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你怕不是随手乱点吧怎么这么巧,赝品就在你眼前啊
李雨桐立刻开口讥讽。
姐姐说得对,他和我们一样是蒙的。爷爷,李牧这是瞎蒙的,对吧
李思雅立刻附和。
南宫羽慧没吭声,走到苏逸的字画前,仔细地从上到下、左右查看。
怎么看都觉得这幅字没问题啊,应该是苏逸的真迹吧。
她再次得出结论。
字迹确实很像,但要从外象看内里。
李牧开始讲解。
苏逸寒窗苦读十年,终被皇上钦点为探花郎。那年他春风得意,骑马游街,万人称颂。
但他的光鲜背后,有着一段极为凄苦的过往。他七岁时母亲病逝,十岁父亲续弦,继母待他凉薄。
没错,苏逸的童年非常悲苦。他父亲续弦后,便把他视作累赘。
南宫羽慧点头回应:我也知道这些。
看来你对苏逸也颇有研究。
李牧赞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
苏逸读书,是为了替母亲陈氏争一口气。他母亲闺名叫‘灵’,苏逸为了避讳这个字,写‘靈’时总是少写一笔。
现在我们一起读这首七言绝句。
片片新芽浮若靈,应知尽是岭间英。
农家笑采清明季,方得红炉共雨烹。
这是一首描写春茶的诗,展现出品茶时的清幽雅致。
李牧一字一句读完,还简单做了注释。
谁不会认字啊还要你念出来是不是没话说了,故意拖时间
李雨桐没好气地打断。
雨桐,别说话,让牧儿继续讲。
李兴国眉头一皱,语气不悦。
李牧扫了李雨桐一眼,淡然道:
这幅字里出现了一个‘靈’字,三个‘口’一个不少。如果这是苏逸亲笔,就不会这么写。
如果你们见过苏逸的真迹,只要带‘灵’字,肯定都会缺一笔。
所以,这幅字并非真迹。
李牧说完,静静地看着众人。
你的意思是,后人仿写这幅字时,不知道苏逸避讳母名的习惯
李兴国脸色不太好看,语气却带着几分相信。
他记得这幅字是自己在拍卖会上高价拍得,当初为了显示珍爱,还把自己的私章盖在了苏逸私章下方。如今却被指出是赝品,等于是自打脸,自然颇为郁闷。
这些话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谁信你你别告诉我们这是苏逸亲口告诉你的。
李雨桐尖刻地讽刺。
李牧心想:你猜得还真准,那确实是苏逸亲口告诉我的。
当年他们常一起饮茶论诗,关系深厚,苏逸便把自己的身世如数道来,并即兴写下这首七言。
那会儿,李牧还指出靈字写少了一笔,苏逸解释说:
霖是我母之名讳,故而略去一画以示敬意。
当时他甚至把靈字刻意读作霖,只为避母讳。
所以李牧对此记得格外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