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第三级台阶 > 第一章

第一章
棺木与余温
灵堂的白烛在穿堂风里剧烈摇晃,李茂根盯着供桌上的黑白照片,指尖的烟卷烧到了滤嘴。相框里的秀兰笑得温和,蓝布头巾边缘还别着去年秋收时摘的野菊花,可如今那双总是弯着的眼睛,正直勾勾地映出他满是胡茬的脸。
根哥,该钉棺了。
村西头的王木匠把锤子往掌心磕了磕,铁头撞在老榆木上的闷响,让屋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李茂根猛地掐灭烟头,烟蒂在满是茶渍的八仙桌上烫出个黑印。
再等等。
他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秀兰怕黑,我再陪她坐会儿。
王木匠撇撇嘴,转身往灶房走。墙角的老座钟突然

地响了一声,惊得供桌下的黑猫弓起脊背。李茂根看见照片里秀兰的嘴角似乎动了动,像是要唤他的名字。
别瞎想。
他揉了揉干涩的眼睛,起身去关堂屋的木门。门框上还留着秀兰去年贴的春联,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几个金字被雨水泡得发乌,边角卷成了波浪。
就在木门即将合拢的刹那,一阵风突然从后檐沟钻进来,吹得白幡猎猎作响。李茂根清楚地听见楼梯口传来
吱呀
一声,像是有人踩在了第三级台阶上
——
那是秀兰生前总说踩上去会响的地方。
他猛地回头,空荡荡的楼梯在昏暗中像条沉默的蛇。西厢房传来王木匠和几个帮忙汉子的笑闹声,夹杂着酒瓶碰撞的脆响,可那阵若有若无的脚步声,却顺着楼梯扶手慢慢滑下来,落在青砖地上,轻得像片羽毛。

李茂根抄起门后的扁担,指节泛白。
楼梯转角的蛛网轻轻颤动,没什么回应。灶房飘来猪肉炖粉条的香气,混着劣质烧酒的味道,驱散了些许寒意。李茂根咽了口唾沫,扁担杆上的汗渍被他攥得发亮。
当王木匠喊他吃饭时,他瞥见供桌前的蒲团挪了半寸,像是有人刚刚起身。
第二章
第一声呼唤
头七的夜里,李茂根躺在东厢房的土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秀兰的寿衣还搭在炕尾的竹椅上,藏蓝色的斜襟盘扣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摸出枕头下的半导体,滋滋啦啦的电流声里,突然窜出个熟悉的调子
——
是秀兰总在灶房哼唱的《奇异恩典》。
别闹了。
他把半导体扔到炕角,被子蒙住头。可那旋律像长了脚,顺着墙缝往耳朵里钻,忽远忽近的。
后半夜时,他被尿憋醒。刚摸到炕沿,就听见外屋有动静。像是有人在翻米缸,木盖摩擦的
吱呀
声格外清楚。李茂根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抄起炕边的擀面杖,踮着脚摸到门框。
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地上画出格子。米缸盖好好地盖着,旁边的小板凳却歪在一边,凳面上还有半个模糊的鞋印
——
是秀兰常穿的那种黑布鞋的纹路。
秀兰
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声音在空荡的屋里打了个转,撞在墙上弹回来。
米缸突然

地响了一声,像是有东西掉在了里面。李茂根握紧擀面杖,一步步挪过去。缸盖沉甸甸的,他咬着牙掀开,白花花的大米上,孤零零地躺着个铜顶针
——
那是秀兰纳鞋底时总用的,上周还在针线笸箩里见过。
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他猛地直起身,眼角的余光瞥见楼梯口站着个黑影。灰蓝色的布衫,梳得整整齐齐的发髻,正是秀兰生前的模样。
根哥,给我倒碗水。
黑影开口了,声音哑得像被水泡过。
李茂根的腿像灌了铅,眼睁睁看着那黑影缓缓转过身。月光恰好落在她脸上,哪里有半分活人的样子脸皮皱得像脱水的橘子,眼眶里黑洞洞的,嘴角却咧开个诡异的弧度。


地惨叫一声,擀面杖掉在地上,转身就往炕头爬。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踩在青砖上
嗒嗒
响,越来越近。
直到撞翻了尿桶,那声音才突然消失。李茂根缩在炕角,抱着被子抖到天亮,窗外的鸡叫得格外凄厉。
第三章
槐树下的议论
天刚蒙蒙亮,李茂根就揣着两个窝头往村东头跑。张瞎子的卦摊支在老槐树下,黑布蒙眼的老汉正用手指摩挲着龟甲,听见脚步声,浑浊的眼珠往声音来处转了转。
是茂根吧
张瞎子的声音像砂纸擦过木头,你家屋宅不安生。
李茂根一屁股坐在小马扎上,窝头渣掉了满身。瞎子叔,你说秀兰她……
她是不是没走干净
张瞎子把龟甲往布袋里一收,冷笑一声:你当是啥好地方你家那老屋,民国时是吊死过姨太太的,后来又当过生产队的仓库,死过三个饿殍。秀兰是信主的,阳气弱,怕是被啥东西缠上了。
风卷着槐树叶落下来,粘在李茂根的鞋面上。他想起去年秋收后,秀兰总说夜里听见有人哭,当时只当她是累着了,现在想来,后背直冒凉气。
那咋办
他抓住张瞎子的胳膊,指节发白。
解铃还须系铃人。
张瞎子抽回手,往他手里塞了个黄纸包,今晚子时,把这个烧在楼梯口,记住,烧的时候千万别回头。
李茂根捏着纸包往回走,路过二婶家的菜园时,听见篱笆里传来压低的议论声。
……
我就说不能让秀兰埋在东岗子,那地方挨着乱葬岗……
是二婶的声音。
可不是嘛,昨天我去给她烧纸,看见坟头蹲着个白影子,吓死人了……
李茂根猛地停下脚步,篱笆缝里的茄子叶簌簌作响。他想起出殡那天,抬棺的汉子都说棺材比平时沉得多,当时以为是错觉。
还有啊,
二婶的声音突然拔高,茂根家那老屋邪性得很,前几年三柱家的牛拴在院里,第二天就疯了似的撞墙……
李茂根转身就走,黄纸包在裤兜里硌得慌。阳光明明很烈,他却觉得浑身发冷,像是有人在背后吹冷气。
第四章
燃烧的黄纸
夜幕像块浸了墨的布,慢慢罩住老屋。李茂根把堂屋的灯拉得亮亮的,100
瓦的灯泡在天花板上投下昏黄的光晕,却照不亮墙角的阴影。
楼梯口的木栏杆被磨得发亮,那是秀兰每天上下楼时总要扶的地方。李茂根盯着第三级台阶,白天特意洒的石灰上,赫然印着个小小的脚印,像是光着脚踩上去的。
他掏出张瞎子给的黄纸包,拆开来看,里面是些灰扑扑的粉末,混着几根头发似的东西。一股腥甜的气味钻进鼻孔,像是铁锈混着血。
墙上的挂钟敲了十一下,院子里的老槐树突然哗哗作响,像是有风吹过,可门窗都关得好好的。李茂根划着火柴,黄纸

地燃起蓝色的火苗,照亮他煞白的脸。
粉末在火焰中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像无数只小手在跳舞。李茂根死死盯着火苗,不敢眨眼。按照张瞎子的吩咐,他嘴里念念有词:尘归尘,土归土,莫留人间……
突然,火苗

地灭了,一股寒气从楼梯上扑下来,吹得他头发倒竖。黑暗中,楼梯口传来沉重的喘息声,粗重得像破风箱。
根哥,你在烧啥
秀兰的声音响起来,比上次清晰多了,就在头顶上方。
李茂根的脖子硬得像石头,眼珠拼命往上翻,看见栏杆上搭着只手
——
青灰色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
别回头!
他咬着舌尖,血腥味让他保持清醒。地上的纸灰突然打着旋儿飞起来,粘在他的脸上,像无数细小的虫子在爬。
喘息声越来越近,他甚至能听见布料摩擦的
沙沙
声。有什么冰冷的东西搭上他的肩膀,滑溜溜的,像是人的胳膊。
挂钟

地敲了十二下,子时到了。那只手突然消失,楼梯上传来

的一声,像是有人摔倒了。李茂根猛地回头,楼梯上空空如也,只有第三级台阶上,多了一滩暗红色的水渍,像刚泼上去的血。
纸灰在他脚边堆成个小小的坟包,风一吹,散了。
第五章
消失的针线笸箩
第二天一早,李茂根去西厢房找秀兰留下的针线,想补补被老鼠咬坏的麻袋。可翻遍了炕柜、木箱,那个红漆描花的笸箩硬是没了踪影。
奇了怪了。
他挠着后脑勺,记得头七那天还看见在窗台上放着。笸箩里有秀兰没纳完的鞋底,还有半盒洋钉,都是常用的东西。
正琢磨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是村支书带着两个穿制服的人。为首的高个子掏出个本子,板着脸问:李茂根同志,你爱人王秀兰同志生前是信教的
李茂根心里咯噔一下,点点头。秀兰信主的事在村里不算秘密,逢年过节总有人来劝她别搞封建迷信,可她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根据上级指示,要破除迷信。
高个子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她家的那些经书、十字架,都得上交。
李茂根急了:那是秀兰的念想……
这是规定。
村支书在一旁打圆场,你配合点,别让我们难做。
几个人在屋里翻箱倒柜,把秀兰藏在炕洞的《圣经》、挂在墙上的十字架都搜了出来。当高个子要拿走供桌上的照片时,李茂根一把抢过来:这个不能动!
拉扯间,相框摔在地上,玻璃裂成蛛网。李茂根蹲下去捡,手指被碎片划破,血珠滴在照片上,恰好落在秀兰的嘴角。
邪门得很。
一个矮个子警察嘟囔着,踢了踢墙角的柴火堆,这种信教的,死了都不安生。
他们走后,李茂根把碎玻璃扫到簸箕里,突然发现灶台底下露出个红布角。他伸手一摸,竟然掏出了那个消失的针线笸箩!
笸箩里的东西都变了样:鞋底上绣着奇怪的符号,洋钉变成了生锈的铁屑,最底下压着张黄纸,上面用朱砂画着歪歪扭扭的符咒,墨迹还没干。
李茂根的手一抖,笸箩掉在地上。那些符号在阳光下泛着红光,像是活过来似的,顺着砖缝往地下钻。
第六章
潮湿的脚印
接连几天没出事,李茂根渐渐松了口气。他把张瞎子给的另一包符纸贴在门窗上,红通通的一片,倒添了几分生气。
这天他去地里薅草,太阳毒辣辣地晒着,玉米叶割得胳膊生疼。中午回家时,刚推开院门,就看见屋檐下的石阶上,印着几排湿漉漉的脚印。
脚印很小,像是女人的,从楼梯口一直延伸到院门口,像是刚有人从屋里走出去。可今天明明没下雨,地上干得都裂了缝。
李茂根的心沉下去,顺着脚印往屋里走。堂屋的八仙桌上,摆着两只粗瓷碗,碗沿还沾着米汤
——
那是他和秀兰早上吃饭时用的,他明明刷过了。
秀兰
他喊了一声,声音在屋里回荡。
里屋传来
哗啦
一声,像是木梳掉在地上。李茂根抄起门后的锄头,一步步挪过去。秀兰的梳妆台上,铜镜正对着门口,镜面蒙着层水汽,擦都擦不掉。
铜镜里映出个模糊的影子,穿着灰蓝色的布衫,背对着他梳头。乌黑的头发垂下来,拖在地上,沾着泥土和草屑。
别装神弄鬼的!
李茂根举起锄头,手却在发抖。
那影子慢慢转过身,铜镜里的脸一片模糊,只有嘴角咧开个诡异的笑。李茂根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锄头
哐当
掉在地上。
等他清醒过来时,梳妆台上的木梳好好地躺着,铜镜干干净净的,连一丝水汽都没有。可地上的脚印还在,从里屋一直延伸到楼梯口,在第三级台阶上踩出个深深的凹痕。
他蹲下去摸那脚印,湿漉漉的,带着股河泥的腥气。后院的井台边,那只秀兰生前用的木桶,正倒扣在石板上,桶底还滴着水。
第七章
夜半敲门声
入秋后的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淅淅沥沥的,把老屋的土墙泡得发涨。李茂根躺在炕上听雨声,屋檐水滴在石阶上的
嗒嗒
声,总让他想起秀兰的脚步声。
半夜时分,雨突然停了。院里的老槐树被风吹得哗哗响,像是有人在树底下哭。李茂根刚要合眼,就听见院门口传来
咚咚
的敲门声。
谁啊
他披上衣服,摸到炕边的马灯。
门外没人应声,敲门声却没停,不急不缓的,像是用指关节敲的。李茂根想起张瞎子说的,夜里有人敲门千万别开,尤其是雨声刚停的时候。
有事明天再说!
他朝着门外喊,声音有些发虚。
敲门声突然变了,变成指甲刮擦木门的
沙沙
声,听得人头皮发麻。李茂根握紧马灯,灯芯
噼啪
爆了个火星。
根哥,开门啊,我忘了带钥匙。
秀兰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哭腔,外面好黑,我怕……
李茂根的心揪了一下,秀兰生前最怕黑,每次晚归都要他去村口接。可他明明记得,秀兰的钥匙串还挂在堂屋的门后,铜锁在灯光下亮晶晶的。
你不是秀兰!
他咬着牙喊道,秀兰已经走了!
门外的哭声突然变了调,尖利得像猫被踩了尾巴。刮擦声越来越响,门板上的漆皮簌簌往下掉。李茂根看见门板上慢慢渗出暗红色的水迹,顺着木纹往下流,像是血。
他死死顶住门,后背抵着门框,冷汗把衣服都湿透了。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声音突然停了,院子里静得可怕,连风声都没了。
李茂根瘫坐在地上,马灯里的油晃出火苗。天亮后他才敢开门,院门口的泥地上,印着两行深深的脚印,一直延伸到村外的河边,在水边消失了。
第八章
井中异物
李茂根把锅里的水泼到院子里,蒸腾的热气裹着焦臭味扑在脸上。他盯着湿漉漉的地面,看见水渍里浮着些灰黑色的纤维,像是被烧过的头发丝。
后院的井绳还在轱辘上晃悠,井水泛着绿油油的光。他抄起扁担往井台走,每一步都踩得石板
咚咚
响,像是在给自己壮胆。
井沿的青苔滑溜溜的,沾着几片枯黄的槐树叶。李茂根趴在井边往下看,水面倒映着他惊魂未定的脸。他捡起块石头扔下去,咚
的闷响过了好一会儿才传上来,井水泛起一圈圈涟漪。
就在涟漪即将平复时,水面突然冒出个气泡。紧接着,一缕乌黑的头发顺着井壁浮上来,像水草似的在水里轻轻摆动。
李茂根吓得后退两步,扁担
哐当
掉在地上。他看得清清楚楚,那头发越冒越多,很快就在水面铺成一团,中间还缠着个银镯子
——
那是他给秀兰打的定情物,下葬时明明戴在她手上。
秀兰……
他声音发颤,突然想起出殡那天,棺材下葬时似乎听见
哗啦
一声水响,当时被哭丧的人群吵得没在意。
头发突然往下沉,水面掀起个小小的漩涡。李茂根看见漩涡中央,有只青白的手正往上伸,指甲缝里嵌着暗红色的泥。
他转身就跑,连扁担都忘了捡。跑到堂屋时,听见井台方向传来
咕噜咕噜
的冒泡声,像是有人在水里换气。
这天夜里,李茂根不敢熄灯。他坐在炕头盯着油灯,听见后院传来
啪嗒、啪嗒
的脚步声,从井台一直延伸到楼梯口。
楼梯上的第三级台阶又响了,这次格外清晰。紧接着,他听见有人拧毛巾的声音,湿漉漉的,带着股河泥的腥气。
第九章
棺材异动
村里的王屠户带着两个后生上门时,李茂根正用砖把井口封死。青灰色的砖块堆到半人高,他还在上面压了块磨盘,可总觉得能听见底下传来抓挠声。
茂根,你这是干啥
王屠户把杀猪刀往墙根一靠,刀刃上的猪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东岗子那边出事了。
李茂根的心猛地一沉。
昨天夜里,秀兰的坟让人刨了。
王屠户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棺材盖敞着,里面……
里面是空的。
李茂根只觉得天旋地转,扶着磨盘才没摔倒。他想起井里的头发和银镯子,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我早上去给你送信,路过乱葬岗时看见的。
一个后生接过话茬,脸还发白,坟头的新土被刨得乱七八糟,棺材板上全是抓痕,像是……
像是从里面往外抠的。
李茂根的手指抠进砖缝里,指甲缝渗出血来。他突然想起张瞎子说过的话
——
老屋民国时吊死的姨太太,就是被草草埋在东岗子,后来有人看见她在井边梳头。
走,去看看。
他抄起墙角的铁锹,声音硬得像铁块。
东岗子的坟地在半山腰,离村子有二里地。秀兰的新坟果然被刨开了,松木棺材盖斜斜地搭在坟坑边,棺木上布满了深褐色的抓痕,最深处能塞进个手指头。
李茂根跳进坟坑,棺材里铺着的褥子湿漉漉的,像是泡过水。他摸了摸棺底,竟然能摸到几道凹槽,像是有人用指甲划出来的。
这是啥
王屠户指着棺角,那里沾着几片水草。
李茂根的目光落在棺木缝隙上,那里卡着一缕乌黑的头发,和井里看见的一模一样。他突然明白,那天听见的棺材落水声不是错觉。
就在这时,山脚下传来一阵狗吠。李茂根抬头看见,乱葬岗深处的槐树林里,有个灰蓝色的影子正往山下飘,裙角沾着湿漉漉的泥土。
第十章
神父到访
穿黑长袍的神父出现在村口时,引来了半个村子的人围观。他的黑色领口浆得笔挺,手里拎着个皮箱子,十字架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我是秀兰姊妹的告解神父。
他的普通话带着生硬的口音,目光扫过围观的村民,她生前托我来取一样东西。
李茂根把神父领进老屋,堂屋的八仙桌上还摆着秀兰的照片,玻璃裂缝里嵌着点暗红的血渍。神父看见墙上残留的十字架印记,从皮箱里拿出本烫金的《圣经》。
秀兰姊妹曾说,她在这屋里藏了件重要的东西。
神父翻开圣经,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纸,她说如果她遭遇不测,请我务必取走。
李茂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看着神父在屋里转悠,手指轻轻敲着墙壁,像是在寻找什么。当敲到楼梯旁的土墙时,声音突然变得空洞。
就是这里。
神父从皮箱里拿出把小锤子,小心翼翼地敲掉几块土坯。墙洞里露出个铁皮盒子,上面挂着把黄铜小锁。
就在神父要打开盒子时,楼梯上传来
吱呀
一声。第三级台阶上,不知何时多了滩水渍,正慢慢往墙根蔓延。
主啊。
神父在胸前划了个十字,铁皮盒突然

地弹开,里面掉出几张发黄的纸。
李茂根捡起来一看,浑身的血都凉了。那是秀兰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井里的东西在学我的样子走路,它总踩第三级台阶……
第十一章
水鬼真相
夜里的雨又下了起来,这次带着股铁锈味。李茂根把秀兰的日记揣在怀里,坐在油灯下一页页翻看,字迹从娟秀变得潦草,最后几页的墨水都晕开了,像是被水泡过。
民国二十三年,王大户的姨太投井死了,穿着灰蓝色的旗袍……
它总在夜里梳头,井台边的水渍里能看见旗袍扣子……
它开始学我走路,踩楼梯时总要等第三级响了才抬脚……
李茂根突然想起,秀兰生前总穿灰蓝色的布衫,说是衬肤色。他还笑她老气,现在才明白,那根本不是秀兰自己的选择。
楼梯上传来脚步声,这次格外沉重,像是有人穿着湿透的衣服。他握紧怀里的日记,看见门纸上慢慢洇开个黑影,手里似乎还拎着什么东西。
根哥,帮我拧拧毛巾。
秀兰的声音响起来,带着湿漉漉的水汽。
李茂根抄起油灯往楼梯口走,火苗在穿堂风里剧烈摇晃。第三级台阶上的水渍泛着油光,他看见楼梯转角处搭着件灰蓝色的布衫,下摆还在滴着水。
布衫旁边,放着个铁皮盒子
——
正是神父白天从墙洞里取出来的那个。盒子敞开着,里面的纸都变成了纸浆,只有块玉佩还完好无损,上面刻着个

字。
是你……
李茂根恍然大悟。民国时投井的姨太叫苏婉,村里的老人们说过,她死的时候穿着灰蓝色的旗袍,手里攥着块刻字的玉佩。
布衫突然掉在地上,水渍里浮出件暗红色的旗袍角。楼梯上的脚步声越来越快,像是有人在拼命往下跑,每一步都踩得第三级台阶
吱呀
作响。
第十二章
雨夜捉鬼
张瞎子带着桃木剑上门时,雨下得正急。他那双蒙眼的黑布被雨水打湿,紧紧贴在脸上,倒像是两道黑色的伤疤。
那东西借了秀兰的样子,就等着占她的肉身。
张瞎子把桃木剑往桌上一拍,剑身上的朱砂符咒被油灯照得通红,今晚是月圆,它肯定要从井里爬出来。
李茂根在墙角堆了半捆艾草,神父留下的《圣经》被他压在磨盘底下。他想起日记里写的,苏婉的忌日就在今天,当年她就是趁着月圆夜投的井。
后半夜的月亮突然从云里钻出来,惨白的光透过窗棂照在地上,画出些歪歪扭扭的影子,像是有人在跳舞。
井台方向传来
咔嚓
一声,封井的砖块塌了块。紧接着,是磨盘被推开的声音,沉重而缓慢,带着股潮湿的铁锈味。
来了。
张瞎子握紧桃木剑,剑身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楼梯口的第三级台阶
吱呀
作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李茂根看见水渍从楼梯上蔓延下来,在青砖地上画出弯弯曲曲的线,像是条蛇。
根哥,我好冷……
秀兰的声音在楼梯口响起,带着哭腔,帮我把镯子戴上。
李茂根看见个灰蓝色的影子站在楼梯上,手里举着那只银镯子,月光照在她脸上,脸皮皱得像泡发的纸。
那不是秀兰!
张瞎子大喊着冲过去,桃木剑直刺影子的心口。
影子突然往旁边一闪,露出身后的楼梯
——
第三级台阶上,赫然嵌着半只青白的脚,脚趾甲缝里还沾着棺材板的木屑。
第十三章
井中秘闻
桃木剑刺在楼梯扶手上,咔嚓
一声断成两截。张瞎子被一股寒气掀翻在地,他蒙眼的黑布掉了下来,露出双空洞的眼窝,里面渗着暗红色的血。
民国二十三年……
张瞎子突然怪笑起来,声音尖得像女人,我看见她了……
穿着红绣鞋……
灰蓝色的影子慢慢走下楼梯,每一步都在地上留下个湿漉漉的脚印。李茂根看见她的袖口露出截青灰色的胳膊,上面有圈深深的勒痕,像是被绳索捆过。
她不是投井死的。
李茂根突然想起秀兰日记里的话,是被王大户勒死扔进井里的,就因为她怀了别人的孩子……
影子突然停住脚步,井水的腥气扑面而来。李茂根看见她慢慢转过身,脸上的皮肤开始脱落,露出底下暗红的肌肉,眼眶里淌着浑浊的水。
它在找孩子……
张瞎子躺在地上抽搐,当年她把孩子埋在楼梯下……
李茂根的目光落在楼梯根部,那里的青砖颜色比别处深。他抄起斧头冲过去,一斧劈开砖缝,一股腥甜的气味涌出来。
砖块下面不是泥土,而是些腐烂的布料,里面裹着具小小的骸骨,还不到巴掌大。骸骨的脖子上,挂着块和苏婉一模一样的玉佩,只是刻着个

字。
影子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声音震得窗纸哗哗作响。她身上的灰蓝色布衫突然变成暗红色的旗袍,裙摆沾满了暗红色的血。
第十四章
亡魂安息
骸骨被小心地放进桃木盒子里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雨停了,东边的山头上泛起鱼肚白,老槐树的叶子上挂着晶莹的水珠。
李茂根把盒子抱到东岗子,在秀兰的坟旁挖了个小坑。当他把盒子放进去时,听见里面传来声微弱的婴儿啼哭,细得像蚊子叫。
张瞎子被村里人抬走了,他逢人就说看见穿红绣鞋的女人,眼睛直勾勾的,像是丢了魂。
李茂根回到老屋时,看见楼梯上的水渍都干了,第三级台阶再也没响过。他掀开井台上的砖块,井水变得清澈见底,能看见井底铺着的青石板。
堂屋的八仙桌上,秀兰的照片还摆在那里。玻璃裂缝里的血渍不知何时消失了,照片里的秀兰笑得格外温和,蓝布头巾上的野菊花像是还带着露水。
这天夜里,李茂根做了个梦。梦见秀兰穿着新做的红棉袄,在灶房里蒸馒头,蒸汽白茫茫的,裹着股麦香。
根哥,记得锁好门。
秀兰转过身对他笑,别让风吹进灰尘。
他醒来时,发现堂屋的门果然关着,门闩插得好好的。窗台上的针线笸箩里,秀兰没纳完的鞋底静静躺着,上面绣着对鸳鸯,针脚细密而温暖。
第十五章
老屋余晖
半年后的清明,李茂根去给秀兰和那个无名婴儿上坟。东岗子的野花开得正艳,粉的、黄的,在风里轻轻摇晃。
他在两座坟前各放了束菊花,看见秀兰的坟头长出棵小小的槐树,枝桠上挂着只银镯子
——
正是从井里浮上来的那只。
回村的路上,遇见王屠户赶着羊群往山坡走。茂根,你家老屋租出去了
王屠户指着村口,我看见有城里人在收拾。
李茂根愣了愣,他已经搬到村西头的新房住了,老屋一直空着。
他快步往老屋走,远远看见烟囱里冒出青烟。推开院门时,听见灶房传来
滋啦
的炒菜声,混着女人哼唱的调子
——
是秀兰总唱的《奇异恩典》。
堂屋的八仙桌旁,坐着对年轻夫妻,正给孩子喂饭。女人穿着灰蓝色的布衫,梳着齐耳的短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极了年轻时的秀兰。
您是
年轻男人站起身,手里还拿着个银镯子在逗孩子,那镯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李茂根看着楼梯口,第三级台阶安安静静的,没有任何声响。墙角的老座钟

地响了一声,惊飞了院墙上的麻雀。
他突然想起秀兰生前总说,信主的人死后会回到最眷恋的地方,化作光,化作风,化作屋檐下那缕温暖的炊烟。
老屋的烟囱还在冒着烟,青灰色的烟柱在蓝天下慢慢散开,像是谁在轻轻挥手告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