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金銮殿上,天子垂询。
谢远一身青衫,立于百官之中,不卑不亢。
他将对出炮镇海城楼的经过娓娓道来,既不夸大自己的才学,也不妄自菲薄,只说是偶得灵感。
龙椅之上的大离皇帝,年约四旬,目光深邃,他静静地听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一个偶得灵感!
皇帝朗声道:谢远,你为我大离挣回了颜面,当赏!
他看向身旁的内侍。
传朕旨意!
恢复谢远士子身份,科举之路,再无阻碍!
特许其入国子监,随祭酒、博士旁听,与天之骄子共学!
另,赐京城贡院旁宅邸一座,黄金百两,锦缎百匹!
望你日后勤勉向学,不负朕望,不负你这一身才华!
谢陛下隆恩!谢远长揖及地。
皇恩浩荡,一步登天。
从一个被逐出府学的寒门子弟,到一个能入国子监、得天子赏赐的京城新贵,谢远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然而,当晚,一顶不起眼的软轿,便将谢远接入了平乐公主府。
亭台水榭,夜色如水。
平乐公主祝无双,褪去了宫中的华服,一身便装,更显英气飒爽。
她亲手为谢远斟了一杯茶,开门见山。
谢才子,今日圣眷正浓,感觉如何
谢远端起茶杯,平静道:如履薄冰。
聪明。祝无双赞许地点了点头,你可知,今日朝堂之上,有多少双眼睛,像刀子一样盯着你
她放下茶壶,声音微冷。
京城,不比南阳。这里的水,深不见底。
当朝首辅张敬,党羽遍布朝野,其人最是厌恶寒门骤贵。你今日得了陛下如此恩宠,便等于是从他门生故吏的碗里,抢走了一块肥肉。
他明面上不会动你,但暗地里,有的是法子让你寸步难行。你需处处小心,步步为营。
这番话,是提点,也是示好。
谢远起身,郑重一礼:多谢公主殿下指点,谢远铭记在心。
祝无双摆了摆手,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不必谢我。本宫只是觉得,京城这潭死水,也该有一两条你这样有趣的鱼,进来搅一搅了。
次日,谢远初入国子监。
这里是大离王朝的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最有才华,也最有背景的年轻人。
他一出现,立刻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一部分出身寒门,或是来自南方的监生,在听闻他那句为生民立命之后,早已将他奉为偶像。此刻见到真人,纷纷上前行礼,神情崇拜而激动。
谢先生!我等拜读过先生诗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先生那一句‘为生民立命’,振聋发聩,我等寒门士子,当引为毕生之志!
而另一部分,则是以京城权贵子弟为主的世家子。
他们大多与首辅一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日里眼高于顶,最是看不起这种靠着一点小聪明骤得圣眷的寒门暴发户。
他们三五成群,远远地看着谢远,眼神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
哼,不过是运气好,对上了一句歪诗,便能入我等国子监
听说还是南阳来的,乡野村夫罢了。
看着吧,不出三日,他便会原形毕露。
泾渭分明,暗流汹涌。
果然,不出所料。
下午,谢远刚在御赐的宅邸安顿下来,挑衅的人便上了门。
首辅张敬的亲侄子,在国子监素有才名,飞扬跋扈的张景,带着一群世家子弟,敲响了谢府的大门。
他们以切磋学问为名,实则是想借着自己对经义策论的熟悉,给谢远这个野路子出身的才子一个下马威,让他当众出丑。
谢府的管家慌忙来报。
谢远听完,却只是淡淡一笑。
他没有出去,而是以一路舟车劳顿,身体不适为由,闭门谢客。
就在王景等人以为他怕了,准备大肆嘲笑一番离去之时,管家却又走了出来,传达了谢远的话。
我家公子说了,他初到京城,水土不服,暂不见客。但他也说,学问之道,贵在精,而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