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他需要知道,这棋局之上,最关键的一枚棋子——皇帝,如今到底是什么状况。
父皇......病得很重。
平乐公主的眼中,满是化不开的忧愁。
太医说,父皇是心力交瘁,积劳成疾,龙体......怕是撑不了太久了。
她拉着谢远的手,劝道:谢远,我知道你如今是众矢之的。听我一句劝,现在,谁都不要选。这浑水,太深了,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你先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好吗
谢远沉默地点了点头,离开了皇宫。
回到府中,一封来自南阳的家书,摆在了他的案头。
他拆开信,是父亲的笔迹。
信中,父母激动地描述着家乡因为他而产生的巨大变化。
......儿啊,你寄回来的那本《天工开物》的图纸,县令大人看后,如获至宝,立刻推广开来。咱家那几亩薄田,因着改良了曲辕犁,今年的收成,竟比往年翻了一番不止!乡亲们都说,是托了你的福啊!
......还有一事,你上次托人捎回的银钱,爹娘做主,给你柳家表叔送去了一些。他家今年遭了灾,日子过得艰难。你表叔收到后,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直说你没忘本,是个好孩子。你娘说,这比什么都让她心里舒坦。
儿啊,你在京城做大事,爹娘不懂。我们只知道,你做的事,能让乡亲们吃饱饭,能让亲戚们挺过难关。这就够了。你在外面,莫要怕事,也莫要惹事,家里一切都好,勿念。
读着这些质朴的文字,看着那些熟悉的家长里短——新犁带来的丰收,接济亲戚带来的慰藉——谢远紧锁多日的眉头,豁然开朗。
他笑了。
他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了。
他的根基,从来不在朝堂之上,不在皇子们的许诺之中。
他的根基,在风华书局,在《天工开物》,在那些和他家人一样,读着他的报纸,期盼着能过上好日子的,天下万千的百姓身上!
当晚,他亲自回拜了三皇子和太子府,以同样的理由,巧妙地回绝了双方的拉拢。
而后,他请来了都察院的张御史。
他将那份罪证,还给了对方,郑重地说道:
张大人,扳倒贪官,我谢远,义不容辞。
但,不是为了太子,也不是为了三皇子。
他看着张御史,一字一顿。
是为了,天下人。
三日后。
最新一期的《大离风华报》,如期发行。
整个京城,都在观望,都在猜测,这位新贵,究竟会选择站在哪一边。
然而,当他们打开报纸时,却都愣住了。
报纸上,没有为太子发声的檄文,也没有吹捧三皇子的颂歌。
什么都没有。
只有头版头条之上,用最大、最醒目的版面,以最详实、最无可辩驳的证据,一笔一笔,一条一条,将户部侍郎王振,在去年黄河水灾中,是如何贪污赈灾款,导致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的全部罪证,公之于众!
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王侍郎,不仅是前首辅的余党,更是三皇子前几日刚刚提拔起来,用以掌控帝国钱袋子的绝对亲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
谢远,用他的行动,向整个京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我的刀,不为皇权站队。
只为公理发声!
三皇子府内。
晋王看着手中的报纸,那张一向温文尔雅的脸,第一次,变得铁青。
谢......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