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原上辈子的历史中,没了长江天险的方腊起义军,后期是相当被动,特别是当赵宋从北边回神后,各路大军轻松渡江南下,让方腊应对不及。
而那个时候,吕将又明确提出,要放弃杭州主城,主力转入山中和宋军周旋,利用地形优势保留实力。
结果这个建议方腊又没听,他舍不得经营多年的主城,最后兵败无可挽回。
至于吕将,有些史料上说他本来应该跟着方腊被韩世忠擒获,但后来似乎因为辛兴宗这个二傻子出来跟韩世忠抢功,吕将居然趁机跑了,还领导着方腊的残部又和官军周旋了一段时间才彻底战败,最后没有投降,自刎于战场。
这样一个有骨气的书生,确实是大益需要的!
“哥哥,你果然生而知之!我刚才可没说吕将是太学的,哥哥也还没有看名册资料,那只能说生而知之了。”
朱武看着任原笑:
“果然这天下的人才,只要报个名字,那就没有哥哥不知道!”
“你啊你,这都是跟时迁学的吧。”
任原把名册翻开,仔细看了看对吕将的记录,眉头也逐渐舒展。
“朱武,此人确实是个人才,找个机会,我也去会会他。”
“若他真的是真心诚意来,那这次的前十甚至前三中,肯定会有他的名字……”
“哥哥,这吕将还不是一个人来的。”
朱武继续和任原说道。
“哦?还有人?”
任原有些意外,吕将居然还能带人?带得谁啊?
“我看他们是四个人一起,除了他之外,还有高玉、桓逸和冯喜,他们四个人都报名了,不过另外三个小弟倒是还未交谈过。”
朱武实话实说。
“呃……”
任原想了想,方腊这是多失败,吕将没留住就算了,这三个也没留住?要知道这三位在水浒中可都是方腊重要的文臣班子成员:
高玉,官拜侍郎;桓逸,官拜佥书;冯喜,官拜引进使。虽然说他们并没有像吕将那样子在史书上也留下特别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三位在方腊集团中绝对是有实力的。
方十三不会是当初被自己彻底打破了心气,以至于现在连手下的人才都不放在心上了?那现在他手底下的文臣还有谁?吕师囊?娄敏中?祖士远?
“哥哥,你也想见见这三位吗?”
“算了,就先不见了。”
任原摆了摆手,讲道理,为了公平,他最好一个人都不见,但像吕将这种水平高的,他也不得不特事特办。
“行,我明白了。”
朱武明白了,看来这个吕将确实很厉害,以至于哥哥都准备担着被人说不公正的风险提前去见见。
但他的另外三个友人,似乎就没有那么出彩,不然哥哥不会是这个反应。
任原此时并没有去猜朱武在想什么,他继续翻着名册,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认识的人。
这一翻不得了,还真给他翻出了厉害的两个年轻人!
第一个,姓张名浚,字德元,汉州绵竹人;第二个,姓陈双名康伯,字长卿,信州弋阳人。
这两人今年都只有十八岁,都是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别人可能看不出什么名堂,但任原知道,这两个可是原本历史上赵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两个,而且最关键是,这两个都当过宰相。
当然了,现在这俩就是两个毛头小子,甚至任原都不知道他们过来考试,他们家里同不同意。
而且陈康伯还好说,张浚这人在后世的争议还是不少的,主要是评价两极分化特别严重。
称赞他的人,说他“身兼文武之全才”,“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并试图把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批评他的人则说他大言误国,忌贤害能,志大才疏,“无功可言而罪不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