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虽然他明知道自己的这番腹诽根本毫无理由,可他就是气,气得浑身上下不痛快。
虽然绾卿无意偷听耿将军肺腑之言,但刚刚耿将军的那番话,绾卿却觉得似乎有些强烈的偏见了。
耿忠良继续发傻,红着俊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绾卿虽然入朝较晚,但关于耿将军的父亲,也就是耿元征老元帅当年的一些丰功伟绩却略有耳闻。
不理会耿忠良的继续呆愣,她又道:耿元帅当年,的确可以堪称是我大晟的马上战神,但九年前与东蜀的淮安一战,身为三军统帅的耿老元帅为何会失败,耿将军事后曾仔细研究过吗
一听她提到自己的父亲,耿忠良总算回过了几分神色。
家父一向用兵神猛,可淮安一战,却令我大晟损失三十万军马,不过当时受地势所迫,再加上将士们粮草不足,天时地利各方面都十分不利于我大晟,所以淮安一战,才以失败告终。
耿将军觉得是天时地利有问题,可绾卿却觉得是耿老元帅在用人之上欠缺了很多灵活性。
听到这里,耿忠良有些不高兴,家父一向善于用人。
秦绾卿也不生气,摇了摇扇子,微微一笑,那么请问耿将军,你觉得一个军队的将士们,最先懂得的应该是什么
自然是保家为国,浴血奋战。
凭什么
身为大晟子民,这是每一个将士们的使命。他答得理所当然。
秦绾卿笑着摇摇头,没有谁是带着使命出生的,也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注定要上战场流血奋战的。
身为一个军队的统帅,首先要学会的一点就是拢络军心的,拢络得好,上下齐心,拢络不好,人心涣散,相信耿将军研究兵法多年,对这个应该十分了解......
她每说一句,耿忠良的眼神便闪动一阵。
这些话从来都没有人同他讲过,就算是当年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从不曾对他说过这么详细的东西。
而眼前的秦绾卿,绘声绘色同他谈论兵法的同时,还不忘举一些他从来都没听过的行军打仗的例子。
一时间,整个御书房,就听两人切磋兵法,时不时,还能听到皇帝也极有兴致的问上几句。
直到秦绾卿将不久前给敖祯看过的那本,她精心筹备了多时的行军之策递给耿忠良时,他彻底震惊了。
能不惊吗
这里面可是秦绾卿花费心血,细心整理出来的,各朝各代包括现代军事的一些用兵方法以及对敌策略。
耿忠良只看了几眼,便激动得浑身发抖。
敖祯却在这时突然扬声道:耿将军,今日朕之所以会召你进殿见驾,可全靠了绾卿在朕面前的大力推荐啊。
耿忠良脸色一红,突然扑通一声跪在秦绾卿面前行了个大礼,耿某人有眼不识泰山,先前有得罪之处,还望秦姑娘见谅。
她赶忙将对方扶起,耿将军无需多礼,绾卿写的这些东西,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我大晟最近与东蜀关系紧张,边关将士又无力对抗,不久的将来,若大晟与东蜀真的发生战争,还要靠耿将军从中出力,才能得以保卫我晟国家园啊。
她这番话,等于直接抬举了耿忠良。
这人在朝野之上木讷呆板,可在军事上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秦绾卿就是看好了他这一点,才对他加以大力推荐。
耿忠良自是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连连向皇上保证,一定会尽心尽力,保大晟安危。
直到他离去之后,秦绾卿还保持着笑嘻嘻的模样边拿扇子扇风,边自言自语道:果然是个又有趣又死板的木头呆子。
那木头又傻又笨,可你待他却比待朕还好。
一道不满的声音出现在耳边,一回头,就见敖祯不知何时已走到她的身后。
她拿扇子拍了拍自己的心脏,不满的瞪他的眼,皇上说的这是什么话,我哪待他好了我待谁可都是一视同仁的。
你的这个一视同仁,朕不需要。
突然一把将她擒进怀中,满心满脑都是她刚刚教训耿忠良时意气风发自信满面的模样。
他的绾卿就像一个女神,高贵而炫目,就连他这个天下帝王,此刻都开始觉得自己的存在,在她面前是那么的渺小。
虽然朕不想露出如此幼稚的一面,可朕还是要说,你待别人太热情,朕心底会很不舒服。
秦绾卿被他搂得心儿一跳,那股属于他身上的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害得她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紧张的四下睨了一眼,幸好御书房内没有其它的宫女太监。
别看了,朕已经把所有的人都打发了出去,不会有人看到朕这样抱着你的。
在他怀中轻挣了几下,她不满道:皇上,我可以怀疑你这是在对自己的臣子进行非理吗
敖祯邪气的冲她眨眨眼,放心,朕非理你的事若被传了出去,一定会对你负责的。
你......
你生气的样子很诱人。
放开我啦。
不放!朕就想这样抱着你,永远不放开......
会被人看到。
朕不怕!
可是我怕!
给朕当皇后吧
别闹了!
绾卿,朕是认真的......
他眼神突然幽深了几分,紧紧拥着怀中这个让他喜欢到无法把持的女子,恨不能一生一世都这样将她禁锢在自己的怀中,永远不放开。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小牛子的声音,皇上,陈丞相有事启奏......
趁机,秦绾卿讯速的挣脱敖祯的束缚,飞也似的逃到了门口,回头狠狠瞪他,你说话不算话,就不是好皇帝。
气哼哼说完,带着满面红光,恼怒的转身跑了。
小牛子被她撞了个趔趄,不明所以的左右看看,结果被敖祯狠狠瞪了一眼。
早不来晚不来,偏在朕最烦你出现的时候来,侍候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是不长眼,真是一块朽木,永不可雕。
挨了一痛骂的小牛子哭丧着脸,他......他招谁惹谁了
敖祯上面共有八个哥哥两个姐姐,排在他下面的,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同母弟弟敖晋。
自从他登基做了皇帝后,敖晋就被封为晋王,拖家带口跑去位于京城西部的晟安,做起了快快乐乐的闲散王爷。
说起敖晋,除了吃喝玩乐,偶尔再调戏调戏各地美女之外,最大的兴趣便是养马。
他在晟安的西郊的牧场中养了上千匹品种优良的战马,每年八九月份,都会派人送一批脚程好,血统优的马匹给敖祯当贺礼。
今年也无例外。
几日前,敖晋便派人拉了几百匹好马运入宫中,敖祯非常高兴,下了早朝之后,便拉着同样对马很有研究的秦绾卿,一起来到了马厩。
负责在马厩侍候的太监知道皇帝今日要来挑马,特意命人将马场打扫干净,等待皇帝大驾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