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二天天没亮,林大山就送女儿上路了。父女俩默默走了半个时辰,直到看见镇口的石碑,林大山才停下脚步:爹就送到这儿。记住,遇到危险就往家跑,爹去接你。
林小草重重点头,接过包袱转身走向镇子。走出十几步回头,父亲还站在原地,高大的身影在晨雾中显得模糊而孤独。
回春堂的后堂比想象中简陋——一张窄床,一个小柜,墙角堆着待切的药材。郑掌柜丢给她一套靛蓝短打:换上,从今天起你是药童,什么都得干。
第一天的工作从捣药开始。林小草握着铜杵,在铁臼里反复研磨各种干药,直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然后是切药,郑掌柜要求每片都得薄如蝉翼,厚了重切,断了挨骂。
切药如诊脉,心要静,手要稳。老头背着手监督,声音冷硬,你这手抖得像筛糠,将来怎么把脉
中午只有半个时辰休息,林小草啃着自带的干粮,偷偷翻看《本草纲目》。下午更累——搬药袋、擦药柜、碾药粉...直到掌灯时分,才有机会旁观郑掌柜看诊。
记住,望闻问切,缺一不可。郑掌柜一边给一个咳嗽的老妇把脉,一边解释,她面色晄白,咳声空洞,是肺气虚...
林小草如饥似渴地记下每一个细节。当郑掌柜开出药方时,她惊讶地发现与祖母治同样病症的方子大同小异,只是多了一味旋覆花。
为何加旋覆花她壮着胆子问。
郑掌柜瞥她一眼,竟没斥责她多嘴:此人年高体弱,虚不受补。旋覆花轻清上行,能引药入肺而不伤正气。
就这样,白天干杂活,晚上偷学艺,一个月转眼过去。林小草的手掌磨出了茧子,但记住了上百种药材的性状和几十个常用方剂。郑掌柜虽然严厉,但确实倾囊相授,从不藏私。
试用期满那天,郑掌柜把她叫到内室:留下可以,但得守三条规矩:一不偷师,二不私配药,三不擅自诊病。违者逐出师门,永不录用。
林小草立刻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弟子谨记。
从那天起,她开始接触更核心的工作——抓药、煎药、甚至协助郑掌柜记录病案。为了不暴露身份,她尽量少喝水减少如厕次数,说话时刻意压低嗓音,连走路都学着男子的步伐。
随着时间推移,林小草的医术进步神速。她天生嗅觉灵敏,能分辨极其相似的药材;记忆力也好,郑掌柜说过的方剂讲一遍就能记住。到中秋节时,已经能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病症了。
小草哥,我娘头痛,能抓点药吗一个面生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
林小草认得她是镇西卖豆腐家的女儿,家境贫寒。按理说学徒不能擅自抓药,但看着女孩期盼的眼神,她心软了。
有什么症状
就是头疼,睡不着,眼睛发胀...
林小草判断是肝阳上亢,便按祖母教的方子抓了天麻、钩藤等药,悄悄包好递过去:三碗水煎一碗,早晚各一次。别...别说是我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