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亿的巨额资金,如同滚烫的岩浆,注入了晨星娱乐这台刚刚组建的战争机器。
整个公司,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了起来。
然而,林夜做的第一件事,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没有像其他导演或制片人那样,立刻开始建组、选角、搭景、准备拍摄。
他反而,将所有的筹备工作,都按下了暂停键。
然后,他一头扎进了“招兵买马”的工作之中。
他要做的,不是搭建一个普通的剧组。
而是要为《流浪星球》这个史无前例的庞大项目,组建一支,真正的——“梦之队”。
他要搭建的,是整个项目的,“科学与技术骨架”。
他的第一个目标,就让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他要去拜访的,不是什么知名的编剧或演员,而是一位,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任职的,国内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刘栋教授。
刘栋,年过六旬,性格古板,脾气火爆,是国内引力物理和天体动力学领域的绝对权威。
当林夜通过层层关系,终于在他那间堆满了各种书籍和草稿纸的办公室里,见到他时。
这位老教授,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拍电影的?出去!”
“我这里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的每一个研究,都是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不是为了给你们的科幻片,当什么噱头的!”
面对这种毫不客气的驱逐,林夜没有丝毫的恼怒。
他只是平静地,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放在了刘栋教授的办公桌上。
“刘教授,我理解您的想法。”
“所以,我今天来,不是来跟您谈电影,是来跟您,探讨一下,关于‘地木转移轨道’和‘行星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技术可行性问题。”
刘栋愣了一下,皱着眉,有些不情愿地,打开了那个文件夹。
然而,当他看到文件夹里,那一页页,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详尽到令人发指的理论数据,以及一张张,由专业三维软件构建出的,行星发动机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力学模型时。
他那双浑浊的老眼,瞬间,瞪得滚圆!
他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身体,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起来。
“这......这些数据......这些模型......是......是谁做出来的?!”他指着其中一个关于“重核聚变”的能量转化公式,声音都变了调,“这个思路......简直是天才!它解决了我们目前可控核聚变研究中,一个最关键的能量逸散难题!”
这些东西,自然不是林夜自己做出来的。
而是他,耗费了海量的人气值,从系统商城的【科技模块】里,兑换出来的,一份,来自更高文明的,关于行星航行的,基础理论知识。
林夜微笑着,回答道:“是我们团队,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临时工’做的。”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
办公室里,再也没有什么制片人和科学家。
只有两个,眼中闪烁着对未知宇宙,同样狂热光芒的男人,在进行着一场,外人根本听不懂的,激烈的学术探讨。
最终,刘栋教授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双目放光地,看着林夜。
“小子!我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拍什么电影!”
“这个项目,我加入了!”