则国危矣!当然,若我能直接进阶圣境,所有的事当不再有大碍,大乾王朝会以极快的速度恢复安宁。我叹息一声:果然,弱就是原罪啊。
6.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北戎大军,距京师五百里。
仅仅十日,天变了!前线兵败的消息传来,最坏消息:最后一道防线青龙关......被攻破!朝堂之上乱作一团,消息称我军只有两位一品巅峰逃回,其余三十万大军......几乎都留在了战场之上!此战已伤国本!那是我大乾最精锐的三十万大军和边关的勇士......的确令人胆寒!
但是我作为大乾王朝的皇帝,必须保持镇静,不能有丝毫慌乱。看着下面吵闹的群臣,我看了一眼旁边的刘公公,他立刻明白,用尖锐嗓音喊道:安静!
听此,群臣安静下来。皇帝的威严尚在,我厉声问道:兵部尚书何在
臣在......臣有罪!兵部尚书战战兢兢的走出。
不用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说解决方案!
臣......臣请带兵立刻去阻拦北戎!纵然北戎半圣再强,也不能一人单挑我大乾一国!北戎大军在与我军多次战斗之后减员同样严重,在没有补充情况下,最多还有五六万人。只要我们将北戎军队主力重创乃至歼灭,北戎半圣也只能无奈退兵!
我点点头:可以!但只有十万预备军给你!
我手中必须留下足够兵力守卫京师,以防其它不测,所以只能给兵部尚书十万人。
兵部尚书领命之后,再次带兵迅速赶往战场阻击北戎。
我看了看大殿外湛蓝天空,总觉得这像是一个国家垂死的挣扎......随后迅速摇头,把这种想法晃去。作为一国之君,我怎可这样想
御书房内,我伏在桌案之上,看着各地一封封奏折:兵部尚书赶到战场,整合逃兵,成功阻击北戎大军;北部百姓自发组成民兵与北戎军激战。
一堆奏折中也就这两个消息令人欣慰一些了,余下的如:
沿海贼寇大举侵犯。
南蛮王斩杀郡守欲自立为国。
镇南王流露出自立登基之意。
西源郡出现大范围饥荒。
还有昨日的日食......这些事我暂时管不了了!必须先击退北戎,才能慢慢处理国内的事。我长叹一声,继续思索应急之策。
此时,诗雅轻轻走了进来,看见我仍在案前,温柔且心疼地说道:清河,休息会吧,你已经三天没睡了。
我摇了摇头:睡不着呀。
我看着诗雅欲言又止,她顿了顿才对我说道:我给剑宗写信了,但是......剑宗拒绝帮助我们......
我听后哈哈大笑:那是自然!不仅我父亲与剑宗太上长老有仇,况且现任宗主跟我的矛盾也更深啊。
诗雅听后看了我一眼,有些愧疚:对不起,没能帮到你,清河。
我抱了抱诗雅:没事。
8.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七月三日,北戎大军,距京师三百里。
噩耗传来:兵部尚书以及十万大军......败了!但我不怪他。因为他为我争取到了半个月宝贵时间。同时,他也拒绝投降,战死沙场。毕竟没有圣境坐镇,本就处于劣势!
消息传回朝堂,朝臣再次争论不休,明显分成两派:一派以兵部官员为首及一些老将,立足守卫京都,集结重兵与北戎决死一战于此,誓死不退!而另一派则以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代理人为首,主张快速南迁,以大江为界保留火种,积蓄力量夺回故土——说难听点,就是放弃北国,退守南境,偏安一隅。
双方争论不休,足足有半个多时辰。一位世家大族的族长上前进言:皇上,如今北戎气势正盛,我军损失过重,上上之策乃是退守南境,保留我大乾王朝火种。以大江为界挡住北戎铁骑冲击,而后徐徐图之再复旧都。与北戎正面对决,实乃下下之策!我军多为步兵,而北戎则多为骑兵,再者,我方多是由南方调来的军队,没有与北戎军交战经验,这实在难当大任啊!
放屁!你放屁!你......这句话是我朝老将军石青喊的,不过他明显没有组织好语言,半天没有说出下句话。
朝堂之上骂街在我大乾王朝也不是少数,我现在也无心追究。
此时兵部侍郎于廉拍了拍石青的肩膀站了出来对我说:皇上!臣以为我们不应南迁!此议当斩!我大乾帝国百年基业皆在北方,祖皇帝定都京师平定四方,我朝祖庙、皇陵、祭坛、社稷皆在此处!国根于此,不可迁徙!京师若失守,可谓守土之责未尽!臣于廉不才,愿与石青将军领兵共同守卫京师!同时应号召天下义士勤王京师,以御北戎!决战于此,誓死不退!
随后,于连又讲了许多守卫京师的方针,我深以为然。但这真的能守住吗北戎可是有半圣!半圣也是圣境!纵然强攻,破京师大阵也只是时间问题......但于廉此人,我极为欣赏,若此劫可渡,此人当为国之栋梁!
在吵闹之中,我终于发话:朕意已决!固守京都,与先祖基业共存亡!明日午时,南门开启,愿南迁者可自行前往投奔镇南王,我不追究责任!于廉!你暂代兵部尚书,统领守卫京师之务!退朝!
是夜,后宫中,我对皇后洛诗雅说道:诗雅,在北戒到来之前,我会让人把你送回剑宗。待退敌之日,我会去接你的。
洛诗雅抿了抿嘴:能打过北戎吗
我朝还有底蕴,不至于亡国于此。我安慰道。但实则我自己心中也没底。
次日,果然有不少臣子逃往南境,但以于廉、石青为首的主战派却认真负责在京师百里内安排了大军防卫:临江、夜川等城,以及京师南方的大江,共同组成防卫之阵,可以相互救援,在此静待北戎。
少了那些大议南迁之人,朝堂上倒是清静了不少是。
而我坐于皇位之上,殿外湛蓝天空,心中默念:可悲啊,可悲......
9.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七月六日,北戎大军,距京师一百里。
北戎军在京师百里之地停下休整,并未立即进攻。我反而十分失望。其实我更希望他们立刻向我各城发起攻击,如此他们劳师以远,我军占据主场优势,胜算或略增。
在侍卫帮助下,我再次穿戴好祖皇传下的暗金战甲,尽显帝王之威严。
我站在城楼之上眺望远方,原野开阔,百姓已被移往大江之南,留在这边坚守的,尽是守卫城池的将军、朝臣和新募民兵。
我仿佛已看到北戎的大军。
夜晚,我派兵夜袭北戎军队,竟得意外之喜——抓获了一位不知身份的王子。
不过小股袭扰很快结束,真正的攻城开始了。
北戎军开始攻打临江城。在守军拼死守卫及我派援兵之下,勉强守住。
次日北戎军攻打夜川城,守城将领以王子性命相胁,然而此王子却被他们自己一箭射杀!北戎军继续攻城,费尽心思……然而谁都知道,北戎的半圣尚未出手,情况仍不容乐观。
夜半,页川城方向一道火光冲上天空——受袭求援信号!还未来得及组织救援,前线便传来噩耗:夜川城破!半圣出手!
所有人心中一沉,但未放弃。我把内库钱财取出充作军饷。诗雅也变卖了所有首饰珠宝犒劳军士。
然则城池沦陷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很快便只剩京师孤城一座......
10.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北戎大军,距京师五十里。
五十里,已可清晰看到北戎兵马,少说有十万!我大乾的京师,已成一座孤城,整个北国就只剩此孤城。
但同时,所有的残兵都聚集在此!近二十万军士,依托京师坚固城防与防御大阵,尚可固守。
决战前夕,我巡视着我的皇城。皇宫之内人已稀少,大多已渡江南迁。唯独诗雅强硬要求留下,我无法,也无理由让她离去。
忽然,我察觉不对劲——四下太寂静了!几乎无声!以我对皇宫的了解,离此不远处的宫湖,青蛙多少会叫两声。
我猛然回头,身后阴影中,赫然站着一个人,默默看着我。
data-fanqie-type=pay_tag>
来者何人我手持长戟指着他喝问。
皇上别急,我没有恶意。那人缓缓从阴影中走出,身穿黑色长袍,声音沙哑。皇上,你想不想救自己的国家/
他的话让我微动:什么意思
我帮皇上突破圣境,如何
我瞳孔微缩,长戟稍低:你要如何助我
我自有办法,只是看皇上您愿不愿意
我看着他思考他说的话的真假:有何代价
我帮你没有代价,但突破圣境......有。说着,他从手中拿出一张羊皮卷,扔给了我。我一把接住。
一切尽在此处。黑衣人说完,身形缓缓隐入黑暗。
如何称呼我突然问了一句。
你叫我‘天地惧’便可。
天地惧......我记住了这霸气的名字。随后,我打开他给的羊皮卷......内中所述秘法确实可行,但代价......太惨痛!欲突破圣境,必剜去一挚爱且挚爱汝者之心!
我想到了诗雅,但瞬间我便将这念头掐灭!我知道凡事皆有代价,但这个代价于我太大!一边是我的国家,一边是我的爱人......我该如何选择
11.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北戎大军,兵临京师。
战鼓声阵阵!城墙上下人来人往,军士身披甲胄,手持刀弓;火炮装填完毕,刀兵擦亮,严阵以待!
北戎骑兵率先飞奔而来!进入射程,火炮轰鸣!箭矢齐发!敌军在箭雨炮火中倒下,但后继者源源不断!骑兵之后是车兵,推着攻城器械冒死前进;步兵紧随其后,拼命向城墙攀爬!
激战从上午持续到傍晚,敌军损失惨重,暂且退兵,留下满地尸骸。我军损失同样巨大。
夜晚,我坐在桌案前,不看奏章,只凝视那张羊皮卷。我内心挣扎:从国家角度,牺牲一人拯救千万人,似乎划算……但对我而言,牺牲诗雅……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我宁愿自己去死!
忽见远处火光冲天!我顾不得多想,放下东西冲出去。还好,只是小股北戎偷袭,并未成气候。
回到书房,我将羊皮卷揣入怀中,做出了决定。
我翻出一瓶药剂,小心涂在酒杯口。
随后在宫殿屋顶找到诗雅,她眼中似有泪光。我也登上屋顶,带着一壶酒、两个酒杯,将其中一个交给她,倒上酒。
诗雅,陪我喝点诗雅闻言,突然扑进我怀里,泪水滑落,用力点头……不久,明月之下,诗雅在屋顶昏倒——并非醉倒,是我用了迷药。
大伴!我轻声呼唤,抱着诗雅跃下。
老奴在!刘公公立刻出现跪下。
把皇后送去剑宗。我将诗雅交托给他,同时拿出黄绸包裹的玉玺,传国玉玺一并带走!若朕身死,交予镇南王......也算不便宜外人。
刘公公老泪纵横:皇上!您......您......
不必多言。你从小伺候朕,朕信你。务必完成此任!现在、立刻、马上!带皇后走南门,渡江,去剑宗!我命令道。
刘公公抹泪,唤人抬来轿子带走皇后。我站在城墙阴影处,看着他们悄然远去的队列,心中巨石稍落。再望向手中羊皮卷,内心茫然:这......真的对吗
12.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七月十九日,北戎军队冲入京师,兵临皇城之下。
京师防御大阵,终在半圣的猛攻下支撑两日......破裂了!最后两万残兵退守皇城。我坐在乾天殿龙椅上,竭力维持着最后的皇城护阵。
能撑多久未知……唯盼诗雅此时已至剑宗。
面前桌案,羊皮卷摊开:献祭挚爱之心,可破圣境……
听着殿外厮杀声,我知道此物已无用,正欲销毁……殿前一道青色人影突然出现!
定睛一看......竟是诗雅!
她怎么会回来
我瞳孔猛缩!不及收起羊皮卷,诗雅已至眼前!
清河!不用藏了......我......都知道了......诗雅泪流满面,扑入我怀中。
我并不吃惊她会回来,但羊皮卷秘密如何泄露她为何此时归返
果然!诗雅掏出一把小刀,对准自己胸口:清河......天下万民之命,比我命重......我......愿意牺牲!语气含泪却坚如金石!
不行!我夺过小刀扔向一旁,紧紧抱住她。
我,陆清河,你,诗雅,还有大乾.....此局,必有一者牺牲,方保其余二者......而朕为九五至尊,当牺牲之人......应是朕。我淡然道——这最坏情形,我早料及。
诗雅突然抓住我的衣领欲言,却眼神骤变,茫然软倒。
谢谢。我对着空寂大殿低语。
大殿柱后,黑袍人天地惧无声显现,又沉默退入阴影。
来不及管他!我立刻抱起诗雅坐到龙椅旁,提笔疾书!
诗雅:此恐为绝笔。忆昔剑宗携手共遁,倏忽四十六载,得你为伴,今生至幸!朕殁后莫哀。盼速破圣境,挽大乾于水火,便慰吾魂!永世爱汝,陆清河。
笔落泪滴纸面。擦干泪痕,望着怀中爱人,我竟微露笑意,在她无知无觉间吻上最后一下,将她轻轻置于龙椅。
随即,我毫不犹豫,右手如刀,刺入自己胸膛!血涌如注!一颗犹自跳动、蕴含帝王精血与一品巅峰修为的心脏,被掏出置于羊皮卷之上!
不过一品巅峰强者失去心脏,仍可支撑片刻!
不能死在这里!那会让后人误认是诗雅弑夫弑君!战死沙场或是帝王最好的归宿!
我化作一道决绝的金色流光,冲出大殿!直刺北戎半圣所在!
13.大乾王朝,永兴十三年,七月十九日下午,皇城将破。
在大乾残兵与北戎虎狼之师的注视下,大乾皇帝陆清河自皇城中化为金色惊虹,贯天而出,与天空中耀武扬威的北戎半圣轰然对撞!一金一白两道流光在苍天之上,爆发出毁灭性的碰撞!轰鸣响彻云霄!
然而不久,金光坠落尘埃......
哈哈哈!汝等皇帝已死,还不快快投降!北戎半圣俯瞰下方黯淡欲碎的皇城护罩,狂笑震天!
皇城内将士目睹皇帝战死,无不惊骇,斗志尽溃!北戎军气焰更炽!攻势如狂潮!皇城顷刻将破!
骤然——乾天大殿!一道接天连地的金色光柱轰然爆发!磅礴圣威瞬间席卷战场!驱散绝望阴霾!
有人嘶声狂吼:圣境!是我朝!有人登圣了!
此言如惊雷,点燃了大乾残兵心中最后也是最强的希望之火!北戎军闻之,无不色变惊恐!那半圣更是面色剧变,拼尽全力猛撞护罩,欲扑向光柱!
未至半途!光柱中一道凝若实质的金色剑气破空而出!快如闪电!精准无匹地斩断半圣去路!
嗤——
剑气透体!血洒长空!北戎半圣惨叫暴退,胸前深可见骨的创口触目惊心!
此刻,一位身着青裙、周身环绕圣辉的女子从光柱中缓缓走出,神情肃杀而悲绝!
吾乃大乾皇后,洛诗雅!
北戎之军!侵我疆土!戮我子民!荼毒中原!恶贯满盈!今……气数已尽!
敌势已颓!我军当兴!
众将士——杀!!!
杀!杀!杀!!!回应她的是皇城内积蓄已久的、冲霄裂云的滔天怒吼!
那北戎半圣见此,再无丝毫犹豫,化作一道仓皇的银白流光,亡命逃窜!
但洛诗雅岂容仇寇脱身!以更快的圣境之速!如影随形,直追而去!
两道身影在长空激烈碰撞!圣境之力对上半圣,犹如星河压碎瓦砾!
片刻之后,北戎半圣......陨落!圣血如雨,洒向他妄图征服的土地!
14.终章
洛诗雅坐于乾天殿,龙椅旁侧的凤座。皇座上坐着的,是她与陆清河的次子,太子已然战死于前线,但她已为子复仇。
北戎从边关杀到京师用了两个月,从京师被逐回草原,却仅用了不到五日!
洛诗雅携皇城残军与汇聚而来的各路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驱逐北戎!
南方刚欲登基的镇南王,闻洛诗雅登圣消息后,连夜撤销登基大典,亲率精锐渡江北上助阵,以示耿耿忠心。蠢蠢欲动的南蛮与沿海贼寇亦瞬间偃旗息鼓,仿佛从未骚动。
四海稍定,由摄政太后洛诗雅亲自主持,以空前绝后之规格,安葬太上皇陆清河于北国皇陵。之后,太后洛诗雅摄政大乾,天下无人有异议,仿佛本是宿命。
洛诗雅主政十九载,内修政理,外慑不臣,四海重归大治,大乾复现盛世荣光。
直到皇帝成功登临圣境......那位在龙椅上守护了帝国十九年的青衣太后,静悄悄来到亡夫墓前。
青锋划过颈项时,她的神色平静如深潭,唯有看向墓碑的眼中,是跨越了生死的温柔与解脱。
最后一缕气息消散风中,仿佛低语:
清河,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