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宋玉麟被割了舌,又被折断双腿,流放去边疆做苦隶。
他没因失血过多而死,却生不如死。
自小娇惯过了,哪吃得了这些苦头
我休了沈兰晞,特意把她安排在宋玉麟身边。
叫这两人去死,岂非太容易了
他们既然自诩相爱,后半辈子便一起过吧。
母亲年纪大了,碍于大乾以孝道治国,我把她关在后院礼佛。
就如皇帝对想要贬他,改立二子为帝的太后一般。
后来,听说宋玉麟、沈兰晞这对苦命鸳鸯反目成仇,一伤一残。
这样活着也可怜,送他们最后一程。
正所谓浴火重生,望他们下辈子好好做人。
亲兵应是,看我脸色,小心提到:后院那位,今日传来消息似乎不大好了,说有一事未解,她死不瞑目......
我突然问道:皇帝的人要到了
正是,还有几刻功夫。
那去看看吧。
时隔几月,我再次见到宋氏。
她形同枯槁,气息奄奄。
毫不怀疑,她如今不过钓着一口气,靠着心中的恨意而活。
你告诉我,这一切是不是你故意的!
你从小便是个心计多的,早知道我该掐死你......
临死了,她说话也不怕。
我死了,砍柴挑水、甚至上战杀敌的脏活累活,你舍得叫宋玉麟去做
好歹,你也过了几年的富贵生活。
宋氏笑出泪。
脖子上的伤势未愈,被她抓破,如此反复,已经结了一层狰狞的疤。
是你故意逼玉麟,借皇帝之手把他除掉,又能取得皇帝信任,可是这样
可是这样!
她歇斯力竭,死死抓着我的手。
我不怒不恼,顺从地拍了拍她的手背。
你多虑了,就如那晚你撞上刀口,自戕逼迫侍卫让路一事,我从未预料到。
对了母亲,刚刚收到消息,说是宋玉麟在流放路上与沈兰晞同归于尽,也是可怜。
据说是自
焚而死,定是向明允赔罪。
啊啊啊......
宋氏目眦欲裂:你好狠的心!
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我出来后没多久,后院便传来宋氏的死讯。
随后,皇帝派人传旨,升我为骠骑大将军,总领北疆十二州军务,我当即进宫,以守孝为由拒绝皇帝。
皇帝感慨,应允了。
还有件说来好笑之事。
我把宋明恪赶出府后,他的亲生母亲沈蕙风,竟想自荐枕席。
沈兰晞与宋玉麟之事,我虽知情,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忍气吞声。
我愿侍奉您,为奴为婢,弥补以往之罪。
她虽没做鸠占鹊巢之事,毫无疑问是受益者。
我居高临下看着她:沈氏,我看到你这张脸便觉恶心。
滚。
她被人强拽出去。
府中之事,即便皇帝下令众人禁声,可外头到底传出不少风言风语。
众人议论纷纷。
不用我多吩咐,自然有人给她好看。
随后这几年,我听从皇帝的安排,娶了位门当户对的妻子,又为皇帝镇守边疆。
如此下去,日后史书笔墨,也可写个君臣相合的美谈。
可惜,皇帝视我为肱骨,太子却恨不得将我处置而后快。
皇帝驾崩前夕,太子图穷匕见。
那晚,我在明允的墓前静坐了一夜。
年幼时外敌侵辱、父亲失守而死的惨状历历在目。
我想保自身安危,也想护大乾安稳。
于是皇帝死后,我扶持幼帝,缮甲治兵,北定大辽,西平羌乱,内劝农桑,轻徭薄赋。
时至中年,幼帝手捧玉玺而跪拜:愿效尧舜之事。
三辞方受,改元明定。
为臣不得善终,不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又是一年春雨。
我如今四十有二,膝下皇子公主数十。
今日与皇后用膳时,五岁的明鉴不小心打翻了茶水,被烫伤手腕。
他强忍着没哭。
儿臣无事。
皇后心疼不已,叫人赶紧请太医。
我看了皇后一眼,对此心知肚明。
即便后来我有了那么多孩子,可我最怀念的,是父子缘分最浅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