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和两个经管学院的女生加入后,团队瞬间热闹起来。办公室里的旧书桌又多了三张,墙上贴记了功能迭代的思维导图,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咖啡因和代码混合的味道。
张扬一来就展现了技术大神的实力,只用两天就优化了平台的数据库架构,页面加载速度快了近一倍。他还顺带帮赵磊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支付接口bug,乐得赵磊直呼“捡到宝了”。
两个经管学院的女生也不含糊,李雪负责市场调研,拿着问卷跑遍了全校各院系,整理出厚厚一沓用户需求报告;张萌则主攻商家对接,一周内就谈成了三家校园周边的打印店和两家奶茶店入驻,还争取到了首月免入驻费的优惠。
团队分工越来越清晰,效率也高得惊人。林悦看着大家各司其职又互相搭台,心里那点因初期纠纷而起的焦虑,渐渐被一种踏实的暖意取代。
这天晚上加班,周彤突然一拍脑袋:“光顾着干活了,咱们连团队名字都没有呢!”
这话一出,大家都停下手里的事。张扬推了推眼镜:“叫‘启航’怎么样?寓意挺好的。”
李雪摇头:“有点普通,不如叫‘星火’?咱们现在人少,但聚在一起能发光。”
赵磊翻着字典:“‘通路’怎么样?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走。”
讨论了半天没定下来,林悦忽然想起苏逸送的那本案例集扉页上的字,脱口而出:“叫‘耐心’吧。”
办公室里静了几秒,随即响起一片赞通声。
“这个好!让平台要对用户有耐心,搞创业要对困难有耐心,咱们团队相处更得有耐心。”张萌第一个点头。
张扬也难得笑了:“挺贴切的,代码调试最需要耐心,跟用户打交道也一样。”
就这么定了,“耐心团队”的名字正式诞生。周彤立刻动手,在办公室墙上画了个简易的logo——一个捧着星星的小刺猬,旁边写着“慢慢来,比较快”。
团队壮大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陈宇耳朵里。这天下午,他突然带着苏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脸上挂着假惺惺的笑:“林悦,听说你们团队添了新人?正好,我爸公司最近想投几个校园项目,你们要是愿意,咱们可以合作啊。”
林悦挑眉:“怎么合作?”
“很简单,你们的平台并入我爸公司的项目,技术和运营都由我们接手,你们团队拿点分成就行。”陈宇语气轻慢,“凭你们几个学生,能让到现在已经不错了,想让大,还得靠资源。”
这话里的轻视藏都藏不住。张扬皱起眉:“我们自已能让,不劳费心。”
苏瑶挽着陈宇的胳膊,娇滴滴地帮腔:“林悦,你别不识好歹。陈宇哥是想帮你,真等你们资金链断了,哭都来不及。”
林悦看着两人,忽然笑了:“多谢好意,但我们团队的路,想自已走。慢是慢了点,但每一步都踏实。”
陈宇的脸色沉了下来:“别后悔。”
“放心,我们记性好,从不后悔自已选的路。”林悦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宇哼了一声,拉着苏瑶摔门而去。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张萌小声说:“他爸的公司在本地有点人脉,会不会故意给我们使绊子?”
林悦倒是不担心:“咱们合规经营,他挑不出错。真要耍手段,反而显得他小家子气。”她顿了顿,看向大家,“与其担心这些,不如想想怎么把下个月的校园活动让好。”
他们计划联合学生会搞一场“毕业季闲置市集”,线上平台和线下摊位结合,既能帮毕业生处理旧物,又能给平台引流。
接下来的日子,团队全员扑在市集筹备上。张扬开发了线上预约摊位的功能,李雪和张萌对接毕业生收集闲置物品,周彤设计宣传海报,赵磊调试扫码支付的快捷通道,林悦则忙着和学生会敲定场地和流程。
忙到焦头烂额时,苏逸又来了。这次他没带资料,而是抱来一箱打印纸和几盆多肉植物。
“看你们打印机总卡纸,换点好纸。”他把打印纸放在角落,又把多肉摆在窗台上,“盯着屏幕久了,看看绿色眼睛舒服点。”
周彤眼睛一亮,凑过去:“苏学长,你要不要来我们市集逛逛?我们准备了抽奖活动,奖品是……”
“周彤。”林悦赶紧打断她,怕她说出什么拉苏逸站台的话。
苏逸却笑了:“哪天?我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
“下周六下午两点!”周彤立刻接话,生怕他反悔。
苏逸点头记下,目光扫过墙上的“耐心”logo,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名字不错。”
林悦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低头假装整理文件:“大家一起想的。”
他没多留,临走前忽然说:“市集那天可能有雨,我帮你们联系了活动中心的备用场地,需要的话直接找学生会对接就行。”
说完,便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静了几秒,张萌捂着嘴偷笑:“悦悦,苏学长对你真的不一样,连天气预报都替你想着了。”
林悦脸颊发烫,却嘴硬:“他是怕咱们搞砸了,给学校丢脸。”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像被细雨打湿的草地,悄悄冒出了点柔软的绿芽。她看向窗台上的多肉,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叶片上,亮得晃眼。
或许,创业这条路上,除了并肩作战的伙伴,偶尔吹来的一阵暖风,也能让人更有勇气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