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杨树根笑呵呵道,自打分家后,你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现在都开始做生意了。
都是混口饭吃。沈老大挠头,能不能卖出去还是一回事儿呢。
肯定能卖的,别担心,你们快坐好,咱们出发喽!
牛车晃晃悠悠向县城出发。
路上,杨树根和父女俩闲聊,聊到城里粮食涨价的事,杨树根忍不住道,清棠丫头,你之前说土地奶奶给你托梦,说咱们陵州冬天会有大雪灾,真的假的
今年秋收遭了难,粮食就已经涨价了,万一真有雪灾,那粮食岂不是要涨到天价这可咋整,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沈清棠想了想说,反正是土地奶奶托的梦,信不信看自己了,还是早做准备吧。
怎么个早做准备把积蓄都拿去买粮食吗,可是现在粮食这么贵,钱都花光了,万一有个急事怎么办我听村里有经验的老人们说,粮食顶多涨这几个月,等明年开春肯定就降下来了。
粮价高涨,杏花村的村民们其实几乎都没买粮食。
反正家里有存粮,大部分人家只要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熬到明年秋收没什么问题。
前提是明年真的有秋收。
预言里明确说了,大雪成灾,封山封路六月,意味着雪灾将持续到明年夏天结束,没有春种,哪来的秋收
沈清棠看过游戏里关于种植的设定,不论是稻米、粟米还是小麦,都是一年一熟,而且生长周期都很长,要六七个月。
加上雪灾持续六个月,解冻后的田地会有很多问题,并不适合种植,强行种上,能不能成熟又是一个问题。
沈清棠在心里叹了口气。
自古以来,最苦的就是农民了,能不能吃上饭,全看老天赏不赏。
杨叔,你要信我的话,赶紧去买粮食吧。沈清棠尽量提醒,你家里有牛车,完全可以离开陵州去别的地方买粮食。
陵州不知是造了什么孽,别的地方都无事发生,只有陵州遭了雹灾,粮食减产。
杨树根看着沈清棠认真的神情,心里有些拿不住了。
他是个老光棍,虽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家里的确粮食不多,明年要是真收不上来粮食,那可真是会饿死人的。
丫头,叔信你。杨树根还是决定相信沈清棠。
不为别的,他相信清棠一家是真的得土地奶奶庇佑的。
不然咋分了家后不仅没饿死,日子还越过越好呢。
清棠这丫头运气还贼好,村外边那条大河,大家都钓不上几条鱼,这丫头随随便便一钓就是七八条。
要说没神仙庇佑,那怎么可能嘛。
沈清棠看着路边枯黄的野草:不光是粮食,柴火也得备足。雪灾封山,到时候砍不到柴,冻也能冻死人。
这倒是。杨树根点头,我那破屋四面漏风,是该糊层新泥了。
沈老大搓了搓手:等从城里回来,俺帮你挑几担黏土,再掺点碎麦秸,糊上能挡不少风。
那可太谢你了。杨树根笑得眼角堆起褶子。
到了县城,街上人来人往,挑着担子的货郎摇着拨浪鼓,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扛着麻袋匆匆而过。
路过粮铺时,沈清棠瞥了眼门口的木牌,上面的数字比上次来又高了五文。
这价涨得真邪乎。沈老大也看见了,眉头皱成个疙瘩,啐了一口,呸,奸商!
只是雹灾便涨价这般离谱,雪灾过后,陵州只会更加缺粮,附近城池的粮商肯定趁机涨价,除非朝廷下发赠灾粮。
否则,只怕很多贫民都要饿死。
沈清棠心情有些沉重。
她之前托刘管家告知县令雪灾一事,也不知道县令相不相信,有没有应对的法子。
......
市集上,沈清棠选好位置,把布匹轻轻放到木板上。
这块地都是卖布料的,一眼看过去,之少有七八个摊位。
新织的棉布,紧实耐穿嘞!沈清棠清了清嗓子,扬声吆喝。
市集上人流不少,人来人往的。
可路过布摊的人,大多扫一眼就走了,没人停下脚步。
沈清棠时不时吆喝一下,只是效果一般,日头慢慢爬到头顶,晒得人皮肤发烫,布摊前还是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