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夜在白板上,写下那行充满了开天辟地般豪情的标题时。
“幻视”工作室,哦不,从那一刻起,应该称之为,晨星娱乐“盘古”特效部的所有技术人员,都用一种看疯子,或者说,看神明的眼神,看着他。
自研引擎?
还是足以支撑起《流浪星球》这种史诗级项目的,次世代图形引擎?
这,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是地球人能完成的任务。
这比让他们徒手造一艘宇宙飞船,还要来得更加天方夜谭。
然而,接下来的两个月里。
他们,亲眼见证了,什么叫“神迹”。
林夜,这个在他们眼中,原本只是一个“懂点技术”的老板,彻底化身为了一台,不知疲倦的,拥有一颗超级大脑的,人形计算机。
他几乎是吃、住,都搬进了这个充满了各种机器轰鸣声和代码指令的,特效工作室。
他成了“盘古”引擎项目的,总架构师,和首席程序员。
他将自己脑海中,那些来自更高文明的,庞杂到恐怖的理论知识和代码架构,以一种庖丁解牛般,清晰无比的方式,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可以被执行的任务模块。
从最底层的物理渲染管线,到中间层的材质与光影系统,再到最上层的,AI辅助建模和动态捕捉......
他为每一个技术小组,都指明了最清晰、最高效的,研发方向。
当团队,在“实时全局光照”这个难题上,卡了整整一个星期,束手无策时。
是林夜,仅仅用了一个通宵,就独立写出了一个,基于“量子流形”理论的,全新的光追算法,其运算效率,比他们之前使用的所有算法,都高出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当团队,在“大规模粒子渲染”上,因为数据量过于庞大而屡次崩溃时。
是林夜,提出了一个,利用“云端算力协同”和“边缘节点预处理”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这个困扰了行业数十年的技术瓶颈。
在这两个月里。
林夜,就像一个真正的神明。
他用自己那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知识和能力,带领着这支,原本已经濒临绝望的团队,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在他们看来,根本无法逾越的技术天堑。
整个“盘古”特效部的气氛,也从最初的怀疑和不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宗教般的崇拜。
所有的人,都被一种,名为“亲手参与创造历史”的,巨大的激情和使命感所驱动。
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整个工作室,就如同传说中,诞生了无数科技巨头的,那个小小的“硅谷车库”一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梦想,也充满了,即将改变世界的力量。
......
当然,外界的压力,从未消失。
《流浪星球》项目,因为技术研发而导致的,全面停滞,自然也瞒不过,秦铮安插在剧组里的那双“眼睛”。
秦铮,这位精于算计的“笑面虎”,多次派人前来质问,甚至暗示,如果项目无法按期推进,他将根据对赌协议,提前介入公司的管理。
但每一次,都被林夜,以一句简单的“核心技术攻关,无可奉告”,给不软不硬地,挡了回去。
秦铮虽然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解。
但林夜之前所创造的,那一个个堪称奇迹的战绩,和他那副永远胸有成竹的自信,最终,还是让这位多疑的盟友,暂时选择了,按兵不动,继续观望。
他想看看,林夜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两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