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厂长为防有人在录取名单上让手脚,将两次考试结果核对无误后,当晚就在厂门口张贴了录取通知。
林家人昨夜几乎一夜未眠,天才亮就悄悄地起来了。
五人结伴去了厂门口就发现录取通知前围了好多人,五人挤到前面去搜寻自已的名字。
林家五人竟中了三,不多不少,三房都有中了一人。
林大伯家中了长子林振和,他身形魁梧自打成年后就跟着村里的狩猎队年年上山,被保卫科录取。
林二伯家中了二子林高义,他打小就喜欢吃,虽然不高但是长得结实,他听从了林见椿的建议报了后勤的食堂,被录取。
林四叔家中了闺女林姜花,她与林见椿姐妹俩不一样,打小就话少只会闷头干活,林四叔没少发愁生了个小哑巴,没想到她被录取了。
林大伯家的二闺女和林四叔家的长子没有被录取,但是二人虽难过,但是也为自家兄弟姐妹高兴。
“我们当时没发挥好,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们再试试。”
林家人又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竟遇到了唐家人。
唐家也录取了三人。唐丹丹毫无疑问落选了,她的三哥说因为太紧张没写完卷子。
大舅母家的二子唐光吉和和三子唐光祥都被录取,他们已经准备去下乡的地方把户口转过来,为防夜长梦多,今天就走。
二舅母家只录取了二子唐安顺,也准备回去转户口。
林见椿得知这个结果的时侯,摇了摇头。
陆母以为林见椿不记意,还安慰道:“十个里能录取六个已经够多了,这说不定还是看在你的面子上的结果。”
林见椿却摇头道:“连厂长虽然严防死守生怕别人将不让事的塞进来,但是谁家没几个亲戚,特别是那些知青,能早早地得到消息赶回来的多半都是领导们的亲戚。所以,通过率最高的还是知青。”
她是没想到唐家也只录取了三人,竟然与林家差不多。要知道林家这五人都只有初中文化。
陆母闻言算是明白过来了:“哼,丹丹兄妹俩指不定都生了旁的什么心思,不必管他们。”
陆母没说,她的两个嫂子虽然是两姐妹,但是二嫂习惯躲在大嫂身后,习惯凡事由大嫂张罗。她以前回娘家换票也是大嫂帮着张罗,二嫂就在一旁宽慰她……
这种隔了一代的事情,陆母也不愿意给林见椿多说。
她向来想得通透,她这一代的亲戚不会强塞给下一代,她能还的人情活着前就还了,不会让下一代代偿。
要是孩子们玩得好的,她也乐见其成。
厂里就给三天安置,林家人也要赶回村去报喜。
他们回到村子时,正好赶上了村人去上工。“哟,林家的小子们,你们这么早就从城里回来了啊,阿椿的房子修缮好了?”
林母回家喊人去参加招工考试,用的就是帮林见椿修缮房子。
因为陆家人都有工作,没时间修缮房子就请堂兄弟们去帮忙。至于回头要是考中了就说运气好,刚好遇到了新厂招工。
只要能考中,谁管那些闲言碎语呢。
林家人笑笑,“还没呢。”
等回到了自家,再也压不住喜气。
林大伯重重地拍了拍长子林振和的肩膀,“好!是我的好儿子!我们家也出了工人了,我儿子也吃上了商品粮了!”
林家一大家子可不止五个孩子,却只选了五人去参加招工考试,是不想让亲家以为林家人吃相太难看,所以他们这次选出的是高学历初中毕业的五人。
林振和饶是再稳重也忍不住露了笑脸,“我听小椿儿的意思,厂里要是建设得好,以后还会再扩招的。”
林大伯母欢喜道:“那下次让你弟弟他们也去试一试,说不定以后咱们也能跟老三家一样三个孩子都是工人,那我可就翘着二郎腿等着享福呢。”
林振和忍不住打击他妈的乐观:“我听说这次录取的都是初中学历以上的,我们三个也勉强擦这边合格了,要不是小椿儿和陆家人……”
林振和讲了考前突击培训,竟然被堂妹夫押到面试题。他回答完那一题后,他看到面试官点了点头,才猜测自已大概稳了。
林大伯:“看看人家老三家的,虽然娘家是山上的,但是人家就是有眼界,咬牙也要供孩子读书上了高中。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以前笑人傻,现在瞧瞧傻人有傻福,人家在城里住了那么些天都养胖了。”
林大伯母也羡慕,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儿子是来不及了,我一定咬牙供孙子们读到高中!”
“孙女就不供了?”
林大伯母很想说孙女就是泼出去的水,但是像林见椿这般的孙女就是十个她也不嫌多啊,“供,都供!”
当天,林家人就去找大队长给三人转户口。
这下子林家人又有三人有工作的事情是瞒不住了。
虽然林家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但是村人压根不信。
“肯定是走了阿椿的路子,不过阿椿有那么大的权利吗?她不就是在医院的后勤部上班的嘛,就是嫁得还行,嫁了个开大车的,但听说也就是普通家庭啊。”
“那也比咱们窝在乡下,不知道招工信息好。不过林家人也真是小心眼,有招工信息都藏着掖着,生怕咱们跟他们抢。”
在村人背后蛐蛐林家人时,大队长已经热情地帮忙办好了转户口的事情,并委婉地表示以后有招工信息也透露一点给他,他就盼着大孙子能让个工人。
转日,各家派了代表带着三人进城,还请林母也一道儿去。
林家人给林见椿和陆家带来了许多东西,光是鸡蛋就有六篮子。
陆家吃不完,给几个老姐妹换了一些,又腌了咸鸡蛋。还有一些蔬菜和鱼,全给晒干了,就连下蛋的母鸡都给抓了两只,要不是规定每家只能养两只,林家人肯定将母鸡都给抓了过来。
林家人不整虚的,感激陆家就将家里最好的东西全送了来。
“亲家,你对城里熟,能不能帮我们打听打听谁家愿意租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