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都是嫂子你教得好!要不是你给我讲了那个解题的法子,我哪敢站起来说话!
她仰着脸,眼睛亮晶晶的,里面全是毫不掩饰的崇拜。
正在院里晾衣服的张如玉也走了过来,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她拿毛巾擦了擦手,眼神温和地看着白瑜昕。
这事儿我得好好谢谢你。晓雨这孩子,以前一提起念书就头疼,我们怎么说她都不往心里去。你来了才多久,她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现在每天晚上抱着书本不撒手,我们看着都高兴。
妈,您说这话就见外了。
白瑜昕把手上的面粉在围裙上蹭了蹭,拉着姜晓雨的手。
晓雨是我小姑子,咱们是一家人,她的事就是我的事。她爱学习,肯上进,是好事。
一家人。
这三个字从白瑜昕嘴里说出来,自然又恳切,让张如玉眼圈一热。
她点着头,嘴里念叨着:是,是,一家人。
恰在此时,里屋的门帘被掀开,姜振南摸索着墙壁走了出来。
妈,嫂子,晓雨,你们都在呢
振南,怎么不多睡会儿张如玉连忙上前扶住他。
睡不着。姜振南的脸上带着点兴奋,我刚才听见外头大队长家的广播了,说明天村里要来一批下乡的知青,大队长说,要安排一个男知青住到咱们家来。
知青要住咱家张如玉先是一愣,随即拍了下手,这是好事啊!知青都是有文化的城里人,住到咱家,是看得起咱家!国家还给补贴粮食呢!
她转头就对姜晓雨说:晓雨,你快去把西边那间堂屋收拾出来,让你哥的东西搬到你屋里挤一挤,那屋给知青住。
西边那间屋子,是姜振南的。
白瑜昕看着这一幕,心里清楚,在这个年代,能有知青住进来,对普通农户来说,是荣耀,也是责任。
第二天午后,日头正毒,大队长果然领着一个年轻人走进了姜家小院。
那年轻人约莫二十岁上下,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衬衫和蓝色的确良裤子,脚上一双白球鞋,在这黄土朝天的村子里,显得格格不入。
他身形清瘦,皮肤白净,戴着副黑框眼镜,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可白瑜昕一眼就看穿了他那斯文外表下的情绪。
他的视线在院子里那几间土坯房上扫过,眉心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当脚下的泥土沾上他干净的白球鞋时,他走路的姿态都变得有些僵硬。
是嫌弃。
白瑜昕心里了然。
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大学生,突然被扔到这穷乡僻壤,有这种反应再正常不过。
张大嫂子,人我给你领来了!大队长是个嗓门洪亮的中年汉子,这位是裴文浩同志,省城来的大学生,以后就在你们家住了,你们可得照顾好!
哎哟,裴同志,快进屋快进屋!
张如玉热情得不得了,忙不迭地把人往屋里让。
阿姨好。裴文浩点了下头,嗓音清清冷冷的,透着一股疏离的客气。
因为家里来了知青,大队破例多给姜家分了五斤白面和半斤猪肉。
晚饭的时候,张如玉拿出了过年才舍得用的好东西,让姜晓雨掌勺,做了四菜一汤。
饭桌上,裴文浩起初还有些拘谨,只是默默地扒着白米饭。
可当他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那双镜片后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酱香浓郁,比他吃过的国营饭店的大锅菜,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他吃饭的动作快了些,一顿饭下来,话没多说一句,却实实在在地吃了两大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