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的六月,已经有了盛夏的灼人气息。
林芝站在租住公寓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都市夜景。玻璃上倒映出她清瘦的身影,一身剪裁合体的米白色职业套装,衬得她本就白皙的皮肤愈发通透,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遮住了眼底几分复杂的情绪,只留下镜片后那双清亮眸子的冷静。
桌上还放着刚打印出来的离职申请,右下角已经签好了她的名字,字迹清秀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旁边是沪市一家顶尖外企的录用通知,薪资待遇足以让同届毕业生艳羡不已,那是她凭借着计算机系常年的表达方式,让她很不适应。还有常识判断,涉及到历史、地理、法律、时政等方方面面,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如牛毛。
但林芝从来不是一个怕困难的人。在沪市四年的学霸生涯,早就磨砺出了她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力。
她把行测的各个模块拆开,逐个攻克。数量关系是她的强项,她就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言语理解和常识判断上。她买了厚厚的时政热点汇编,每天早上花一个小时背诵记忆。她还关注了各种公考公众号,每天睡前都会刷一刷上面的时政新闻和申论范文。
为了提高申论水平,她找来历年的真题,一遍遍练习,然后对照参考答案,仔细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她还模仿范文的行文风格,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申论作文,请在机关单位工作的表哥帮忙修改。
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书的声音。林芝总是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她看书的时候很专注,眉头微蹙,眼神认真,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
偶尔累了,她会抬起头,望向窗外。图书馆外是一个小公园,有老人在打太极,有孩子在追逐嬉戏,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这便是她想要守护的安稳,也是她努力的动力。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中悄然流逝,转眼就到了深秋。
天气渐渐转凉,图书馆里的人也越来越多,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国考做最后的冲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林芝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强度的学习让她有些疲惫,偶尔也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题目,她会突然感到一阵烦躁,甚至会想,自己放弃沪市的工作,回来走这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有一次,她做一套行测模拟题,正确率低得让她心灰意冷。她把笔一扔,趴在桌子上,看着窗外飘落的枯叶,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表哥发来的微信:“小芝,复习得怎么样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我相信你的能力。”
表哥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当初她决定回来考公,。表哥看了她写的申论,也说进步很大。
图书馆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和焦虑,但眼神里却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大家都是追梦人,在这条拥挤的道路上,努力地向前奔跑。
林芝也一样。她每天依旧早早地来到图书馆,依旧学到闭馆才离开。只是,她的心态更加平和了。她不再去想结果,只专注于眼前的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
冬至那天,天气很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林芝缩在图书馆的角落里,裹紧了身上的外套,手里捧着一本行测题库,看得入神。
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芝芝,今天冬至,记得吃饺子啊。晚上早点回来,妈给你包了你最爱吃的鲅鱼馅饺子。”
“知道了妈,谢谢。”林芝的心里暖暖的。
挂了电话,她抬起头,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和雨丝中模糊的城市轮廓。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她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也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胸有成竹的笃定。
她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国考的日子终于来了。
那天早上,林芝起得很早。母亲给她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放了两个鸡蛋。“吃了鸡蛋,考试考个满分。”母亲笑着说。
“妈,哪有满分的。”林芝笑着说,但还是把鸡蛋和饺子都吃了个精光。
父亲坚持要送她去考场。“不用了爸,我自己去就行。”
“没事,反正我也没事,送你过去,我也放心。”
考场设在市一中,离家里不算远。路上,父亲没多说什么,只是偶尔叮嘱她几句“别紧张”“仔细审题”“写完了多检查几遍”。
到了考场外,已经聚集了很多考生和家长。大家脸上都带着紧张的神色,有的还在抓紧最后时间翻看复习资料。
“爸,我进去了。”林芝推开车门,回头对父亲说。
“去吧,加油。”父亲看着她,眼神里满是鼓励。
林芝深吸一口气,转身汇入了考生的人流中。
走进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教室里很安静,只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监考老师在讲台上宣读着考试规则,语气严肃。
林芝闭上眼睛,调整了一下呼吸,再睁开时,眼神已经恢复了平静。她检查了一下文具,然后静静地等待着考试开始。
上午是行测,下午是申论。
当考试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林芝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题目中。那些熟悉的题型,那些她反复练习过的知识点,此刻都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她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答题,遇到难题也不慌张,先跳过,等把会做的都做完了再回头攻克。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交卷铃声响起时,林芝刚好放下笔。她检查了一遍答题卡,确认无误后,才起身离开考场。
走出考场,阳光正好。父亲就在校门口等着,看到她出来,急忙迎上去:“怎么样?”
“还行,正常发挥。”林芝笑了笑。
下午的申论考试,林芝也发挥得很稳定。看到作文题目的那一刻,她心里就有了谱。题目是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她结合自己对海城的了解,以及复习时积累的时政知识,写得得心应手。
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林芝感觉浑身都松了下来,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结束了。”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不管结果如何,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接下来的日子,林芝没有立刻找工作,而是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她每天帮母亲做做家务,陪父亲去海边散散步,偶尔和表哥出去聚聚,日子过得轻松而惬意。这样的生活,不就是自己当初回来的初衷吗?
等待成绩的日子是漫长而煎熬的。虽然嘴上说着“尽力就好”,但林芝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期待。她会时不时地登录公考网站,查看有没有成绩公布的消息。
一个月后,成绩终于出来了。
那天早上,林芝的心跳得格外快。她深吸了好几口气,才颤抖着手打开电脑,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
页面加载的那几秒钟,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当成绩页面跳出来的那一刻,林芝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行测78分,申论75分,总分153分。
这个分数,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她赶紧去查了一下历年的分数线,以及今年的岗位排名。
她是第一名!
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她,林芝忍不住捂住嘴,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激动的、喜悦的泪。多少个日夜的苦读,多少汗水的付出,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爸!妈!我考上了!我是第一名!”林芝冲出房间,对着正在客厅看电视的父母大喊道,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一把抱住她,喜极而泣:“太好了!太好了!我的芝芝真棒!”
父亲也站起身,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眼眶微微发红,他用力拍了拍林芝的肩膀,一遍遍地说:“好,好,好……”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接下来的面试,体检和政审都很顺利。林芝的身体很健康,档案也清清白白。
政审通过的那天,表哥特意给她打了电话,语气里满是恭喜:“恭喜你啊,林科员。以后就是同事了,可得多罩着你哥我。”
“哥,你就别取笑我了。”林芝笑着说,心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三个月后,林芝收到了正式的录用通知,被分配到了海城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成为了一名基层科员。
上班的第一天,林芝特意穿上了一身得体的衣服。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长裤,头发梳成了一个干净利落的马尾。她站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前,看着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这栋大楼不算新,甚至有些陈旧,但却透着一股威严。门口有保安站岗,进出的人都穿着正装,步履匆匆,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
林芝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大楼。
信息科在三楼。她按照录用通知上的地址,找到了信息科的办公室。
办公室是一个大开间,里面摆放着几张办公桌,大多都有人了。看到林芝进来,有人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好奇,但并没有人主动打招呼。
林芝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找谁。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她一番,问道:“你是林芝?”
“是的,您好。我是新来的科员林芝。”林芝连忙点头,礼貌地回答。
“我是信息科的科长,我姓马,叫我马科长就行。”马科长的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来,我带你认识一下同事。”
马科长把林芝带到各个办公桌前,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是老王,咱们科的老同志了。”“这是小李,负责档案管理的。”“这是小张,跟你一样,也是年轻人。”
同事们都只是象征性地笑了笑,点了点头,并没有过多的热情。林芝能感觉到,他们看她的眼神里,有好奇,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这也难怪,在体制内,一个新人的到来,总会引起一些波澜。尤其是像她这样,没有任何背景,凭空考进来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排挤和冷落。
马科长把林芝带到一个靠窗的空办公桌前:“你就先在这儿办公吧。桌上的电脑是新配的,有什么不懂的,就问问老王他们。”
“好的,谢谢马科长。”
“行了,你先熟悉一下环境,我还有事。”马科长说完,就转身进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林芝放下包,坐在椅子上,环顾了一下四周。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和偶尔的低语。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理会她这个新人。
她打开电脑,屏幕亮起,显示着市政府的内部系统界面。上面有各种通知、文件和工作安排,看得她眼花缭乱。
她知道,自己的公务员生涯,才刚刚开始。而这条路,恐怕并不会像她想象中那么平坦。
但她并不害怕。她已经跨越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来到了这里。未来的路,无论有多少挑战,她都会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办公桌上,温暖而明亮。林芝看着窗外远处那片熟悉的海,眼神清澈而坚定。
她的新生活,从此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