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大千法王 > 第7章
藏经阁的晨钟刚敲过第一响,林渊已将《禅定要诀》的竹简放回原处。指尖残留着竹片的凉意,丹田处的暖流却比往日更加活跃,像条不安分的小蛇在经脉里游走。他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忽然想起苏瑶昨日说的
“人必须学习才能成长”,脚下的步子不由自主地转向了后山崖边
——
那里是他近来晚课的固定场所。
崖边的青石被晨露打湿,坐上去时带着沁骨的凉。林渊按照老禅师所授法门盘膝而坐,聚灵玉在掌心散发着柔和的白光。起初杂念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来滚去:赵昊昨日请教聚灵玉用法时的急模样,苏瑶递来莲子糕时衣袖拂过案几的弧度,甚至三年前父亲被山匪掳走时,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些画面在脑海里闪得飞快,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尾椎骨像扎了根针似的坐不安稳。
“主动学习就能主动成长。”
他默念着这句话,将注意力重新拉回鼻尖的气息。不知过了多久,尾椎处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
“塌陷”
感,仿佛身下的青石突然陷下去半寸,原本僵硬的腰部脊椎瞬间放松下来。林渊心中一动
——
这莫非是帛书上说的
“粗住”?他试着调整坐姿,却发现妄念只是稍稍减少,膝盖的酸麻感反倒愈发清晰。
日头渐渐升高,崖下传来外门弟子练拳的呼喝声。林渊的额角渗出细汗,就在他快要撑不住的时候,胯部突然又是一沉,这次的
“下塌感”
比刚才更明显,像是整个骨盆都落进了石缝里。头脑里的杂念稀疏了些,膝盖的酸麻竟也减轻了几分。他想起《禅定要诀》里的注解:“粗住如坯,细住如釉,皆非真定。”
当第三次
“下塌感”
传来时,林渊正专注地感受着丹田暖流的走向。这次的沉降带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从尾椎一路蔓延到头顶,仿佛整个人都沉入了温暖的水中。与此同时,脸上忽然掠过一阵奇异的触感,像是有人用柔软的毛刷轻轻扫过脸颊,从眉心到下颌,连带着四肢百骸都泛起酥麻的疏解感
——
这便是后来老禅师所说的
“刷脸感”。
“轰!”
内耳突然响起一声轰鸣,像是有惊雷在颅腔里炸开。林渊的呼吸骤然停滞,随即变得极其微细,仿佛与山间的风融为一体。他惊讶地发现,闭着的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黑暗,而是一片纯粹的虚空,既没有星光也没有物象,却比最明亮的白昼还要清晰。
更奇妙的是,浑身的不适感瞬间消失了。原本酸麻的膝盖变得柔软,紧绷的肩颈像被温水浸泡过,连呼吸都变得若有若无。他试着活动手指,却感觉身体被一层无形的
“气罩”
裹着,既沉重又轻盈,像是被某种力量稳稳托住。
“这才是欲界定!”
林渊的识海骤然清明。他能清晰地
“看”
到聚灵玉的白光如何渗入掌心,顺着经脉化作涓涓细流汇入丹田;能
“听”
到百米外赵昊被张先生训斥的声音,连对方懊恼的呼气声都一清二楚。头脑里的妄念减少了大半,那些零碎的画面不再纷乱,反而像倒映在湖面的云朵,来了又去,不留痕迹。
他想起那篇《入定十条》的残卷
——
此刻脊椎的下塌感、脸上的刷脸感、内耳的轰鸣、虚空般的视野、气罩般的持身感……
竟条条都能对上。原来真正的入定不是枯坐,而是在这种极致的宁静里,既能觉察到自身气脉的流转,又能清晰感知外界的动静,就像站在湖心亭里看雨,既不湿衣,又能听清每一滴雨的落点。
“忽略学习就无法成长。”
林渊忽然明白,过去总想着压制妄念,恰恰是没看懂
“静虑”
的真意。就像此刻,他任由那些关于苏瑶、母亲、山匪的念头在识海里浮沉,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观照,如同老司机开车时既能聊天看风景,又不会偏离车道。
当崖边的阴影拉长到三尺长时,林渊缓缓收功。那层气罩般的束缚感渐渐散去,内耳的余鸣也消失无踪,但丹田处的暖流却比往日粗壮了一倍,流转的路径清晰得像刻在经脉里的地图。他低头看着掌心的聚灵玉,忽然发现自己能
“看到”
玉石内部流动的灵气
——
这便是欲界定带来的
“内视”
之力。
“林师弟果然在这里!”
赵昊气喘吁吁地跑上崖,手里举着一张宣纸,“外门考核的榜单出来了,你……
你直接被评为甲等!张先生说要亲自教你高阶符箓!”
林渊接过榜单的手没有丝毫颤抖。他望着山下鳞次栉比的屋舍,忽然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透明。那些曾经让他畏惧的挑战,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此刻都像藏经阁里的典籍,只要主动去翻阅,总能找到读懂的方法。
“抗拒学习就是抗拒成长。”
他将这句话深深印在心里,跟着赵昊往山下走去。阳光穿过树梢落在他身上,丹田的暖流与日光交织在一起,仿佛在预示着,这条从人到神的修行路,才刚刚铺开第一卷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