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苏玉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听着。
她的目光很专注,似乎在努力将眼前所见的一切与她脑海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她看到桌上放着一些半成品的弹体,铸造得相当粗糙,表面坑坑洼洼,预制破片槽也深浅不一。
还有一些引信零件,铜片、弹簧,做工也谈不上精致。
我们的人手和设备都严重不足,林峰继续介绍道,很多工序,都只能靠老师傅们的经验和土办法来完成。比如弹体的铸造,废品率一直很高。引信的可靠性,也时好时坏。他说着,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掩饰。
苏玉微微颔首,心中却在快速地分析。
她能看得出林峰话语中的保留,也能感受到这修械所中弥漫的不仅仅是艰苦,似乎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种在战报中被描述得神乎其神的独立一式,绝不可能仅仅是土办法和运气的产物。
林峰同志,苏玉终于开口,语气平静,我对你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研制出威力如此巨大的手榴弹,非常敬佩。我想,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你们学习。
她的目光落在林峰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林峰心中一凛,知道这位女同志,怕是不好糊弄。
李云龙和赵刚、孔捷也跟了进来,看着这修械所的寒酸样,李云龙又开始了他的表演:苏同志,你瞧瞧,咱们独立团就是这么个家底!穷啊!要不是林峰这小子有几分邪才,咱们连个像样的手榴弹都造不出来!你可得好好帮帮我们,给我们指点指点迷津!
孔捷在一旁补充道:苏玉同志,你的任务很重。既要帮助他们改进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也要把‘独立一式’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形成标准化的流程,这对于整个根据地的军工生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苏玉点了点头:我会尽力。
孔捷在独立团待了大半天,又和李云龙、赵刚、林峰以及苏玉就修械所的扩建和技术合作等问题反复叮嘱交代了一番,这才准备动身返回旅部。
临走前,孔捷特意拉着李云龙的手,压低声音道:老李,苏玉同志可是咱们根据地不多见的宝贝疙瘩,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的高材生,肚子里有真东西。旅长把她派到你这儿,是对你独立团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你可得给我好生招待,全力配合她的工作。要是出了什么岔子,我第一个不饶你!
李云龙拍着胸脯,咧嘴一笑:放心吧老孔!苏玉同志就是咱们独立团的亲人!谁敢给她使绊子,老子拧断他的脖子!保证让她在这儿如鱼得水,把她的本事都使出来!
孔捷又转向林峰和苏玉:你们两个,一个是土专家,一个是洋专家,正好互补。要多交流,多学习,争取早日把‘独立一式’的产量和质量都提上去。剩下的支援物资,我已经跟旅部后勤打好招呼了,过几天就会有第二批送过来,主要是你们要的一些化工原料和更精细一点的工具。
多谢孔团长!林峰和苏玉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