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翰林院,大离王朝的储相之地,文官的最高殿堂。
谢远身着崭新的六品青色官服,腰佩御赐的紫金鱼袋,踏入了这扇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大门。
他太年轻了。
年轻到与这里沉稳、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院中的同僚们,大多是科举出身,一步一个脚印熬上来的老翰林。他们看着这个仿佛一步登天的少年,表面上客客气气,拱手道贺,言语间却透着一股疏离。
恭喜谢修撰,年纪轻轻,便得圣眷,前途不可限量啊。
是啊,我等在翰林院熬了十年,也不及谢修撰圣前一曲箫音啊。
酸溜溜的话语,毫不掩饰。
所有人都抱着看戏的心态,想看看这个没经历过科场磨砺的天才,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很快,他们看戏的机会就来了。
翰林院的最高长官,掌院学士,是首辅张敬的得意门生。
他将谢远叫到堂前,和颜悦色地分派了任务。
谢修撰,你初入翰林,对院中事务尚不熟悉。这样吧,南书房还堆着一批前朝废弃的《起居注》,因年代久远,散乱不堪,一直无人整理。此事虽繁琐,却也能磨练心性,就交由你来负责吧。
在场的翰林们,心中都暗自冷笑。
谁都知道,整理前朝故纸堆,是翰林院里最枯燥、最辛苦、最没有前途的苦差事。
那些《起居注》,被虫蛀鼠咬,字迹模糊,顺序颠倒,整理起来费时费力,还毫无功劳可言。
这分明是想把谢远这颗新星,扔进故纸堆里,磨掉他所有的锐气和光芒。
一个典型的下马威。
然而,谢远却仿佛没听出其中的意味,欣然领命。
多谢学士大人提点,下官遵命。
他没有丝毫怨言,转身便一头扎进了灰尘弥漫的南书房。
这一扎,便是整整十天。
他每日早来晚走,将自己埋在那堆积如山的故纸堆里。
掌院学士和同僚们看在眼里,都以为他这是认命了,心中不免更多了几分轻视。
他们却不知道,这项在他们看来枯燥无比的工作,在谢远眼中,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和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那些散乱的记录,在他眼中,仿佛变成了一块块拼图。
他整理的速度极快,更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皇帝日常起居记录中,敏锐地发现了几处前后矛盾的记载。
通过比对时间、人物和事件,他竟然从中,发现了三件前朝被史官刻意掩盖,或是被胜利者篡改的重大历史疑案!
每一件,都足以颠覆史学界多年的定论。
谢远不动声色,将自己的发现和详细的考证过程,写成了一份条理清晰的札记。
札记的标题,名为——《前朝史疑辨正》。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这份写好的札记,无意中放在了自己整理文书的案头。
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
翰林院中,有一位姓刘的老学士,学问扎实,为人正直,只因不是首辅一派,多年来一直被打压。
这日,他因查找一份资料,偶然走进了南书房。
他看到谢远埋头苦干,又看到他案头那份墨迹未干的札记,一时好奇,便拿起来翻看。
只看了一眼,他的手,便再也放不下了。
这......这怎么可能
刘学士越看越心惊,越读越震撼。
谢远在札记中提出的观点,大胆而新颖;他所罗列的证据链,更是环环相扣,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