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对于在刀尖上行走的抗战军来说,这半个月足以发生太多事。
而在杨村,这半个月,是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喧嚣和期待中度过的。
独立团的全军总动员,彻底点燃了整个独立团的激情。
一时间,杨村后山尘土飞扬,号子声震天。
李云龙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跟战士们一起抡大锤砸石头,全身上下挂满了汗珠。
他一边砸,一边扯着嗓子吼:都给老子加把劲!咱们早一天把这窝搭好,林小子就能早一天给咱们下金蛋!到时候一人一个‘独立二式’,见了鬼子炮楼,咱都不用冲,站个百八十米远,一扬手,就听个响,然后就可以去打扫战场了!
战士们被他描绘的场景刺激得嗷嗷叫,手里的镐头铁锹舞得虎虎生风。
挖土的,抬石的,伐木的,和泥的......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
赵刚则负责统筹规划,他戴着草帽,拿着图纸,在工地上来回奔走,指挥着哪里该挖地基,哪里要砌墙,忙得脚不沾地。
林峰也没有闲着,他虽然不像李云龙那样一股子傻力气,但一手铁锹也用得有模有样。
更重要的是,他凭借着脑子里远超这个时代的建筑知识,给新修械所的布局提了无数关键性的建议。
比如排烟通风口的设计,铸造车间和精密加工车间的分区,以及最重要的——安全防爆隔离墙的修建。
而苏玉,这个一开始被李云龙当成瓷娃娃保护起来的女专家,也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看法。
她干不了搬运重物的粗活,就主动承担起后勤和技术记录的工作。
她拿着个小本子,跟在林峰和赵刚身后,细心地记下每一个尺寸,核对每一处细节。
休息的时候,她会帮着炊事班烧水送水,还会用自己带来的急救包,给手上磨出水泡的战士们细心包扎。
她话不多,总是安安静静地做着事。
渐渐地,战士们看她的眼神,从最初的好奇,变成了由衷的敬佩。
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字,有什么想写的家信,都愿意来找她。
在这半个月里,独立团的战斗力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偶尔有不开眼的鬼子小股巡逻队,仗着装备优势,想来杨村附近占点便宜。
可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以前那个弹药匮乏的独立团了。
往往是鬼子的机枪刚架好,还没来得及吼叫,独立团的阵地上就飞过来几颗黑乎乎的铁疙瘩。
那正是已经能小批量生产的独立一式。
一阵阵并不算惊天动地,但足以致命的爆炸声过后,鬼子的巡逻队就丢下几具尸体,哭爹喊娘地逃走了。
战士们打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也越发期待那传说中威力翻了不知多少倍的独立二式了。
终于,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一座崭新的,由青砖、木料和夯土构筑而成的大型修械所,在杨村后山拔地而起。
它有着宽敞的厂房,明亮的玻璃窗,还有按照林峰要求设计的、科学合理的内部布局。
落成那天,全团上下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